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海拔3 100~3 600 m阴坡、半阴坡, 以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箭竹和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20~40 a生的箭竹阔叶林、50 a生的箭竹针阔混交林、160~200 a生的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 20~40 a生的藓类阔叶林、50 a生的藓类针阔混交林、160~200 a生的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的群落为研究对象, 共设置了50个样方(20 m×20 m), 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了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天然更新状况, 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箭竹和藓类两种森林类型岷江冷杉幼苗、幼树和小树的密度偏低。对于箭竹林型不同恢复阶段, 岷江冷杉幼苗密度<幼树密度<小树密度; 对于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 藓类阔叶林幼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小树密度, 藓类针阔混交林小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幼树密度, 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幼苗密度大于幼树和小树密度。藓类林型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好于箭竹林型。对箭竹林型而言, 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母树密度、倒木蓄积量、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 其中母树密度和倒木蓄积量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促进作用, 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阻碍作用; 对于藓类林型而言, 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灌木盖度和苔藓层厚度。灌木和苔藓有利于幼苗的发生, 但不利于幼苗向幼树、小树的过渡。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在云南昆明附近的海口镇和大板桥地区发现大量的节肢动物卵形川滇虫化石,这些化石隶属于澄江生物群,其所处的地层是下寒武统玉案山组。卵形川滇虫化石的不断发掘使得对该属种化石的研究和认识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新的进展。文章基于相当数量化石的信息统计,首先对化石保存的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埋藏时的环境条件,其次分析卵形川滇虫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并初步划分卵形川滇虫生长中历经3次蜕皮的发育阶段;对雌雄性个体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解剖)进行对照性描述。文中揭示卵形川滇虫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并将卵形川滇虫与中寒武世瓦普塔虾进行较为详尽的比较,列举两者不可归为一属的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23.
大别山野生川榛坚果主要性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大别山地区96份川榛种质资源为基础材料,采用概率分级和因子分析的方法,评价了川榛坚果16项数量性状和9项质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川榛坚果数量性状的变异较为丰富,变异幅度在5.49%~111.18%,其中与产量直接相关的壳仁间隙(111.18%)、果仁质量(32.61%)、坚果质量(32.22%)、出仁率(26.60%)及壳腰厚度(25.46%)性状变异较大。经K-S检验表明,供试性状除了果仁形状指数(P=0.007)和壳仁间隙(P=0.003)2项指标外,其他14项性状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坚果大小因素、坚果出仁率因素及坚果饱满度因素,初步构建川榛坚果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上述研究为川榛坚果性状的评价、描述和质量等级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正>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隶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是中国一级保护珍稀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濒危(En)物种,仅分布在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于黔金丝猴的研究,迄今为止仅有关于这个物种的种群遗传多样性(Pan et al.,2011)、夜宿地选择(Xiang et al.,2009b)以及保护状态(Xiang et al.,2009a)等少量的报道。对于该物种的保护而言,首先需要了  相似文献   
25.
陕南寒武纪早期宽川铺组微体球状化石类型多样,如何正确辨别这些球状化石的生物属性是当前早期生命演化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宽川铺组中发现了一类为数众多,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不规则的帽状隆起结构以及翻边帽沿的帽状化石。研究表明这些帽状化石均为不完整的个体,其完整形态呈不规则的凹球形。根据帽球状化石帽身的数量和相对位置,这类化石可划分为"单帽型"、"双帽型"和"复帽型"三种类型。这些凹球状化石呈双层壳壁,内壁光滑,外壁粗糙。因为凹球状化石形态及其表面小孔与微体藻类、后生动物的胚胎以及壳体化石差异都非常显著,所以推测这类化石可能与带壳原生动物亲缘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26.
