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2005年在北疆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2代成虫期田间试验表明,水盆诱捕器每个每晚平均诱捕头数是饮水瓶的6.3倍(瓶竖放)和18.4倍(瓶斜放),差异均达显著水准(P=0.05)。比较单个诱捕器1晚最大诱蛾数,水盆是饮水瓶的8.0倍(瓶竖放)和24.0倍(瓶斜放),差异均达显著水准(P=0.05)。比较逐日平均诱蛾数,水盆是饮水瓶的9.44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准(P=0.01)。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在此条件下用饮水瓶制作棉铃虫诱捕器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2.
昆虫学百分率差异显著性统计分析的简易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学定量分析资料常有2类不同性质的百分率,即组成的百分率和独立的百分率。在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时,如果样本数n较大,则组成百分率可用标准正态变量μ检验。作者给出一个简便的计算公式:μ=n0.5|P1-P2|,其中ni,nj分别为第i,j组的频次数。如果只有2组,则μ=n0.5|P1-P2|,其中P1,P2分别为第1,2组的频次数。对独立的百分率进行F检验时,如果多数数据在30%~70%之外,则应通过反正弦变换使百分率变换为角度。这种变换的实际效果往往使差异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23.
大强度去叶对棉花叶绿素和保护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强度去叶对棉花叶绿素和保护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75%去叶和100%去叶的大强度去叶不会促使棉花产生超补偿现象,而使棉花成铃数分别减少5.4%和9.8%.在短期内大强度去叶可使棉花新生叶片增大、叶绿素含量下降.75%去叶和100%去叶处理还使得棉花叶中蛋白质含量下降,POD酶活性上升、PPO酶活性下降,但POD酶比活力和PPO酶的比活力都上升.说明大强度去叶不仅对植物造成了严重伤害,而且破坏了棉花植株的内稳态平衡.植物不能迅速调整内稳态平衡(homeostasis)恢复元气,最终棉花也不会产生超补偿现象,此时植物处于伤害状态.内稳态变化可能存在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24.
1999年东北稻区北部二化螟出现不完全第二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9月 2 6日至 1 0月 1 1日 ,水稻收获季节 ,作者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及通河县进行大面积调查 ,在稻杆中发现大量二化螟 Chilosuppressalis(Walker)的 3~龄幼虫及蛹壳 ,其中在五常市的调查结果为 :有幼虫株率1 0 .8% ,有蛹壳株率为 4.9%。按幼虫历期推算 ,调查时 3~ 4龄幼虫应当是由 8月下旬到 9月上旬的成虫所产的卵块孵化而来 ,这些成虫应属第 1代 ,从而表明以上地区今年出现了二化螟不完全第 2代。1 999年夏季我国东北稻区气温较常年偏高 ,高温持续时间较长 ,如黑龙江省五常市和通河县出现 3 0℃的高温 ,比常年高 1~ 2℃ ,前后达 2…  相似文献   
25.
性信息素水盆诱捕器和黑光灯诱捕棉铃虫成虫数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 (Helicoverpaarmigera(H櫣bner) )已成为我国头号害虫 ,1 992年在华北棉区暴发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 0 0亿元 ,此后种群水平居高不下 ,严重威胁我国棉花的正常生产。为避免大面积防治失效 ,标准化测报是重要前提[1 ,2 ] 。根据目前我国棉铃虫测报标准化方法 ,黑光灯 ( 2 0W)诱蛾是成虫种群动态监测的主要手段 ,对越冬代更是唯一手段[3] 。然而 ,近年报道黑光灯在气温低时诱效低 ,前期诱蛾少 ,对防治指导性差[4] ,而全季性信息素(性诱剂 )水盆诱捕器的诱蛾效率均高于黑光灯[5] 。为进一步明确性信息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26.
性诱盆与频振灯在棉铃虫成虫动态监测中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20 0 1年在南疆棉区做了性信息素水盆诱捕器 (性诱盆 )和频振式杀虫灯 (频振灯 ,3 0W)对棉铃虫成虫诱捕效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6个监测点平均 ,每日每只性诱盆和频振灯的诱蛾量分别为3 5 .4和 3 2 .3头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在 1代成虫盛发的前期和中后期 ,性诱盆相对于频振灯的诱蛾量有先低后高的现象。考虑到经济性和可识别性等因素 ,作者认为在南疆监测棉铃虫成虫动态性诱盆优于频振灯  相似文献   
27.
性信息素、黑光灯和杨树枝把在棉铃虫成虫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在南疆棉区 3个地点研究了性信息素、黑光灯和杨树枝把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的诱蛾量分别是黑光灯和杨枝把的 9 5和 2 5 4倍 ,性信息素水盆诱捕器的诱蛾量是杨枝把的 1 4 4倍。经统计分析 ,以上倍数随发蛾量的增大有上升趋势 ,即在发蛾量大时性信息素的诱捕效果进一步提高。考虑到笼罩诱捕器的高效、稳定和简易 ,作者希望在我国尽快将其用于进行棉铃虫成虫的标准化监测。  相似文献   
28.
正确理解和应用经济阈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盛承发  宣维健 《昆虫知识》2003,40(1):90-92,74
分析了害虫经济阈值制定与应用中的若干常见问题。制定问题主要来自试验和计算两方面。试验方面涉及虫量设置的梯度和范围、模拟为害、考察时间和供试虫龄以及样本大小等 ,计算方面涉及虫量计算、理论产量和防治效果等。阈值应用的问题涉及防治行动时间、多项投资选择、害虫自然存活率以及作物产量水平等。为避免这些陷阱 ,作者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9.
东北稻区二化螟越冬幼虫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水稻害虫。连续 3年在东北稻区的二化螟越冬幼虫调查表明 ,在通河和方正两地 (北纬 46°附近 )出现不完全第 2代 ;在东北稻区 ,二化螟幼虫多以高龄幼虫在稻茎内越冬 ( 1 999~ 2 0 0 1年分别占总数的 44 47% ,5 3 47%和 63 48% )。在盘锦、五常、吉林和龙井 4地区的平均高度分别为 8 0 2 ,1 6 2 5 ,1 8 2 9和 2 0 3 4cm。同时 ,在东北稻区的越冬幼虫的头向多朝上 ( 65 74%~ 76 77% )。  相似文献   
30.
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和2005年夏季在江淮稻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性诱剂诱捕的结果表明:一种新型诱芯(其中顺-11-十六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为2∶1)对第1代二化螟的日平均诱捕量相当于二化螟标准诱芯的5倍左右,而在越冬代和第2代成虫发生期则分别相当于后者的1.5839倍和1.7474倍。二化螟诱捕量取决于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的比例,而与其各自的剂量或信息素总剂量无明显关系,且它们的最佳配比可能因世代夜间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二化螟标准诱芯在第1代诱捕效果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两种不饱和十六醛比例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