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青鱼出血病是危害青色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尤以二龄为甚。通过人工注射免疫后,可使青鱼的成活率由原来20%左右提高至60—90%,个别的可达98.98%。通过病鱼肾脏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首次发现病毒颗粒(直径为50—56毫微米)的存在,经0.15微米孔径的滤膜过滤的病原悬液可反复在鱼体内传3—4代,使健康鱼发病。因此,认为青鱼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22.
三角帆蚌外套膜及珍珠囊的组织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些年来,人们对海水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和淡水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等双壳类外套膜及珍珠囊进行了组织学、组织化学和体外培养等的研究,然而结合河蚌人工育珠方面的报道却不多。事实上,欲提高淡水珍珠质量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其中与取供体蚌中的外套膜外表皮制作植片用的小片部位,以及珍珠囊的形态结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旨在能对提高河蚌人工育珠的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3.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 przewalskii(Kessler)] (以下简称湟鱼)从1958年开发以来,累计捕捞总数至少已达17万吨。现每年捕捞量约保持在5千吨。对于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稳产资源,它的产量能否继续维持和增产,个体为何缩小等问题,进行湟鱼种群结构变异的研究,有助于掌握数量变动的规律。为此,我们比较开发利用初期(1962—1965年)与捕捞15年后(1978—1980)种群结构变异。在两个时期中,采集不同水区和网次,网目为7厘米的随机样品,捕捞群体大小密度分  相似文献   
24.
1.记录和分析了我国主要中上层趋光鱼——蓝圆鲹、鲐鱼在位完整眼的视网膜电图(ERG)。ERG 显示典型的混合型视网膜的特征。ERG 对缺氧极敏感,在阻断循环水几分钟后,b 波迅速减小,留下PIII 和c 波。2.暗视b 波振幅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可用非线性方程V/V_(最大)=I~a/(I~a+K)描述。其中V为相应于光强Ⅰ时b 波振幅;V_(最大)为b 波最大振幅;a 和K 均为常数。3.在强光明适应后,鲐b 波阈值在1小时内回复至暗视水平,但鲹却极缓慢,整个暗适应进程超过3小时。4.在明适应过程中,b 波振幅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化:当背景光强低时,随适应时间振幅逐渐下降,但当背景光强超过一定水平(40微瓦/平方厘米)后,却随适应时间而增大,这可能是明视系统的适应特点。5.鲹、鲐辨增阈曲线显示相似的特点:当背景光强低时,光强的变化并不引起辨增阈的明显变化,但超过一定水平后两者就是线性关系。不同波长的曲线随着背景光强的增加呈现交叉的趋势,表明存在着几种光谱敏感度不同的感受系统。  相似文献   
25.
为全面分析评估美洲鲥(Alosasapidissima)产后雌雄亲本肌肉营养价值及差异,运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产后雌雄亲本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雌鱼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雄鱼肌肉粗蛋白含量(P 0.05);雌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雄鱼肌肉粗脂肪含量(P 0.05);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在雌雄鱼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美洲鲥产后亲本背部肌肉检测出18种氨基酸,除甘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外,雌鱼肌肉各种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雄鱼中含量(P 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产后雌鱼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缬氨酸和色氨酸,产后雄鱼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色氨酸和缬氨酸。根据化学评分(CS),产后雌雄亲本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与胱氨酸组合。雌性亲本和雄性亲本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81.60和82.64。在检出的11种脂肪酸中,硬脂酸(C18:0)、花生酸(C20:0)、棕榈亚酸(C16:1)和亚麻酸甲酯(C18:3n)在雌雄亲本肌肉中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雌鱼肌肉中二十碳五烯酸(C20:5n3,EPA)、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ΣPUFA)的平均含量比雄鱼高。美洲鲥产后亲本肌肉营养价值较低,且雌鱼肌肉营养价值比雄鱼更低。建议改善美洲鲥亲本的饲养条件和管理,作好亲本强化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26.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华鲟为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幼鱼生活史研究尚有许多空白。