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莎草属果皮微形态特征是及其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首次报道了在立体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莎草属14种,2变种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根据纹饰特点的不,可分为三种类型:(1)网-瘤状复合纹饰;(2)网状纹饰;(3)疣状纹饰。莎草属植物在果皮微形态特征上存在的种间差异可为种的划分提供依据,并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灾损风险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分析其气候灾损风险变化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依托安徽省74个区县1973—2014年间的冬小麦单产资料,通过气候减产率逐年序列提取了减产年次数、平均减产率、减产极值等9个评价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安徽省冬小麦灾损风险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安徽省北部特别是沿淮地区为冬小麦气候灾损高风险区域;重心迁移模型显示,安徽省冬小麦气候减产率高值区域由北向南呈显著的移动趋势;全省冬小麦气候灾损风险呈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别是21世纪初以来发生中度以上灾损强度的区县个数明显较少;S-模式主成分分析和气候减产率序列表明,1973—2014年间,安徽省北部地区冬小麦气候灾损风险呈下降趋势,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灾损风险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动态特征,其年代际波动和南北区域差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同甲壳素和壳聚糖这种生物大分子相比,壳寡糖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性质,如水溶性、保湿性、抗菌性、抗肿瘤和免疫促进性等。以数均分子量为5000的壳寡糖作为研究模型,根据凝胶电泳和紫外光谱分析,提出纳米级壳寡糖与pEGFPC-1质粒能通过静电结合或物理包裹形成复合物从而对DNA进行保护,同时证明形成壳寡糖/DNA复合物后,壳寡糖能够极大地提高DNA的贮存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而DNaseI酶解实验也显示纳米级壳寡糖在合适比例下DNA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其不被DNaseI降解,证明了纳米级壳寡糖应用于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含10、20、40、60μmol/L的菹草类胡萝卜素提取物(CEPC)培养液处理人肝癌细胞(QGY-7703)48h、96h和144h,在这三个处理时间各剂量组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14%-23.07%、39.59%-70.61%和71.65%-87.01%。经10、20和40μmol/L的CEPC培养液处理肝癌细胞24h、48h和72h,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SCM)观察细胞形态,出现了肝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体积缩小、皱缩变形,细胞核呈现“新月状”、条状甚至碎片状,细胞核中呈黄色的DNA面积较明显地减小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以流式细胞术分析用CEPC处理肝癌细胞后各时相细胞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用10μmol/L和20μmol/L浓度的CEPC处理肝癌细胞48h后,使细胞周期中的G_0/G_1期的细胞比例极显著增加(P<0.01),分别增加了23.8%和35.6%,而在G_2/M期没有明显的变化,在S期则相应减少。用LSCM测定了肝癌细胞内的Ca~(2 )浓度,与对照组比较,经20μmol/LCEPC处理48h后能引起细胞内Ca~(2 )浓度极显著上升(P<0.01),剂量组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为对照组的1.5倍。以上结果表明CEPC对人肝癌细胞QGY-7703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呈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在较短的时间内及使用较小的CEPC剂量能有效地诱导肝癌细胞凋亡,CEPC使肝癌细胞阻滞于G_0/G_1期发生凋亡。CEPC能极显著提高肝癌细胞内的Ca~(2 )浓度,提示Ca~(2 )浓度升高可能是CEPC诱导肝癌细胞发生调亡的重要原因。本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菹草类胡萝卜素的功能和价值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OsPT1编码的水稻磷酸盐(Pi)转运蛋白在水稻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前期研究表明OsPT1为镉(Cd)响应基因,但其在Cd胁迫下的功能及作用机制仍然未知。阐明OsPT1在Cd胁迫下的作用,并为低Cd水稻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的序列特征、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Cd胁迫下水稻不同组织、不同时间点OsPT1的相对表达量。此外,利用PCR的方法克隆OsPT1的编码序列,构建pGADT7-OsPT1重组质粒载体,并将其转入Δycf1 BY4741酵母菌株(Cd敏感酵母菌株)用以验证OsPT1对酵母Cd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sPT1编码序列全长为1 584 bp,编码分子量为57.46 kD,由527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在水稻基因组中该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含有与光、厌氧、茉莉酸甲酯等环境和激素响应相关的调控元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水稻OsPT1与高粱SbPT1亲缘关系最近。