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9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266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口腔病灶被证实与许多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很大的相关关系,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治疗又会加重口腔病灶的感染,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干扰系统性疾病的治疗,严重则造成全身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口腔病灶感染的系统性疾病治疗有:口服抗癫痫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导致的药物性牙龈炎;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的口腔黏膜炎;长期应用抑制肿瘤骨转移或预防骨质疏松的双磷酸盐造成的颌骨坏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口腔排异反应等。  相似文献   
102.
外泌体是直径为 30~100 nm 的内吞衍生囊泡,由多种活细胞分泌,含有大量的与其来源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脂质和 RNA 分子,可以在细胞间传递。已有研究表明癌症患者血液中的外泌体浓度比正常人高,且其中包含癌症标志分子,因此其有潜力成为疾病诊 断的生物标志物。此外,作为一种天然的物质运输载体,外泌体已经被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肿瘤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疗。 对外泌体作为疾病诊断标记物以及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水溶性差、系统毒性和多药耐药性已成为其临床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利用聚乙二醇材料构建前药或合适的 递药系统来克服这些问题,备受广大药学研究者的关注。以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和分子荧光特性的阿霉素为例,综述聚乙二醇在化疗药物 前药和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制备等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为高效低毒抗肿瘤药品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利用λ噬菌体的Red重组系统敲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Ⅲ型分泌系统ATP水解酶Esc N,构建大肠杆菌esc N基因缺失突变株。方法:以O157∶H7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两侧的同源臂序列,分别酶切连接于p UC19-kan质粒上,PCR获得中间嵌合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带有FRT位点)的同源线性片段,利用质粒p KD46和p CP20介导的重组技术敲除esc N基因,并去除抗性标记;PCR及测序验证目的基因缺失后,测定缺失株及野生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敲除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esc N基因,突变株与野生株的生长曲线相近。结论:构建了Ⅲ型分泌系统缺陷菌株,为进一步研究Ⅲ型分泌系统因子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大鲵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在地球上有着1.7亿年的生存史。它们的身长有的甚至达到2米,体重可达50千克,可谓当今淡水生态系统的“巨人”。如此特别的野生大鲵,却由于数量稀少而很少有人知道它,更别说见过它了。201 3年初夏,我们考察队一行20余人来到了梵净山,准备借参加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召开的“大鲵保护国际论坛”的机会,一探大鲵踪迹。很遗憾,此行并没有找到大鲵。虽然失  相似文献   
106.
藜异型性种子后代植株盐响应生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晓荣  姚世响  陈莎莎  兰海燕 《生态学报》2015,35(24):8139-8147
种子异型性是植物适应异质生境的重要策略,异型性对后代植株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以具有种子异型性的荒漠植物藜为材料,测定了异型种子后代植株在不同浓度(0,50,300 mmol/L)Na Cl胁迫下的表型及与耐盐相关的生理指标变化,探讨了异型种子后代植株之间对盐胁迫生理响应机制的差异。结果显示,褐色种子后代植株在各浓度盐胁迫下的表型(株高、分枝数)均优于黑色种子。对其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褐色种子植株除电导率显著低于黑色种子植株外,氧化损伤指标(氧自由基、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SOD、CAT、POX)活性、抗氧化剂(Car、As A)含量、渗调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含量等在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暗示,藜异型性种子后代植株的早期生长表型在盐胁迫下所产生的差异可能是由种子胚的大小及萌发快慢差异所导致,而这种差异并未引起盐胁迫下两种植株抗氧化系统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7.
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NO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亚军  王小国  朱波 《生态学报》2015,35(9):2910-2916
应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氮氧化物分析法对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进行了1.5个轮作周期的NO排放定位观测,分析了NO排放特征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作物参与对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在不施氮情况下,表现为土壤NO负排放(吸收),而施氮(N150kg/hm2)时NO排放通量为(5.5±3.3)μg m-2 h-1,施氮能显著增加土壤NO排放量,并且其效应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水稻季更明显。整个观测期NO排放量有56.1%来自水稻季,而2个小麦季和休闲期NO排放量分别占32.5%和11.4%,由于休闲期NO高排放主要是作物收获后的几次翻地引起的,因此,减少休闲期翻地次数可能会有效减少NO排放。土壤温度是影响NO排放的首要环境因素,并且两者呈线性回归关系,土壤湿度对NO排放的影响因土壤湿度本身状况而异,土壤湿度条件较差时,其增加有利于NO排放,而当土壤湿度较好时会抑制NO排放。此外,土壤水热条件还是造成NO负排放(吸收)和作物参与对水稻季和小麦季NO排放贡献有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正>2014年9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生物工程学报》入选300种"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涵盖了198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3年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9.
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态度影响其行为选择,并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文地理学及环境心理学领域的地方认同理论,选择历史认同、现实认同、情感认同及行为认同4个维度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以福州居民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认知及保护态度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构建福州居民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规律定量分析居民认知态度、保护行为与人口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福州居民对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行为认同维度得分高于其他维度,且福州市民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外来居民;(2)受访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地方认同与其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及在福州居住时间长短的关系较为密切;(3)通过构建福州居民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规律发现,福州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主要受其对该遗产项目认知态度的影响,与居民人口特征相关性较弱。拓展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视角及方法,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0.
在香蕉EST文库中,通过RACE技术克隆到1个香蕉类甜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序列最大开放阅读框942 bp,编码313个氨基酸。Blast分析发现,它与其他类甜蛋白相似度为56.10%,含有类甜蛋白(TLPs)特有的保守结构域,命名为MaTLP1。系统进化树表明,MaTLP1基因编码蛋白与海枣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香蕉的进化模式相似。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MaTLP1在根、球茎、假茎中的表达量高,叶中较弱,花和果实中微量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在抗病香蕉品种中,接种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枯萎病菌后MaTLP1基因上调表达,在感病香蕉品种接菌2 d后MaTLP1基因受到抑制,虽然在接菌4 d 后上调表达,但是相对于抗病品种上调较小。研究表明,MaTLP1基因可能在香蕉抗枯萎病的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