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黄瓜花期高温胁迫对叶片衰老特性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黄瓜花期高温胁迫对植株叶片衰老特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本研究以黄瓜‘南杂2号’(Nan ZaⅡ)品种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箱设计3个温度处理:昼温/夜温分别为36℃/26℃、39℃/29℃、42℃/32℃,以昼温/夜温24℃/18℃为对照(CK),持续时间设计1、3、5和7 d。处理完成后分别测定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和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42℃/32℃处理7 d时黄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POD、SOD活性,顶芽IAA、GA3、ZT含量分别较CK降低了16.61%、23.17%、73.33%、17.89%、56.90%、94.16%、54.32%、90.68%;而叶片MDA含量、CAT活性和顶芽ABA含量分别较CK增加了62.66%、28.06%和294.35%;短期高温胁迫增加了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叶绿素b含量逐渐降低;短期高温胁迫增加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随着高温胁迫的加剧,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高温胁迫下黄瓜顶芽ABA含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IAA、GA3和ZT含量的变化则相反。本研究揭示了黄瓜花期高温胁迫下叶片衰老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黄瓜栽培的温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何昌文  朱丽  沈珊  张威威 《广西植物》2018,38(2):202-209
bHLH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胁迫应答和次生代谢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通过PCR技术从银杏(Ginkgo biloba)叶中分离得到了一个bHLH基因的cDNA序列,并将其命名为GbbHLH9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GbbHLH91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 425 bp,开放阅读框是1 065 bp,编码35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0.1 kDa,等电点为8.20。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用于进化树构建的bHLH蛋白质聚类情况来看,银杏GbbHLH91蛋白与裸子植物油松(Pinus tabuliformis)bHLH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且与被子植物无油樟(Amborella trichopoda)bHLH蛋白相似性达到60%,表明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对比较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银杏bHLH91基因在银杏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银杏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根和茎中基因的表达量次之,在银杏雌花和果中表达量较少,在雄花中的表达水平最低;GbbHLH91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银杏叶片中,表达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在4月中旬该基因的表达水平达到最高,而后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验证GbbHLH9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94.
【目的】明确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对棉田物种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的生育期调查方法开展转基因棉花的安全性研究。【方法】于2016和2017年,选择2个新型转基因棉花(GGK2,N15-5)及其亲本(K312,J14)为材料,使用3种调查方法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1)在整个生育期每7 d调查一次(5月上旬—9月中下旬);(2)主要生育期调查(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和(3)6月中旬—8月下旬期间的3个棉铃虫发生高峰期调查。计算出不同调查方法下的棉田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总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结果】3种方法对物种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影响最大,第1种方法数值最大,第3种方法数值最小。2016年,转抗除草剂基因棉田(GGK2)与其亲本(K312)相比,3种调查方法得到的物种个体总数在节肢动物群落和害虫亚群落差异显著,其他指数无差异。此外,2016年与2017年相比,相同棉田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仅对物种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有影响,而对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无显著影响。因此,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中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生育期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95.
新型转基因棉花生态适合度及其对棉田昆虫群落的影响是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的重点内容.本文选用新型转GAFP(Gastrodia anti-fungal protein)基因棉花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棉花为试验材料,于2013和2014年在河南安阳研究了田间棉花生态适合度及其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转基因棉蕾期、花铃期和铃期叶片干物质量与其亲本无显著差异;苗期比叶面积显著低于亲本,蕾期、花铃期和铃期叶面积显著大于亲本;苗期株高显著低于亲本,蕾期、花铃期和铃期株高与亲本无显著差异;棉花生长的4个关键时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铃期),转基因棉单株果枝数、蕾数和脱落数均与亲本无显著差异,而铃期单株大铃数显著低于亲本.棉铃虫发生的3个高峰期,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无明显控制作用,且对棉田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昆虫个体总数、昆虫群落结构与组成、均匀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表明外源基因GAFP导入后,新型转基因棉花营养生长增强,产量构成性状整体无显著变化,未引起棉田昆虫群落变化.研究初步明确了新型转基因棉花生存竞争势态和棉田昆虫群落发生规律与动态,可为新型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积累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6.
