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菜粉蝶寄生昆虫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萃 《昆虫学报》1983,(3):287-294
菜粉蝶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大害虫。本文系1978—1982年涉及21省、市、自治区,野外采集、室内饲养其卵、幼虫、蛹共达193,000以上的寄生性天敌调查结果。 调查中共得12种原寄生性天敌,它们是: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微红绒茧蜂(A.rubecula)、镶颚姬蜂(Hyposotersp.)、蝶蛹金小峰(Pteromalus puparum)、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粉蝶大腿小蜂(B.femorata)、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毛虫追寄蝇(E.amoena)以及常怯寄蝇(Phryxe vulgaris)。卵寄生率0-1.70%:幼虫害生率0-64.5%;蛹寄生率0—97.00%。在杭州,5、6月间平均蛹寄生率分别为61.45%和63.38%,越冬代蛹寄生率平均 56.01-60.62%。 根据调查结果,初步讨论了当前各地区保护、利用的重点对象,建议考虑从国外引进适当的赤眼蜂,并对如何开展天敌调查工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2.
枣镰翅小卷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个雌蛾性信息素腺体分析技术对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 sativa Liu雌蛾性信息素的组分和组分间的精确比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镰翅小卷蛾雌蛾的性信息素系统由二个顺反异构体组分组成,即反-9-十二碳烯醋酸酯(E9-12∶Ac)和顺-9-十二碳烯醋酸酯(Z9-12∶Ac)组成,E9-12∶Ac与Z9-12∶Ac的比例为6.5∶3.5;雌蛾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具有时辰节律性,在光周期14L∶10D、温度为21℃时,性信息素产生的高峰期为进入黑暗期6.5 h;不同日龄雌蛾产生的性信息素有差异,1日龄最低,2日龄最高,3~5日龄居中,不同日龄雌蛾产生的性信息素组分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对3个世代雌蛾产生的性信息素的量及组分间的比例的研究表明,越冬代含量最高,为(10.1±7.0)ng/头,第2代为(9.5±4.6)ng/头,第1代仅为(1.4±1.0)ng/头,3个世代性信息素组分间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在63.1%~64.3%(E)范围内。  相似文献   
83.
温度对野蚕黑卵蜂寄主利它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其康  胡萃 《昆虫学报》2000,43(4):373-379
利它素粗提液或涂利它素粗提液的人造卵经不同温度(25℃、60℃或100℃)处理30 min后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发现各温度下利它素仍对野蚕黑卵蜂有很强的引诱活性,其平均反应级数与常温(25℃)相比无明显差异,表现出一般蛋白质所没有的热稳定特性。低温 (4℃、0℃、-20℃或-70℃)同样也能保存粗提液中利它素的生物活性,但发现能引起粗提液发生凝集, 且0℃以下比4℃能产生更多的凝集, 使粗提液中利它素活性组分含量减少,-20℃时,其活性组分的峰面积仅为对照的13.1%,表现出一般蛋白质所没有的低温敏感性,这一发现对利它素的快速、简捷、有效分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施菌方式和寄主状态对白僵菌萌发与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白僵菌侵染的适宜温度下,菌液处理的侵染进程和寄主死亡速率都较菌粉处理的快,这是由于不同湿度引起的。在0~10℃的自然变温下,孢子不能萌发引起侵染。白僵菌在死虫体上的发展速度比在活虫体上快得多;经冷处理的活虫与新采活虫同样具有抵御侵染的能力。因此,林间不宜选择冬季放菌防治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85.
