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测定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基因组DNA的HindIIK片段核苷酸序列。该片段全长3255bp,含可编码大于4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的开放阅读框(ORF)15个,包括多角体蛋白(ph)基因编码区3′端489bp和蛋白激酶HavPK基因编码区801bp。在ph和HavPK两基因之间鉴定出一个可编码412个氨基酸残基的ORF1236,转录方向与ph和HavPK基因相反。同源分析表明,ORF1236与谷实夜蛾(Helicoverpazea)核型多角体病毒(HzSNPV)的ORF8推导的蛋白氨基酸序列有95.9%同源性,与苜蓿丫纹夜蛾(Autographacalifornia)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ORF1629只有24.8%同源性,但三者均含有二组由多个脯氨酸残基串联而成的特征基序。  相似文献   
12.
研究4种食物对真水狼蛛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喂果蝇时,幼蛛世代存活率最低;喂混合食物时幼蛛历期最短;单喂果蝇时,历期最长.幼蛛腹部体色与所喂食物颜色相近.喂混合食物的幼蛛,其背甲宽度和体重均大于其他3种食物.雌蛛所产卵袋数和产卵总量均以喂混合食物时为最高.多种食物混合喂养,有利于真水狼蛛的个体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13.
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4种白蚁的线粒体 D N 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根据限制性片段差异计算了4种白蚁之间的遗传距离,利用 U P G M A 聚类分析法构建了分子聚类图。结果表明:尖唇异白蚁与散白蚁属关系很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应将其归于散白蚊属  相似文献   
14.
32℃高温对天蚕(Antheraea yamamai)卵黄发生影响明显,其中影响程度与开始经受32℃处理时天蚕发育阶段有关。结茧后第1天开始即受32℃处理时,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卵黄原蛋白(Vg)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受26℃处理的;化蛹后第1天开始即受32℃处理时,脂肪体中Vg滴度与26℃下的基本无明显差异,但血淋巴和卵巢中Vg或卵黄磷蛋白含量(Vt)均低于26℃的;而在化蛹后第6天开始受32℃处理时,脂肪体和血淋巴中Vg含量与26℃的无明显差异,卵巢中Vt则明显高于26℃的。此外,曾就化蛹后第1或6天开始受32℃处理后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作了检测。建议在饲育或保护制种用茧蚕时,老熟幼虫和化蛹初期的蚕蛹不宜接触32℃高温。  相似文献   
15.
真水狼蛛的生物学和田间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宇  胡萃 《蛛形学报》1999,8(2):80-84
真水狼蛛在湖北武汉1a发生3个不完整的世代,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主要以亚成蛛越冬。雌、雄均可多次交配。真水狼蛛1生最多可产4个卵袋,平均2.8个,含卵量较大(平均90粒)。雌蛛有较强的护卵、护幼习性。卵的孵化率较高,平均孵化率为91.36%。真水狼蛛共蜕皮6次,有7个龄期。性比各个世代均为雌蛛多于雄蛛。真水狼蛛捕食叶蝉、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真水狼蛛在6月5日左右开始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1a有2个发生高蜂,分析了影响真水狼蛛种群动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真水狼蛛的抗逆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宇  胡萃 《蛛形学报》1999,8(2):72-75
研究不同龄期真水狼蛛的抗逆力,并以3龄幼蛛为对象,研究了温度和食物对抗逆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真水狼蛛的耐旱力很差,在无水的情况下,无论有无食物,均在2d之内死亡。其耐饥力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加;雌蛛的耐饥力大于雄蛛。在23~35℃温度范围内,3龄幼蛛的耐饥力与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喂混合食物时,3龄幼蛛的耐饥力最强。温度和食物对耐旱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角体计数、对流免疫电泳、单向免疫扩散及火箭免疫电泳测定的结果表明:26℃适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的增殖。多角体含量或其相对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并渐趋于平稳,两者间呈Logistic曲线关系。单位体重或单头幼虫所含的多角体数量(y_1或y_2)、扩散环直径(y_3)和火箭峰值(y_4)与时间(t)的关系式分别为:y_1=(8.1481)/(1 EXP(9.4210-0.0608t))×10~9PIB/克;y_2=(6.1596)/(1 EXP(5.4809-0.0376t))×10~8PIB/头,y_3=(1.4)/(1 EXP(2.710-0.015t))cm;y_4=(3.52)/(1 EXP(4.580-0.040t))cm。但30℃下,EoNPV增殖严重受抑制,饲毒后24~168小时内难以测出多角体,其后多角体含量也极显著低于26℃,乃至难以被三种免疫测定法测出。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风险之一是对非靶标生物尤其是非靶标植食者产生潜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吸虫器取样法, 通过在浙江长兴2地点3年的试验评价了新型抗虫/耐除草剂转cry1Ab/vip3H+epsps基因粳稻(G6H1)及其亲本对照(秀水110, XS110)对稻叶蝉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蝉类主要有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Uhler)、 二点叶蝉Cicadula fascifrons (Stål)和电光叶蝉Deltocephalus dorsalis Motschulsky组成, 其中黑尾叶蝉是优势种。虽然3种叶蝉的种群密度随着地点和年份的不同有所不同, 但是转基因水稻对3种叶蝉种群密度的年度变化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少数年份, 黑尾叶蝉成虫、 若虫及其两者总密度的时间动态在转基因水稻和对照田之间存在差异, 大多数年份, 趋势一致且无显著差异 (P>0.05)。另外, 二点叶蝉和电光叶蝉种群的时间动态在转基因水稻和对照田之间也相似。综合评价认为, 本供试转基因水稻品系G6H1对稻田稻叶蝉种群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关系分为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腐食类和其他类等5个功能团的基础上,从功能团优势度、群落结构参数及群落相异性等方面,经2年3点的调查就2个转cry1Ab基因粳稻(Bt粳稻)品系KMD1和KMD2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做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Bt粳稻与对照间各功能团优势度、群落结构参数[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J)、优势集中性指数(C)]及其时间动态无明显差异;Bt粳稻与对照间植食类、寄生类、捕食类亚群落,及整个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也较高。综合分析认为,Bt粳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抗虫转基因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刘志诚  叶恭银  胡萃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309-2314
从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功能团个体数量、群落主要参数及群落结构相异性等方面,就含crylAb/crylAc融合基因的Bt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田相比,Bt稻田的节肢动物功能团组成及其优势度、各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分布、功能团内个体数量的时间动态、群落参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及时间动态在大多情况下均无显著差异,两者间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Bt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基本无明显的负效应、而化防田的功能团优势度等群落特征指标与对照田相比,有时具有明显甚至显著的差异;群落结构相似性也较低.综合分析表明,Bt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明显弱于化学杀虫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