以宽川铺生物群中获取的磷酸盐化立体保存的胚胎化石为研究材料,对胚胎化石表面超微结构和内部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胚胎化石表面被一单层光滑卵膜结构所包裹,卵膜之下胚胎形态多样;刺状结构位于卵膜之下,为原生质胚胎分泌而成的保护层,出现在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胚胎中。结果表明:1)单一依靠胚胎大小或者表面结构不能作为胚胎的分类依据;2)与现生海葵等动物胚胎表面微绒毛相似,Olivooides表面刺状结构可能具有保护胚胎和生态扩散的功能;3)带刺Olivooides很可能发育成为动物演化早期最简单的带刺幼虫形式,是动物间接发育的证据。  相似文献   
27.
土壤原生动物对川滇高山栎恢复时间的响应及生长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缘生态环境脆弱, 森林频繁遭到砍伐,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森林砍伐后的生态恢复成为研究热点。原生动物在生态恢复中作为指示生物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未砍伐、砍伐后不同恢复时期(20年、10年和1年)生的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原生动物在生长季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 以探讨生长季不同月份、不同恢复期的原生动物数量变化规律, 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其相关性。结果表明: (1)恢复10年和1年的林地的鞭毛虫数量(193个/g干土, 164个/g干土)显著高于原始林地(22个/g干土), 肉足虫在恢复1年的林地中数量最多(600个/g干土), 纤毛虫数量则随次生演替进程逐渐增多。(2)在生长季不同月份原生动物的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鞭毛虫和肉足虫的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8月, 而纤毛虫的数量在7、8、9月明显高于6月。(3)原生动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鞭毛虫数量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P = 0.019), 纤毛虫数量与铵态氮(P = 0.002)和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P = 0.022), 肉足虫数量与硝态氮(P = 0.008)和碳氮比(P = 0.016)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显示, 三种原生动物数量在生长季不同月份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其数量变化受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调控。纤毛虫数量对川滇高山栎林砍伐恢复有正响应, 而鞭毛虫、肉足虫数量有负响应。  相似文献   
28.
与手偏好相比较,脚偏好被认为是研究大脑半球中语言功能偏侧性调控表达的一种更佳的行为预测指标。当前国际科学界对于人类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和肢体偏好进化起源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非人灵长类物种肢体偏好行为学研究,其中关于树栖灵长类物种的相关研究,对身体姿势在灵长类肢体偏好表达的理解有十分关键作用。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特有濒危灵长类物种,主要营树栖生活。本研究首次关注秦岭川金丝猴自发性非移动双足姿势(双足叠放)的脚偏好。研究发现在个体水平上每个焦点动物均表现出明显的脚偏好,在群组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的右脚偏好,脚偏好表达无显著性别差异,其研究结果支持“姿势起源理论”。本文首次呈现野生旧大陆猴物种群组水平脚偏好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29.
用替代寄主繁殖的川硬皮肿腿蜂的学习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Y型嗅觉仪进行双向选择实验,研究了用替代寄主黄粉虫蛹繁殖的川硬皮肿腿蜂寄主搜索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羽化期和成虫初期经历松枝皮、松针、松节油、杉枝皮等的挥发物后,雌蜂对这些挥发物的选择性明显提高,但对杉叶挥发物无明显的学习行为。羽化期和成虫初期是否投放新鲜寄主,对雌蜂的气味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成蜂取食黄粉虫蛹和蜂蜜时均可联系性学习松枝和杉枝气味。取食并经历杉枝和松枝挥发物4天和8天的寄生蜂之间对相应气味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缙云山川鄂连蕊茶 (Camelliarosthorniana) 在 3个群落类型中的生殖分配、生殖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和座果率。结果表明 :1) 在地径 1.0~ 3.5cm范围内, 种群间生殖分配差异显著, 即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在地径 1.0~ 5.0cm范围内, 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之间差异不显著 ;在地径 1.0~ 6.0cm范围内, 毛竹林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 而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之间差异不显著 ;因此种群间生殖分配比较时, 应考虑种群间的大小分布。运用生殖分配的有关学说对川鄂连蕊茶生殖分配格局进行了解释, 生境稳定性学说和生活史理论假说相结合可以解释川鄂连蕊茶生殖分配格局。 2 ) 川鄂连蕊茶个体生殖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存在抛物线关系。 3) 种群密度对川鄂连蕊茶座果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