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二化螟雄蛾交配行为与精巢大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雄蛾交配行为与精巢大小的关系,阐明信息素群集诱杀防治二化螟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和比较不同日龄、交配状态以及性信息素诱捕的二化螟雄蛾精巢体积,建立精巢体积与雄蛾发育及交配状态的相关性。【结果】雄蛾日龄显著影响二化螟的交配,刚羽化(0日龄)雄蛾的交配率较低,1日龄雄蛾的交配率最高,之后随着日龄增加交配率逐渐降低。精巢体积与二化螟雄蛾日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同一日龄交配的二化螟雄蛾的精巢体积显著大于未交配雄蛾;性诱捕器诱捕雄蛾的精巢体积显著大于未被性诱捕器诱捕雄蛾,与已交配雄蛾的精巢体积相似。交配之后,精巢的发育过程和未交配雄蛾相似。田间性信息素引诱二化螟雄蛾精巢体积小于0-1日龄未交配雄蛾,大于2-6日龄未交配雄蛾。【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雄蛾对雌蛾性信息素的反应与其精巢大小存在正相关性;性信息素引诱的二化螟雄蛾具有更强的性信息素反应能力,同时性信息素引诱的大部分雄蛾为未交配状态;交配过程并不影响二化螟雄蛾精巢体积,也不影响精巢发育。二化螟交配能力与精巢大小的关系在理论上解释了性信息素群集诱杀二化螟的防控有效性,并为其他蛾类昆虫的交配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利用性诱防控和监测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有效性在田间已经得到认可。但雄蛾具有多次交配能力,致使性诱防治二化螟的应用策略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二化螟雄蛾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繁殖力的影响,认识性诱防控害虫的机理。【方法】利用行为学方法调查了雌雄蛾以不同比例配对(1∶1, 4∶1和10∶10)时雄蛾的交配次数和交配持续时间,并结合解剖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二化螟雄蛾的交配次数对精巢、交配囊和精包大小以及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二化螟雌雄蛾按1∶1配对时,交配雄蛾和多次交配雄蛾的比例分别为74.0%和36.0%,平均交配1.7次,首次交配主要发生在0-1日龄,绝大部分具有多次交配能力的雄蛾的首次交配发生在0-1日龄。雌雄蛾按4∶1配对时,交配雄蛾和多次交配雄蛾的比例分别为69.4%和51.3%,平均交配2.1次,显著高于按1∶1配对。雌雄蛾按10∶10配对时,交配雄蛾和多次交配雄蛾的比例分别为65.5%和37.8%,平均交配1.9次。雄蛾第3次交配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第1和2次交配,但是交配1-3次雄蛾的精巢体积无显著差异。与不同交配次数雄蛾进行交配的雌蛾交配囊和精包体积无显著差异,雌蛾产卵量也无显著差异。【结论】二化螟中仅有部分雄蛾能够多次交配,多次交配雄蛾的首次交配主要发生在0-1日龄,部分雄蛾一生都不会交配。研究结果为二化螟的性诱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为检测不同蛋白含量的日粮和饥饿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胰蛋白酶活性和mRNA表达的影响, 首先用RACE 和PCR 的方法从胭脂鱼幼鱼的肝胰脏组织中克隆得到胰蛋白酶cDNA 全长, 然后用半定量RT-PCR 和酶活性检测方法分别检测了经不同蛋白含量日粮(酪蛋白含量分别为35%、45% 和 55%)投喂和饥饿处理后的胭脂鱼幼鱼的胰蛋白酶mRNA 表达水平和胰蛋白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 胭脂鱼胰蛋白酶cDNA 全长为912 bp。投喂蛋白质含量适中(45%酪蛋白)日粮组的试验鱼胰蛋白酶活性和mRNA 水平高于投喂高蛋白水平日粮组(55%酪蛋白)和低蛋白水平日粮组(35% 酪蛋白); 饥饿明显降低mRNA水平和胰蛋白酶活性; 胰蛋白酶活性的变化滞后于mRNA 水平的变化。胰蛋白酶活力的变化与mRNA 水平的变化之间未呈现直接相关性。因此, 胭脂鱼胰蛋白酶合成可能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调控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24.
记述中国薄翅天牛属Megopis 1 新种和1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25.
干细胞治疗作为某些难治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手段,在组织修复、自身免疫疾病和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以裸鼠为动物模型,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克隆形成和端粒酶活性等试验,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为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提供参考.裸鼠成瘤性试验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和试验组成瘤数均为0,阳性对照组成瘤数为...  相似文献   
26.
本文对攀西地区麻疯树(Jatropha curcasL.)人工林中的麻疯树蛀梢斑螟Oncocera faecella Zeller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其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攀西地区1年发生5代,每雌产卵量为(29±17.05)个,卵期(7±1)d,孵化率93.23%;幼虫共4龄,1、2龄取食量小,占整个幼虫生长阶段的10.6%,3、4龄幼虫取食量大,占整个幼虫生长阶段的89.4%;蛹期(13.11±1.05)d,雌雄比为1.04(F)∶1(M),羽化率88.96%。成虫寿命为6~8d。初孵幼虫仅取食叶肉,后缀嫩叶为害梢头,老熟幼虫在叶片上或枯枝落叶中织茧化蛹;以老熟幼虫越冬。对2龄和3龄幼虫进行防治药剂筛选,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1.0×103mg·L-1和0.5×103mg·L-1、30%乙酰甲胺磷乳油0.5×103mg·L-1和0.25×103mg·L-1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晶胶联合大黄在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病例共17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晶胶联合组(A组)和晶胶联合大黄组(B组)两组,每组87例,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D1),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红细胞压积(HCT),液体滞留总量,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胃黏膜pH值(pHi)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B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A组(P<0.05).B组治疗后的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70±16.8)h,液体滞留总量(425.5± 90.5) 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9±9.5)h,MODS发生率为18.4%,病死率为4.6%,HCT(30.2± 9.5)%,ScvO2为(87.4±12.7)%,pHi为(7.9±1.1),血乳酸为(1.4±0.8)mmol/L(所有P<0.05).结论:在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应用晶胶联合大黄组可缩短负平衡出现时间,加速循环血容量恢复,增加组织血液灌注和供氧,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缩短液体复苏的时间,改善该病的预后,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研究热CO2气腹处理后结肠癌细胞株COLO 205的蛋白组学变化,为阐明热CO2气腹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热CO2气腹处理结肠癌细胞株COLO 205,按有无处理分为处理组与对照组。分别抽提两组细胞的总蛋白质,采用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标记,液相色谱(LC)分离蛋白质,质谱仪(MS)进行蛋白质鉴定及Western b1ot检测。结果:共筛选得到18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8个蛋白表达上调,10个蛋白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显示热休克蛋白HSP70在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蛋白Myosin-9的表达量在处理后显著下降。结论:热CO2气腹处理后结肠癌细胞株COLO 205的蛋白组学发生差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80例结肠腺瘤患者,同时选择我院接受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1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14C尿氮呼气试验检测Hp的感染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体质指数24 kg/m~2、腹型肥胖、饮酒、吸烟、喜食红肉、喜食果蔬、高脂血症、糖尿病、粪便隐血阳性、肿瘤家族史及Hp阳性是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喜食果蔬为其发生的保护因素。HP阳性率组腺瘤1 cm、腺瘤数目多发、左结肠率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肠腺瘤患者腺瘤蒂部分型、腺瘤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腺瘤的发生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Hp感染可增加结肠腺瘤发生发展风险,临床应将此类高危人群作为结肠腺瘤的重点筛查对象,以降低结肠癌的潜在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