摘要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皮损症状、炎性反应及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cne-QOL)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接收的97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小剂量多西环素治疗,n=48)和研究组(小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n=49)。对比两组疗效、皮损症状改善情况、炎性反应及Acne-QO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7.08%)(P<0.05)。粉刺、炎性丘瘆、脓疱、囊肿、结节数目减少,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情感功能、自我感知、社会功能、痤疮症状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可有效改善中重度痤疮患者的皮损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从而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
巨大芽孢杆菌BP931胞外青霉素G酰化酶的产生条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P 931胞外青霉素G酰化酶的产生条件。菌在由葡萄糖0.7%,氮源1号0.5%,酵母膏1.0%和苯乙酸0.8%组成的液体培养基(灭菌前pH9.0,灭菌后pH8.0)中,28℃振荡培养44h。以6-硝基-3-苯乙酰胺基苯甲酸为底物,培养滤液酶活力为9.0IU/ml。诱导物苯乙酸于培养6h后加入,酶活力可以提高到11.0IU/ml。Ca2+、Al3+、Sn3+、Mn2+和Fe2+离子降低酶的形成;Cu+和C02+离子显著抑制菌生长,降低酶的形成;Zn2+,Cd2+和Hg2+离子完全抑制菌生长和酶形成。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报告了用液氮冻结法保藏毛霉目菌种的效果。对14属26种32株进行了液氮保藏试验,其结果慢速冻结孢子成活率高于快速冻结。用10%的甘油、10%的二甲基亚砜和蒸馏水作保护剂制成的孢子悬液,经慢速冻结后储存在液氮罐气态中二年,以甘油作保护剂的孢子成活率为90%,二甲基亚砜的为85%,蒸馏水的为79%。并检测了某些菌株的反丁烯二酸、蛋白酶、α-半乳糖苷酶、脂肪酶、果胶酶、葡萄糖苷酶等生理活性,结果冻结后的活性与冻结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
中国石榴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荧光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苑兆和  尹燕雷  曲健禄  朱丽琴  李云 《遗传学报》2007,34(12):1061-1071
以中国山东、安徽、陕西、河南、云南和新疆6个栽培石榴群体的85个品种类型为试材,利用荧光标记AFLP对中国石榴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对引物组合在种级水平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数范围从135~185个不等,平均为158.25个,多态位点百分比范围为62.5%~86.11%,平均为73.26%,说明中国石榴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石榴品种种级水平遗传多样性大于群体水平,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依次为河南群体〉新疆群体〉陕西群体〉安徽群体〉山东群体〉云南群体,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018,说明石榴遗传变异主要存在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0.18%,根据基因分化系数,测得的基因流Nm为1.9027,说明中国石榴群体间存在适当的基因交流;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群体的大部分品种都聚在一起,但同时存在部分基因交流。所有遗传参数表明,中国石榴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河南群体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在中国石榴品种选育中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应用同工酶进行沙拐枣属植物亲缘关系和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陶玲  任珺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9):1708-17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沙拐枣属(Calligonum L.)19个种的3种酶:过氧化物酶(PER)、酯酶(EST)、酸性磷酸酶(ACP)的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酶的同工酶在19个沙拐枣种间表现出明显差异。通过对酶谱特征进行数量化分级,根据种间欧氏距离,应用类平均法(UPGMA)对l9个沙拐枣种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所有种明显聚为4组,第1组包括泡果沙拐枣(C.junceum);第2组包括心形沙拐枣(C.cordatum)、密刺沙拐枣(C.densum)、昆仑沙拐枣(C.roborowskii)、白皮沙拐枣(C.1eucotladum)、红皮沙拐枣(C.rubicundum)和奇台沙拐枣(C.klementzii);第3组包括头状沙拐枣(C.caput-medusae)、乔木状沙拐枣(C.arborescens)、艾比湖沙拐枣(C.ebi-nuricum)、三列沙拐枣(C.trifarium)、蒙古沙拐枣(C.mongolicum)和小果沙拐枣(C.pumilum);第4组包括柴达木沙拐枣(C.zaidamense)、若羌沙拐枣(C.rouqiangense)、阿拉善沙拐枣(C.alaschanicum)、河西沙拐枣(C.potaninii)、戈壁沙拐枣(C.gobicum)和甘肃沙拐枣(C.chinense)。同工酶资料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