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低氧诱导因子3α(HIF-3α)的表达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ROP早产儿8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ROP轻度组(n=40)和ROP重度组(n=40),并选取同期健康早产儿为对照组(n=40)。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血清STAT3、HIF-3α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STAT3、HIF-3α水平与ROP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RO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危险因素预测ROP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ROP轻度组、ROP重度组血清STAT3、HIF-3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ROP重度组高于ROP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血清STAT3、HIF-3α水平与ROP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812、0.7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AT3、HIF-3α水平是ROP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06、3.219,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AT3、HIF-3α水平变化在预测ROP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极高的价值。结论:随着病情加重,ROP患儿血清STAT3、HIF-3α水平升高,该两项指标在预测ROP患者病情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致病因素多样、病理机制复杂的心血管疾病。近年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调节脂代谢、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参与血管内皮功能、血管新生、免疫炎症等病理机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进程。本文就长链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现状,综述其对疾病危险因素及病理机制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3.
膜蛋白跨膜区预测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因组计划所产生的大量蛋白质序列迫切需要从理论上预测跨膜区。对现有预测跨膜区的方法进行评价 ,不仅可以帮助生物学家选择合适的方法 ,而且可以为生物信息学家发展新算法提供指导。采用了最新的膜蛋白数据库作为基本测试集合并选择了水溶性蛋白序列作为对照组 ,对目前已经公开发表且提供网上服务的跨膜区预测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经过分析比较 ,HMMTOP在所有的方法中综合预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4.
25.
为探讨淡水红藻的叶绿体基因及其适应性进化特征,选取弯枝藻属(Compsopogon)及相近外类群的rbc L基因共17条,利用PAML 4.9软件,对弯枝藻属rbc L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别采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以及分支-位点模型对基因的选择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弯枝藻属rbc L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β折叠构成,结构稳定。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内类群为单一物种,分为3个小分支,具有一定地理分布规律。在3种进化模型中均未检测到统计上显著的正选择位点,表明绝大多数位点处于负选择压力下。因此,弯枝藻属rbc L基因未发生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26.
崇明东滩硅藻植物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2008年3月采自崇明东滩的硅藻植物共110个分类单位,包括105种5变种,隶属于2纲7目52属,其中7种1变种为中国新纪录:星形小环藻Cyclotella plitvicensis Hust.、较小侧链藻Pleurosira minor Metz.,L.-B.&Garc.-Rodr.、较小短缝藻Eunotia minor(Kütz.)Grun.、狭长曲壳藻Achnanthes elata(Leud.-Fortm.)Gandhi、弯曲羽纹藻Pinnularia flexuosa Kram.、近弯羽纹藻近线性变种Pinnularia subgibba var.sublinearisWalth.&Massach.、常态舟形藻Navicula normaloides Choln.和透明菱形藻Nitzschia pellucida Grun.。对崇明东滩硅藻的种类分布、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苯丙氨酸羟化酶(PAH)是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家族(AAAHs)的一员,催化苯丙氨酸(Phe)转化为酪氨酸(Tyr)。运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沙蚕PAH免疫原性。制作沙蚕头部石蜡切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AH蛋白表达定位情况。解剖剥离沙蚕脑组织,提取总RNA,运用RT-PCR技术克隆pah基因片段,构建质粒并转化入大肠杆菌中扩增,挑单一均匀菌落培养,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并比对同源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pah表达的蛋白存在于沙蚕脑内,免疫组化标记技术结果表明苯丙氨酸羟化酶主要分布在日本刺沙蚕前脑中腹侧、中脑背侧和两侧。RT-PCR结果表明沙蚕脑内存在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且与多种动物pah具有同源性。在蛋白质和核酸水平鉴定了低等环节动物日本刺沙蚕脑组织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无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的基因分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杜氏藻(Dunaliella)是一类独特的嗜盐单细胞真核微藻, 为对该藻不同地理来源各品系间的特征进行总结及分类鉴定, 挖掘特色品系, 研究搜集国内外20株不同品系的杜氏藻, 利用PCR扩增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2-3)基因, 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分子鉴定; 形态学方法对其显微结构进行观察, 利用生理生化研究方法对杜氏藻盐胁迫下的4个代表性指标(最大光合效率、中性脂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和3-磷酸甘油磷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20株供试藻均属杜氏藻属, ITS和cox2-3的系统发育结果相似, 均聚为两大簇, 各品系间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成熟期的D13细胞最大, D14细胞最小并呈长颈形, 颜色以绿色或黄绿色为主, 鞭毛和眼点各异; D6和D10生长周期短, D18耐盐性最强; D7最大光合效率最高, D6和D18中性脂干重最高, D11的β-胡萝卜含量最高, D7的3-磷酸甘油磷酸酶活性最强。研究结果可为国内外杜氏藻资源的分类鉴定、特色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以云南省玉溪市和河南省焦作市新采集的2株淡水胭脂藻标本为材料, 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联合我国已报道的其他胭脂藻序列信息, 构建该属植物可靠的系统发育关系。根据其现代地理分布模式, 对胭脂藻属进行了祖先地理起源重建。基于rbcL、psbA和UPA序列, 利用贝叶斯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高度一致, 研究中的标本与鸡公山胭脂藻H. jigongshanensis聚合为一个独立分支, 并得到了很高的支持率, 根据分子生物学证据, 将其鉴定为鸡公山胭脂藻。通过研究中所采集2株鸡公山胭脂藻的形态特征比较, 发现传统的形态分类特征包括藻体高度和细胞直径,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是可变的, 不适合作为胭脂藻属植物种类鉴定的依据。对于胭脂藻属这一形态结构较为简单的类群, 必须借助分子生物学证据和系统发育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特有种鸡公山胭脂藻H. jigongshanensis形成单系类群, 其与日本胭脂藻H. japananense亲缘关系较近, 所有淡水胭脂藻种类形成一个独立的聚类群, 与海洋种类遗传差异较大。祖先地理重建的分析结果表明, 淡水胭脂藻的祖先起源地位于北美洲, 然后逐渐向东加勒比海区域、拉丁美洲和欧亚大陆扩散, 形成现代地理分布模式。胭脂藻属独特的种类地理分布特点, 可能与其较为古老的起源时间和漫长的进化历史相关, 同时淡水胭脂藻在北美洲区域起源时间较早, 进化历史漫长, 遗传多样性大, 这与该地理区域分布的种类H. angolensis为多系类群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探究格列喹酮联合复方樟柳碱在治疗糖尿病性乳头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性视乳头炎患者,按照其选择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复方樟柳碱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格列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视力水平、视野平均缺损程度、脂联素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对比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实验组总有效率98.00 %,对照组总有效率86.00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和视野平均缺损程度差异不大,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明显提升,视野平均缺损程度明显下降,同时实验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视野平均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脂联素、hs-CRP以及VEGF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HAMA、HAMD和SF-36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A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F-36高于对照组(P<0.05);(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00 %,对照组为10.00 %,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格列喹酮联合复方樟柳碱对糖尿病性视乳头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视野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视力水平,降低患者炎症介质和血管生长因子水平,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治疗的安全性还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