采用饲料含毒法,测定了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 1日龄幼虫连续取食含不同浓度Cd^2+或Cu^2+的人工饲料,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二种重金属离子能诱导昆虫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并且存在浓度依赖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在0—1600μg/g饲料浓度范围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与幼虫取食Cd^2+和Cu^2+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所求回归方程分别为y=0.2789+0.0002x和y=0.3141+0.0002x。当处理浓度为800μg/g时,在0-120h时间内,MDA含量与幼虫取食Cd^2+和Cu^2+的时间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0.3041+0.0042x和y=0.3251+0.0029x。  相似文献   
86.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家蚕体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调控红系干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糖蛋白激素。将合成的EPO cDNA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Ⅲ,使其置于Ph基因强启动子控制之下,获得了转移载体pBlueBacEPO。将pBlueBacEPO DNA与野生型BmNPV DNA共转染BmN细胞,经空斑纯化,获插入EPO cDNA的重组病毒rBmNPVEPO。经Sonthern杂交和PCR扩增鉴定证明人EPO基因已正确组建于BmNPV的预定位置。将重组病毒rBmNPVEPO穿刺接种5龄幼虫和蛹,收集感染第3~5d的幼虫血淋巴和3~6.5d蛹血淋巴。用ELISA检测幼虫血淋巴中EPO表达量高达62800u/mL,蛹血淋巴中表达量达74000u/m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幼虫血淋巴和蛹血淋巴均有一条明显的免疫杂交带,分子量均约为26kD。用TF1细胞对幼虫表达产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每毫升血淋巴中EPO活性约为63000u。  相似文献   
87.
玉米花粉对螟长距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明玉米花粉对玉米螟幼虫期主要天敌螟长距茧蜂的营养效应,作者在田间养虫室研究了玉米花粉对螟长距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花粉液能明显延长螟长距茧蜂的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与食物水分有密切关系。单一玉米花粉对成虫寿命影响很小,只有与水混合才能使花粉粒中的养分渗透到水中而发挥作用。雌成虫寿命随取食花柑液时间的增长而延长。花粉的浸水时间以24小时最佳。结果证明了玉米、玉米螟与螟长距茧蜂三个营养层间在食物营养方面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88.
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 Wu et Chen)的寄生行为(英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带电视摄录像系统的体视显微镜观察了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 wu et Chen的寄生行为.该种黑卵蜂的寄生系列行为可划分为5个连续的步骤:检查、探测、钻入、产卵和标记.此全过程平均需时17min 20 s,其中钻入和产卵的时间占86.5%.观察结果发现,雌蜂在首次寄生时有一个识别寄主的学习过程.该蜂对野桑蚕Theophila mandarina(Moors)卵的过寄生率,在第一粒寄主卵上是70.6%,而在第4粒卵上则为14.7%,前者为后者的4.8倍.  相似文献   
89.
1,桑毛虫之生活史及防除方法1931江苏省昆虫局专门报告第9号2.桑蛾(桑白蚕)之生活及防治方法1933浙江省昆虫局年刊2:125、1823.桑尺峨生活史之考查1933浙江省昆虫局专门报告第10号4.桑株束草诱虫试验1933昆虫与植病l(5):116、1225.杭州稻苞虫寄生蜂之考查1933昆虫与植病2(34):6  相似文献   
90.
茶尺蠖幼虫期的寄生天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系1973—75年对其幼虫期寄生天敌(寄生蜂、寄蝇及线虫)的研究结果。 从田间采集的各龄茶尺蠖幼虫中共养出五种原寄生天敌,即:二种绒茧蜂(茶尺蠖绒茧蜂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p.),一种悬茧姬蜂(尺蠖悬茧姬蜂Charops sp.),一种寄蝇(平庸赘寄蝇Drino inconspicua Meigen)以及一种线虫(索虫),均单寄生、内寄生。1973—74年在浙江余杭寄生蜂占天敌总数的99.06%,而茶尺蠖绒茧蜂又占寄生蜂总数的95.93%。2—3龄茶尺蠖幼虫的平均总寄生率显著高于4—5龄幼虫:4—6月间通常显著高于8—9月。在4—6月间,2—3龄幼虫的最高总寄生率可超过96%,平均也达66.52%。 茶尺蠖绒茧蜂一年发生11—12代,主要以预蛹在茶树上的茧内越冬。在平均24.1—26.0℃的室温下,接蜂至于蜂开始羽化平均需要13.5—14.9天。性比一般为53—67%。成虫寿命通常1—3天。每头雌蜂平均寄生茶几蠖幼虫11.53头。喂以蜂蜜水,雌蜂寿命增长4.65—6.93倍,雄蜂增长3.72—5.17倍;寄生能力平均可以提高一倍以上。能行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雄性。一般寄生于1—3龄的茶尺蠖幼虫体内,老熟幼虫啮出时,奇主即告死亡。 由于茶尺蠖绒茧蜂是优势种,自然寄生率高,基本上消灭茶尺蠖幼虫于三龄,最有应用前途。本文对其优缺点,以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