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分泌系统对于具有特殊细胞被膜结构的分枝杆菌,尤其是致病性分枝杆菌的存活和毒力非常重要.不少重要的致病因子或存活因子都通过特定的分泌系统进入环境,包括宿主体内.本文从分泌系统的基因、结构组成、分泌底物、转运机制及其与致病菌毒力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分枝杆菌(mycobacteria)通用型分泌系统(general secretion pathway,SecA1)、替代型分泌系统(accessory Sec system,SecA2)、双精氨酸分泌系统(twin-arginine translocation,Tat)和Ⅶ型分泌系统(typeⅦsecretion systems,T7S system or ESX)4种分泌系统,并重点分析了Tat分泌系统.这些知识有利于从分泌系统及其底物的角度揭示结核分枝杆菌等胞内致病菌存活和逃避宿主免疫的机理,将为研发新的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模型研究对结核病致病机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其导致的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结核菌是典型的胞内致病菌。结核菌的致病性与其成功逃避和利用宿主免疫应答等密切相关。控制结核病需要深入了解致病菌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的动物模型是揭示致病菌-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海分枝杆菌-斑马鱼模型是最近才得以发展并获得了不少新见解的研究系统之一。本文总结了该模型揭示的海分枝杆菌毒力因子Erp、Esx-1、pmiA、Mel1和Mel2、KasB等,以及该模型的优缺点。这些结果为大动物模型研究和深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3.
微生物酶分子改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酶蛋白已经采用重组微生物反应器进行高效生产。为了改善酶蛋白的催化性能,提高其环境适应性,同时提高酶蛋白的表达量,降低生产成本,各种针对酶蛋白分子改造的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得到大量的应用。综述了用于酶分子改造和进化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定点突变、易错PCR、基因改组、密码子优化等技术及其应用成就。  相似文献   
124.
通过对大眼鳜头骨的形态学观察表明,大眼鳜头骨由134块硬骨和3块软骨组成,其中脑颅38块,咽颅硬骨96块,软骨3块.同时将大眼鳜头骨与鲈鱼头骨进行了比较分析,两者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又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探讨了大眼鳜头骨形态结构与其功能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5.
为了解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IPP)对鲢仔鱼生长抑制性在外部形态上的表现性状,研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0.05、0.5、5和50μg/L共4个浓度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形态性状差异比较分析。利用PLYMPLUS系统获取鲢仔鱼样本图像信息并测量体长,利用万分电子天平称量体重,使用TPS系列软件提取坐标点数据,并通过Morpho J软件完成主成分分析、典型变量分析及结果可视化。除0.05μg/L浓度组外,其他浓度组鲢仔鱼的体长、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TDCIPP对鲢仔鱼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效应。主成分分析和典型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体变量的62.15%(分别为47.64%和14.51%);第一典型变量(CV1)和第二典型变量(CV2)共占总体变量的79.48%(分别为54.55%和24.93%),满足用于鲢仔鱼形态分析的要求。网格轮廓分析结果显示,各浓度组鲢仔鱼平均形态均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主要表现为头部、躯干纵轴和尾部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26.
2022年7月,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新田镇调查到2只臭蛙,经比较形态特征确认为臭蛙属(Odorrana)物种。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臭蛙属部分物种的贝叶斯和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显示,这2只臭蛙和模式产地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务川臭蛙(O. wuchuanensis)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支持率,贝叶斯后验概率为0.99、最大似然超快速引导支持(2 000次重复)自展值为95%。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确认此2只臭蛙为务川臭蛙,系重庆市首次记录。务川臭蛙分布范围较为狭窄,此前仅记录于贵州省务川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荔波县以及湖北省建始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务川臭蛙在重庆彭水的发现,确认了该物种在武陵山和大娄山脉重庆段的分布。彭水发现的务川臭蛙1雄1雌,雄性体长81.3 mm,大于模式标本的最大体长,大于湖北建始县种群雄蛙体长;雌性体长87.1 mm,在模式标本的体长范围内,小于建始县种群雌蛙体长。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遗传分化分析显示,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务川臭蛙样本和模式产地的样本没有遗传分化,遗传距离为0。务川臭蛙在重庆市的...  相似文献   
127.
张其奥  王子路  李佩波  谢建平 《遗传》2023,(11):998-1006
干扰素诱导基因15 (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isg15)的表达受Ⅰ型干扰素诱导,该基因编码的蛋白ISG15可以分别通过E1、E2和E3酶的作用共价修饰靶蛋白,此过程被称为ISG化(ISGylation)。宿主蛋白的ISG化广泛参与天然免疫例如宿主的抗病毒过程。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8,USP18)作为一种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DUB)可以去除靶蛋白偶联的ISG15,并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来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ISG15介导的ISG化和USP18介导的去ISG化(deISGylation)建立的动态平衡对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影响。此外,同ISG15一样,USP18也广泛参与病毒感染和宿主细胞抗病毒反应,多种先天性免疫疾病和免疫信号通路都受到USP18的调节。本文综述了ISG15和USP18相关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ISG15介导的ISGylation和USP18介导的去ISG化在结核病及其他重要疾病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靶向宿主蛋白的结核病等重要疾病防治提供...  相似文献   
128.
地龙是一种中药材,地龙的药原动物为蚯蚓,即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后孔目动物。此类动物有数千种之多,地龙的药原动物仅为这些动物中的数种陆生种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民间对地龙的药原动物的认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地龙的药原动物之间,以及药原动物与其他蚯蚓间在化学成分上存在差异。为此,本文对地龙的药原动物进行考证,并对蚯蚓的分类鉴定指标进行讨论,为地龙正伪品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认为在定义地龙药原动物的过程中,综合考虑药效、化学成分、产地、药农的采集习惯等因素,有益于地龙药原动物的准确认定。  相似文献   
129.
记述了分布于中国贵州威宁的栅蛛属Hahnia一新种:威宁栅蛛Hahnia weiningense sp.nov.。提供了显微照片、手绘图版和生态照片。标本保存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30.
黄超  魏虹  吴科君  何欣芮  汪鹏  綦远才  齐代华 《生态学报》2020,40(13):4573-4584
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功能多样性比物种多样性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在群落生态学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马尾松次生纯林是一种亟待改造的森林类型,而在亚热带地区香樟是马尾松林改造的理想树种之一。为了完善马尾松林向香樟林改造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马尾松林改造的实践,本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马尾松林向香樟林改造过程中4种不同阶段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森林改造的进行,林下植物的物种数目、功能性状多样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功能丰富度和功能均匀度在改造前期达到峰值,而物种数目和功能离散度则在改造中期表现最高。(2)比较森林改造的4个时期,林下植物功能多样性的综合表现大致为:改造前期改造中期改造后期未改造时期。(3)森林改造过程中,林下植物"光响应性状"和"繁殖性状"的功能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似,但前者比后者对改造的响应更敏感。(4)在森林改造过程中,林下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扩散受到林下光照资源的影响,并在长时间的生物竞争中逐渐表现为物种种类、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最终影响生态系统功能。(5)马尾松林向香樟林的改造加速了群落的演替进程,提升了群落的功能,但仍存在林下植物功能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在对马尾松次生纯林改造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和混交林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