基因的镉响应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100 μmol/L Cd处理的水稻在1、6和12 h后,地上部分OsPT1的转录水平分别上调1.31、1.34和2.46倍;水稻根部OsPT1在处理1和6 h后分别上调1.28和1.14倍,但在Cd处理12 h后,其表达水平下调至处理前的0.62倍。转基因酵母Cd耐受性结果表明,与对照(0 μmol/L Cd)相比,经25 μmol/L Cd处理后,转OsPT1的酵母对Cd的耐受性有一定的下降。OsPT1可能在水稻应对Cd胁迫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板齿鼠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啮齿动物在笼养下的生长发育,在国外已有较多的研究,在我国仅发表过黄毛鼠(林浩然等,1962)和小家鼠(王祖望等,1978)等。对于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 Bechstein)过去只有一些生态和防治方面的报道(莫乘风,1958;陆长坤等,1965),而生长发育方面尚未见发表。本文除论述阶段发育特点之外,并对不同季节出生的仔鼠,在生长发育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成蛋白(Formin)广泛存在于真菌、植物和动物等真核生物中,它们在调控肌动蛋白的聚合、协调肌动蛋白与微管之间的协同作用、决定细胞生长和形态等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般认为,与真菌、动物不同,植物成蛋白家族结构在进化中因基因进化事件形成了植物特有的两类成蛋白家族,其中Ⅱ类成蛋白主要负责细胞极性生长,而Ⅰ类成蛋白可能调控细胞的膨胀。近年来,随着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植物两类成蛋白在细胞内行使的功能也逐渐被阐明,而最近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简单地根据蛋白结构对成蛋白的功能进行分类是不恰当的。据此,文中重点归纳了成蛋白结构域的组成与其对应功能,总结了成蛋白在代表性植物中的作用机理和最近研究进展,并就目前植物成蛋白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尚未探索的领域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未来的植物成蛋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支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性宫颈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粘液性宫颈炎( MP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涂片法检测阴道毛滴虫、念珠菌和细菌性阴道病,EL ISA法测定衣原体和培养法分离淋球菌和支原体。结果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性病门诊30 0例患者中,诊断为男性NGU34例和女性MPC83例。解脲脲原体总的检出率为30 % ( 90 / 30 0 )。女性总检出率为4 7.6 % ( 4 9/ 10 3) ,其中MPC组检出率为70 % ( 14 / 2 0 ) ,非MPC组为5 3% ( 4 4/ 83)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1.4 8,P>0 .0 5 )。男性总检出率为16 .2 % ( 32 / 197) ,其中NGU组为35 .3% ( 12 / 34) ,非NGU为12 .3% ( 2 0 / 16 3)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5 6 ,P<0 .0 5 )。人型支原体仅在非NGU(粘液性宫颈炎)中检出9例( 3.0 % )。结论 解脲脲原体与男性NGU相关,而与女性MPC无相关性;人型支原体与NGU无相关性。临床实验室检出支原体时应慎重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男性标本取尿道拭子.女性标本取宫颈拭子,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体外药敏测定。结果126株解脲支原体(Uu)对12种抗生素敏感性从高至低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司帕沙星、甲砜霉素、红霉素、可乐必妥和壮观霉素。12株人型支原体(Mh)对12种抗生素敏感性从高至低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司帕沙星、四环素、壮观霉素、可乐必妥、甲砜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结论支原体耐药情况相当普遍。Uu、Mh对相同抗生素具有不同的敏感性。治疗时可依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20.
石杨  汪梦婷  靳雨璠  于月  张旭  李家豪  姜南  李斌  陈稷  黄进 《广西植物》2022,42(11):1822-1829
多蛋白桥联因子1(multi protein bridging factor 1, MBF1)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水稻中MBF1是否参与重金属胁迫响应机制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为了揭示水稻MBF1家族与重金属胁迫的相关性及其潜在作用机制,该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水稻OsMBF1c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其在镉(Cd)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1)OsMBF1c的全长编码序列为468 bp,共编码15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16.154 kDa。(2)OsMBF1c与大麦TdMBF1a.1亲缘关系最近,具有光、厌氧等环境因子诱导相关的顺式调节元件。(3)重金属Cd可诱导OsMBF1c表达且在时间上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特异性,100 μmol·L-1 Cd 处理1 h 后,地上部分OsMBF1c表达量明显上调,为对照组的7倍; 100 μmol·L-1 Cd 胁迫处理6 h后,根部OsMBF1c表达量上调为对照组的3倍。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非生物胁迫下MBF1家族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