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何锴  邓可  蒋学龙 《动物学研究》2012,33(5):542-544
2011年12月5日在云南省个旧市蔓耗镇(N23°00‘43.0",E103°26‘18.9",海拔350m)采集到高氏缺齿鼩(Chodsigoa caovansunga Lunde,Musser and Son,2003)标本1号。该物种为中国新纪录并且是其在模式产地(越南河江省Mt.Tay Con LinhⅡ山)以外的首个分布纪录。该标本头体长、尾长及颅全长明显大于模式产地的标本,线粒体cyt-b序列(JX508288)与地模标本相似度为98.6%。采集地生境为沟谷雨林,干扰类型为香蕉种植。  相似文献   
12.
黑长臂猿的配偶制及其与行为,生态和进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蒋学龙  王强 《人类学学报》1994,13(4):344-352
黑长臂猿是猿类中野外行为生态研究最少的一种,因而对其社群结构及配偶体制一直有着很大争议,本文基于近两年在无量山和牢山10个月的野外工作,着重阐述了黑长臂猿的配偶体制,我们认为黑长臂猿是以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至少是一夫两妻)的形式存在,并与其行为,生态及系统发育相关联,黑长臂猿的系统发育地位,成年雌性的领域性及群体的领域性不强和群体的领域较其它长臂猿类大得多可能是形成一夫多妻的原因;而黑长臂猿在中国  相似文献   
13.
鼩猬属Neotetracus是毛猬亚科Hylomyinae中一个个体小、对其知之甚少的成员。本文对其齿系(包括乳齿)和颅骨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与毛猬属Hylomys及毛猬类其他近亲的齿系和颅骨形态进行了相应比较。由于现生的鼩猬属为一单型属,其惟一的种Neotetracus sinensis被一些研究者归入毛猬属,本文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比较,目的是为了弄清楚这种归并是否合理。Neohylomys hainanensis是毛猬类的另一属种,亦有学者将其归入Hylomys属。尽管这一属种的材料不多,在此同样作了比较研究。比较表明,毛猬亚科上述三属间在齿列上的几乎每一颗牙齿和某些头骨形态上都有明显的差别,研究的结果为保留Neotetracus,Neohylomys和Hylomys属的独立存在提供了证据,并根据这三个属在形态上的差异对其相互间的进化水平进行了评估。现代的毛猬亚科动物生活在亚洲东南部一个相对小的地区,总共有5属6种。地史上,特别是在中、晚中新世期间,这一亚科几乎散布整个北半球,从亚洲到欧洲和北非,从旧大陆到新大陆都有其踪迹。那时的种类也比现在的多,迄今描述的化石已有9属47种。因此,有理由认为毛猬亚科是一类孑遗动物。毛猬亚科分布地区缩小的原因还不清楚,为了探讨和认识这一有意思的课题,本文对其历史和分布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全球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掌握我国兽类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地位是兽类学研究的基础前提,也是科学保护野生种群的前提。为厘清中国兽类的物种数量及分类地位等关键分类学信息,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组织国内长期致力于兽类各类群分类的科学研究人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经编委会充分讨论,形成了最新的中国兽类名录,包括我国现阶段兽类12目59科254属686种。该中国兽类名录使用基于系统发生关系的分类系统,并对物种有效性进行了充分慎重的确认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现生的鼹科动物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包括54种已知物种。鼹科动物有丰富的生态类型,是研究适应性进化的较好模型。本研究通过二代测序的方法分别获得了长吻鼩鼹和库氏长吻鼹两个物种心脏和肺脏以及脾脏和肺脏的转录组数据。这两个物种分别代表了分布于中国西南部、缅甸北部的没有特化的原始类群鼩鼹亚科以及高度适应地下生活的鼹亚科鼹族。我们首次报道了库氏长吻鼹在中国的分布。通过从头拼接,分别获得长吻鼩鼹和库氏长吻鼹197 092个和225 956个转录本,以及125 427个和94 023个unigene。通过与GenBank中的基因组注释文件比对,得到鼹科物种同源基因家族8 376个,及鼹科鼩鼱科同源基因家族8 114个。差异表达基因中各组织的高表达基因中均找到10个以上组织特异性基因。然而BUSCO分析确定完整单拷贝基因在两个物种中分别为43.0%和56.6%,提示死后mRNA迅速降解并影响转录组拼接。比较两个物种肺部基因的表达差异发现库氏长吻鼹335个相对高表达的基因,其中包括HMGB1HSPD1SF3B1COL3A1SUMO1JUNB等,有报道上述基因可能与低氧或高海拔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云南无量山黑长臂猿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对无量山一群黑长臂猿进行观察,研究黑长臂猿在植物种子传播中的作用.观察记录黑长臂猿一天的排便次数并收集粪便.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长臂猿粪便确定长臂猿取食的果实种类.以森林中采集的果实种子为对照标本,对粪便中的种子进行鉴定,并记录各种种子的数量,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重量.结果表明观察期间黑长臂猿共取食31种果实,其中有1种在被取食时尚未成熟,另有2种果实的种子在取食后遭到破坏,还有1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被长臂猿吞食而得不到传播,黑长臂猿可为27种植物传播种子.黑长臂猿个体平均每天排便2次,粪便的平均湿重为22.7 g,每份粪便平均含有1种植物的种子;在不包含小种子(直径<3 mm)的情况下,平均每份粪便中含有12粒种子.总的来说,黑长臂猿是有效的种子传播者.  相似文献   
17.
理解群落构建过程可以解释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和维持,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关键作用。生态位理论是群落构建研究的核心框架之一。该理论认为群落构建是生物作用和非生物作用将区域物种库中的物种选入局域群落的确定过程。近年来,随着该领域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研究者不但从物种、谱系或功能等生物多样性维度来研究群落构建,所使用的多样性指数、零模型算法和物种库界定方式等也多种多样。本文回顾了从生物多样性不同维度研究群落构建的优势与局限,总结了群落构建过程中构建零模型和界定物种库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介绍了部分群落构建研究的最新方法学进展和研究成果。最后,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案例提出了对未来群落构建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翼手类一属、种新纪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采自中国云南西部和西北部的无尾果蝠属Megaerops及其两个种:泰国无尾果蝠M.niphanae和无尾果蝠M.ecaudatus为翼手类中国属、种薪纪录.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景东无量山自然保护区黑长臂猿的数量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无量山地处云南中部,为黑长臂猿(Hylobatesconcolor)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虽然对黑长臂猿进行了较多的行为,生态与保护研究,然而有关该地区黑长臂猿的数量估计却有很大差异(66-300群)如:蓝道英(1989)报道有66-144群,Haimoff等(1986)认为有225-250群,Bleisch等(199)也认为有较多的群体,达160-300群之多,而Zhang等(199  相似文献   
20.
中国猕猴的分类及分布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本文根据外部形态、头骨特征及地理分布,对猕猴(Macaca mulatta)在中国的亚种分类进行了重新整理。结果表明M.m.mulatta、M.m.breuvcaudus、M.m.lasiotis、M.m.littoralis和M.m.uestita均为有效亚种,M.m.tcheliensis可能也是一有效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