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鱼出血病病毒对其它鱼的感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草鱼出血病病鱼分离出的草鱼出血病病毒(Grass carp hemorrhage virus,GCHV)感染其它常见鱼并用ELISA方法检查感染鱼组织提取液,结果表明:青鱼、鲢鱼、布氏鳌条对GCHV抗体呈阳性反应;鲤鱼、鳙鱼、鲫鱼、团头鲂、泥鳅则呈阴性反应。综合感染鱼发病症状及死亡特征,初步认为:青鱼对GCHV是易感的,GCHV能在鲢鱼、布氏蟹条体内增值,但毒力较低,鳙鱼、鲫鱼、团头鲂、鲤鱼、泥鳅能抗GCHV感染。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正常和患出血病的6~7月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肾脏组织学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在光镜下,青鱼的正常肾脏结构与草鱼等淡水鱼类极为相似。当青鱼患出血病时,肾脏的管腔上皮细胞变形,细胞核萎缩。此时,通过电镜观察,可以在细胞质内的线粒体中观察到大的空泡,同时在造血组织的包涵体中能清楚地看到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50—56毫微米,颗粒中央并具有一电子密度较高、直径为25—30毫微米的核心,在核心周围包有约16毫微米的外膜。  相似文献   

3.
由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lrus,GCRV)引起的草鱼出血病,是对草鱼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之一.GCRV是双链RNA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水生呼肠孤病毒属(Aquareovirus),G亚型[1].GCRV主要引起草鱼、青鱼等在鱼种阶段发生出血病.  相似文献   

4.
稀有鮈鲫对草鱼出血病病毒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稀有鲫对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的敏感性。GCHV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用GCHV人工感好1-6月龄的稀有鲫,在水温22-32℃时能导致稀有鲫出现出血病症状。在水温28℃时,病鱼在ld内死亡,潜伏期为5d,发病高峰期在感染后第6-8d。GCHV能在稀有鲫体内传代,并诱导80%以上的稀行鲫患病死亡。将人工感染GCHV的稀有鲫病鱼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在肠道、脾脏、肾脏等组织中存在大小与形态和GCHV相似的病毒颗粒。从稀有鲫出血病病鱼组织中纯化病毒,免疫电镜观察,发现病毒颗粒能被GCHV的特异性抗体聚集成团。由上可知,稀有鲫出血病是由GCHV感染所致,稀有鲫对GCHV是敏感的,可以作为草鱼抗出血病育种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病鱼肾组织中发现有病毒颗粒,在头肾组织中也看到类似的颗粒。病毒呈球形或六角形,直径为60—78毫微米,平均为69毫微米;颗粒中央有一电子密度较高的核心,其直径平均为32毫微米,核心周围包有外膜,宽20毫微米左右。此外,还有一种无外膜的、电子密度均匀的病毒颗粒,直径为46—60毫微米,平均为52毫微米,这种颗粒出现在细胞核和胞质包涵体内。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均出现在肾的造血组织内,但红血球和颗粒白血球中没有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也未观察到病毒颗粒。在正常鱼的肾组织中没有发现与病鱼标本中类似的病毒颗粒。因此可以认为,我们人工感染致病的草鱼肾组织中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暂名为草鱼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主养青鱼高产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测定结果,揭示了其垂直、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生态因子、鱼产量水平、鲢、鳙鱼产量的关系,分析了D/B、P_G/R_W、N/P的作用。研究查明:1米以上水柱的光合产氧量占水柱总产氧量的90%以上。水柱日毛产氧量变动在5.00—17.04克氧/平方米·日之间,水柱年产氧量达2063—2814克氧/平方米·年。初级生产量全年只有一个高峰,常出现在7—8月。主养青鱼型年净产鱼量7500、11250、15000公斤/公顷级池塘的浮游植物鲜重净产量分别为100 674.4、118 560、128 197.6公斤/公顷·年,青鱼、草鱼并重型年净产鱼量15000公斤/公顷级池塘的浮游植物鲜重净产量为137 323.2公斤/公顷·年。 4—11月,毛初级生产力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为0.81—1.11%;鲢、鳙产量对浮游植物净产量的直接利用率为3.49—5.13%;太阳能转移为鱼产量的生态学效率为0.028—0.055%。  相似文献   

7.
稀有Ju鲫对草鱼出血病病毒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报道稀有Ju鲫对草鱼出血病病毒的敏感性。GCHV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用GCHV人工感染1-6月龄的稀有Ju鲫,在水温22-32℃时能导致稀有Ju鲫出现出血病症状。在水温28℃时,病鱼在1d内死亡,潜伏期为5d,发病高峰期在感染后第6-8d。GCHV能在稀有Ju鲫体内传代,并诱导80%以上的稀有Ju鲫患病死亡。将人工感染GCHV的稀有Ju鲫病鱼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在肠道,脾脏,肾脏等组织  相似文献   

8.
草鱼出血病病原的研究:Ⅱ.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病鱼肾组织中发现有病毒颗粒,在头肾组织中也看到类似的颗粒。病毒呈球形或六角形,直径为60—78毫微米,平均为69毫微米;颗粒中央有一电子密度较高的核心,其直径平均为32毫微米,核心周围包有外膜,宽20毫微米左右。此外,还有一种无外膜的、电子密度均匀的病毒颗粒,直径为46—60毫微米,平均为52毫微米,这种颗粒出现在细胞核和胞质包涵体内。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均出现在肾的造血组织内,但红血球和颗粒白血球中没有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也未观察到病毒颗粒。在正常鱼的肾组织中没有发现与病鱼标本中类似的病毒颗粒。因此可以认为,我们人工感染致病的草鱼肾组织中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暂名为草鱼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9.
草鱼出血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种的一种严重疾病,通常在水温25—30℃时发病,其症状表现为全身性组织器官充血。其病原悬液能通过赛氏滤器(Seitz,EKS石棉滤板),能在草鱼种体内及草鱼鳍单层细胞中传代繁殖,在草鱼肌肉单层细胞和性腺单层细胞中感染并出现细胞病变。病原悬液对脂溶剂乙醚敏感,耐热性强,对四环素类药物不敏感。试验结果,我们认为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是病毒。  相似文献   

10.
草鱼出血病病毒的生长特性及高滴价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出血病病毒感染鱼肾(Clk)单层细胞后,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其繁殖周期为2—3天。病毒增殖的上升期在感染后的12—48小时。28℃下,当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 Infection简称MOI)为0.05PFU/cell时,病毒滴价可达1.78×10~(11)PFU/ml,不同温度(25℃、28℃、30℃)下通气培养,测定病毒滴价略有差异。感染病毒的细胞培养液经ELISA检测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均为阳性结果,并且能感染健康草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