本文通过分别封闭中华鲟幼鱼不同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嗅觉、触觉、侧线感觉、电感觉等),研究了这些感觉器官在中华鲟幼鱼摄食行为中的重要性,旨存为改进中华鲟幼鱼的保护措施和人工培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63尾实验鱼于2006年5—6月采集于长江口水域,实验鱼在试验开始前暂养适应2周,实验设计7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期水温为24.5—27.0℃。实验结果显示:封闭视觉、侧线感觉和电感觉器官后幼鱼的摄食量与正常幼鱼(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嗅觉幼鱼的摄食量只有正常幼鱼的34.76%。封闭触觉幼鱼的摄食量只有正常幼鱼的73.80%。同一时间封闭嗅觉和触觉后,幼鱼的摄食量仅为正常幼鱼的17.01%。因此,可以推断嗅觉和触觉在中华鲟幼鱼觅食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七种鲤科鱼类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类标志广泛应用于鱼类遗传育种,引种驯化,种群数量变动,鱼类洄游分布,鱼类资源评估等工作。所以,鱼类标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我们在进行鲫鱼的选育中,深感标志的重要。过去,我们一直采用断伤截鳍(腹鳍或胸鳍)法,效果虽十分明显,但尚未消除截鳍是否影响鱼类生长的疑虑。为此,我们继1985年部分鲫鱼进行软鳍条标志法取得了初步效果后,又于1986年3—10月进行了标志工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转食不同饵料对野生中华鲟幼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是中国特有大型洄游性名贵珍稀鱼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年中华鲟每年4-6月由海入江进行生殖洄游,当年孵化的仔、幼鱼于翌年6-7月洄游到长江口[1].  相似文献   
29.
大黄鱼三种病原弧菌外膜蛋白交叉保护性抗原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崇文  毛芝娟  于涟 《生物工程学报》2012,28(12):1460-1472
弧菌是海水养殖环境中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弧菌病的暴发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失。鉴于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弧菌病的发生常常是多种(血清型或亚种)弧菌的混合感染,筛选具有潜在的交叉保护性蛋白抗原,作为制备多价疫苗或联合疫苗的侯选成分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患病大黄鱼中分离到8株弧菌,经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6株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1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1株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选择典型的不同种的弧菌为代表,提取其外膜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确定它们大约在45 kDa、35 kDa、22 kDa处出现了3条共同的免疫印迹条带,表明它们很有可能含有共同的能够彼此交叉保护的抗原。利用双向电泳和免疫印迹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MALDI-TOF-MS质谱分析技术,发现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的一种功能未知的孔蛋白(Porin,GenBank Accession No.ZP01260407)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一种麦芽糖孔蛋白的前体蛋白(Maltoporin precursor,GenBank AccessionNo.NP801154)能够和哈维氏弧菌V.harveyi全菌多抗产生免疫反应,表明这两种蛋白可以作为3种弧菌的交叉保护性抗原,以此制备的疫苗可望对3种弧菌的感染产生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0.
优良大麦品种花30幼胚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花培基因型花30的幼胚为外植体,设置不同的培养基类型、不同激素配比及碳源,研究其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绿苗分化的影响,以此建立和优化一个适于优良大麦品种遗传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在N6、MS和B5的组合改良培养基下,以蔗糖为碳源,附加2mg/L 2,4-D、1mg/L ABA时,有最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且愈伤质量最好。Cu2+的添加具有抑制幼胚直接发芽成苗和改善愈伤组织质量的双重功效。添加2mg/L 6-BA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效果比较理想。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转化大麦外源基因的瞬时表达率和优化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花30幼胚产生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检测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情况,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大麦遗传转化中菌液的浓度、侵染时间以及共培养天数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菌液浓度OD600=0.5的条件下,侵染15min,共培养2d表现出最佳的GUS瞬时表达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