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河北塞罕坝秋季黑琴鸡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0月对河北塞罕坝地区的黑琴鸡(Lyrurus tetrix)秋季种群密度进行了专项集中调查。结果表明,秋季种群密度为2.20只/km2;与历史资料对比,该地区黑琴鸡种群密度呈明显下降趋势;种群分布发生了变化;繁殖基数、繁殖成功率下降和秋季猎捕是造成黑琴鸡秋季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目前,加强管理、阻止盗猎活动是保护当地黑琴鸡种群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镉交互作用对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镉交互作用有促进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的趋势和抑制蛋白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首次报道贵州剑河八郎地区寒武系甲劳组下部粉砂质、砂质页岩中的太阳女神螺类化石小厄兰岛螺属(Oelandiella Vostokova,1962)1相似种:Oelandiellacf.accordinonata(Runnegar and Jell,1976)emended Yang et al.,2012。剑河甲劳组Oelandiella可见较为显著横过背脊并在壳体两侧对称的同缘褶,推测其可能是在正常浅海环境中形成,因此,该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甲劳组的沉积环境,为深入探讨其沉积环境提供新的证据。同时,确认寒武系第三统台江阶的甲劳组是Oelandiella在黔东地区的最高产出层位,为研究寒武纪太阳女神螺类软体动物的分类、演化等提供更多的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104.
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帕里牦牛、工布江达牦牛、类乌齐牦牛、康布牦牛、桑日牦牛、巴青牦牛、江达牦牛、斯布牦牛、嘉黎牦牛、桑桑牦牛、丁青牦牛等西藏11个牦牛类群共483头牦牛的ADD1基因(被认为是极可能影响肉质的候选基因)第2外显子序列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66 bp处碱基T缺失和256 bp处A→G突变,共有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帕里牦牛只有AA基因型,江达牦牛只有AB基因型,康布牦牛、嘉黎牦牛、巴青牦牛、桑日牦牛、斯布牦牛均缺少BB基因型,丁青牦牛、类乌齐牦牛缺少AB型,均存在严重偏态;桑桑牦牛、工布江达牦牛中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除江达牦牛外,其它10个牦牛类群中AA为优势基因型,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分布较高。除帕里牦牛、巴青牦牛外,其它9个牦牛类群均处于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05.
为了研究家蝇转铁蛋白基因功能,获得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在线分析程序和相关工具软件分析转铁蛋白基因的开放读码框,分析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并预测其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家蝇转铁蛋白基因编码蛋白由62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70.58kDa,理论等电点为5.33,为稳定蛋白,有跨膜区,含有信号肽,该蛋白属于TR-FER保守结构域家族,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功能预测该蛋白具有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6.
失眠症患者脑电超慢涨落图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脑电超慢涨落图特征.方法:选择30例失眠症(Insomnia)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及常规治疗2月后,运用脑电超慢涨落图(Encephalofluctuograph,EFG)分析技术检测脑内6种神经递质的值.结果:治疗前,脑内神经递质Ach、5-HT、DA、GABA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E、Glu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月后,失眠症组患者脑内神经递质Ach、5-HT、DA、GABA值较治疗前增加(P<0.01),而神经递质NE、Glu值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脑内神经递质改变极不平衡是失眠症的重要病因,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测可作为失眠症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依据之一,并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VEGF、MMP-2和MMP-9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MMP-2和MMP-9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三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卵巢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且在卵巢癌Ⅲ~Ⅳ期患者标本中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5);VEGF、MMP-2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VEGF、MMP-2和MMP-9蛋白含量的变化一致;VEGF、MMP-2和MMP-9均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三者间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不同覆被条件下双台子河口湿地土壤主要营养元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双台子河口湿地3种样地:地表有植被活体(PA)、地表有植物死体(PD)与光滩(GT),共设置21个样点,测定土壤中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比较了不同植被覆被条件对湿地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GT、PD、PA样地土壤TN平均含量分别为0.79、1.01、1.29g.kg-1;TP为0.49、0.50、0.52g.kg-1;TK为22.29、23.01、23.40g.kg-1。不同地表覆被下土壤TN含量差异显著(P0.05),TP、TK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P0.05),说明植被覆被能够有效增加土壤TN含量,而对TP和TK含量影响不大。垂直方向上TN和TP含量具有相似的特征,表现为PAPDGT,TK为PAGTPD。由表层至底层,TN含量先降低而后升高,TP含量在0~30cm深度内变化不大,在30cm以下土层升高,PA增加幅度最大;TK含量由表层至底层变化较大。在PA-PD-GT的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TN、TP和TK分别减少38.6%、6.9%和4.7%。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构建可稳定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的整合型重组毕赤酵母,鉴定PV VLPs在毕赤酵母细胞中的表达及组装情况。方法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优化salk株II型P1和3CD基因并连接到p Pic ZA载体,构建p Pic ZA-P1-3CD表达载体;用Bgl II线性化p Pic ZA-P1-3CD载体,电转至毕赤酵母GS115中。通过Zeocin抗性筛选获得整合型重组毕赤酵母,随后用高浓度Zeocin抗性筛选得到高表达菌株。甲醇诱导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PV VLPs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成功构建p Pic ZA-P1-3CD表达载体,获得PV VLPs重组毕赤酵母。Western Blot在重组毕赤酵母裂解上清中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在透射电镜中观察到直径为30 nm左右的VLPs,其形态与天然的PV颗粒相似。结论成功构建PV-2型VLPs的整合型重组酵母系统,并在毕赤酵母中组装形成了VLPs,为酵母表达系统中PV VLPs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牛科动物HSL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分子进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牛科中4种动物即牦牛、瘤牛、普通牛和水牛HSL基因外显子Ⅰ部分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的基础上,与Gen-Bank中其他物种相应基因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并构建了牦牛与其他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牦牛与普通牛、瘤牛、水牛、猪、人、小鼠、大鼠7个物种HSL基因外显子Ⅰ部分核苷酸序列间保守性较高,同源性大小依次为99.8%、99.6%、97.4%、90.6%、88.4%、83.5%、82.3%。相应氨基酸序列间保守性更高,同源性分别为100%、100%、98.2%、94.0%、92.2%、89.8%、89.8%。牦牛与各物种该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间碱基变异类型主要表现为碱基转换和颠换,无碱基插入和缺失发生,碱基转换的频率高于颠换的频率;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多数碱基替换都是同义替换;序列间单碱基变异位点大多出现在同一位点,多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其次是第1位,最少发生在第2位,符合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HSL基因外显子Ⅰ部分核苷酸序列进行多序列对位排列构建的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普通牛和瘤牛首先聚为一类,再分别与牦牛、水牛、猪、人聚类,最后与大鼠、小鼠聚为一类。该聚类结果与动物学上的分类结果一致,表明HSL基因外显子Ⅰ部分核苷酸序列适合于构建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研究表明,牦牛、普通牛和瘤牛3个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大小相近,牦牛和水牛间的遗传距离与普通牛、瘤牛和水牛间的遗传距离大小相当。牦牛、普通牛和瘤牛3个物种间的遗传距离远小于它们各自与水牛这一物种的遗传距离,它们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也相对于它们各自与水牛间的亲缘关系都较近,故将牦牛、普通牛和瘤牛划分在同一个属——牛属(Bos)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