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观察复方扁咽宁对急性咽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氨水直接喷雾法复制大鼠急性咽炎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扁咽宁高、中、低剂量组,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组剂量(g/kg)分别按28.8、14.4、7.2(生药量计)灌胃药物水提液,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症状表现;于末次给药24 h后,腹主动脉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及肺支气管组织形态,透射电镜法观察气管纤毛形态。结果:模型组急性咽炎表现明显:咽部红肿、充血,气管及肺组织出现病理改变,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复方扁咽宁低、中、高剂量组急性咽炎的症状如咽部红肿、充血等现象得到明显缓解,肺组织及肺支气管组织形态得到明显的改善,血清中IL-1β及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疗效更显著。结论:复方扁咽宁可加速急性咽炎的康复进程,改善支气管及肺的组织形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IL-1β和 TNF-α的释放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对磷酸三钙(TCP)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TCP磨损颗粒(TCP)组、原花青素(0.2mg/kg,1mg/kg,5mg/kg)组,每组12只。将TCP磨损颗粒30mg包埋于小鼠颅骨顶部构建假体周围模型,于术后第2日颅顶局部注射原花青素,隔日1次。2周后处死小鼠采血、取颅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HE染色观察假体周围骨溶解和破骨细胞生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假体周围骨组织中破骨细胞调控基因TRAP、capthesinK、c-Fos和NFATc1的mRNA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假体周围骨组织中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TCP组假体周围骨溶解面积、破骨细胞生成及其调控基因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清MDA含量均明显升高、T-AOC水平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假体周围骨组织中Beclin-1和LC-3均表达显著上调、LC-3I向LC-3II转换明显增加(P<0.05)。与TCP组比较,原花青素组假体周围骨溶解面积、破骨细胞生成及其上述调控基因、血清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血清T-AOC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且Beclin-1和LC-3等蛋白表达及LC-3I向LC-3II转换也明显下调。结论:原花青素对TCP磨损颗粒所致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自噬的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宝乐安联合金酸萍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和酒泉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间诊治的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金酸萍颗粒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金酸萍颗粒联合宝乐安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5,P0.05)。试验组患儿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以及黄疸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宝乐安与金酸萍颗粒联合用药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金酸萍颗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可以实现基因特异性敲除和敲入的技术。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将3×FLAG标签定点敲入HeLa细胞SND1基因前方,使细胞内源性表达的SND1蛋白带有3×FLAG标签,并观察SND1与应激颗粒及加工体的定位情况。设计针对SND1基因起始密码子ATG附近的sgRNA,以px459为表达载体,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设计含有3×FLAG及待插入位置上下游150 bp同源臂的序列,经公司合成获得重组质粒。将2个质粒共同转染HeLa细胞,使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挑取单克隆后培养。Western 印迹表明,细胞表达3×FLAG-SND1融合蛋白质。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测序。测序无误获得稳定株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发现与WT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使用0.5 mmol/L亚砷酸钠处理,细胞发生氧化应激,eIF2α蛋白磷酸化增加,胞浆中出现应激颗粒,SND1与应激颗粒标志蛋白TIAR存在共定位现象,但不存在与加工体蛋白DCP1α的共定位。  相似文献   
15.
Cell | 基因治疗领域重大突破:新型类病毒载体eVLPs实现治疗性大分子的高效递送  相似文献   
16.
细菌样颗粒(Bacterium-like particles,BLPs)是一种新型非遗传修饰型乳酸菌表面展示技术,外源蛋白可通过锚钩蛋白锚定于经热酸处理而得的乳酸菌肽聚糖骨架表面,形成空心表面展示颗粒。因其安全性高、表面展示密度大、黏膜递送效率高,又兼有佐剂效应,BLPs广泛应用于黏膜疫苗和黏膜佐剂的开发、病毒抗原的纯化、生物催化剂的制备等领域。本文就BLPs的构建、独特优势、目前的应用及尚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以期展现BLPs新型表面展示平台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乙烯亚胺-壳聚糖(PEI-CS)/si RNA复合颗粒对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中MRE1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将PEI-CS(100μg/m L)与不同浓度的MRE11 si RNA-FAM形成PEI-CS/si RNA复合颗粒,并转染BEL7402/5-FU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和Real-time PCR检测转染效率和沉默效率。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转染细胞48 h后,3.125、6.25、12.5、25、50μg/m L的si RNA与PEI-CS形成的复合颗粒的转染率分别为62.31%、76.09%、79.99%、86.49%、96.59%。转染细胞48、72、96 h后,12.5μg/m L的si RNA与PEI-CS形成的复合颗粒的转染率分别为78.22%、55.76%、42.85%,25μg/m L的si RNA与PEI-CS形成的复合颗粒的转染率分别为83.67%、74.23%、67.4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25μg/m L的si RNA与PEI-CS形成的复合颗粒转染48小时后,对BEL7402/5-FU细胞中MRE11基因的沉默效率为35.4%。结论:聚乙烯亚胺-壳聚糖/si RAN复合颗粒能有效转染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并对BEL7402/5-FU细胞中MRE11基因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癜清颗粒对过敏性紫癜(HS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CD4+CD25+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确诊为HS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紫癜清颗粒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强的松联合扑尔敏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共观察4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复发率较对照组减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比例增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的表达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比例较对照组高。结论:紫癜清颗粒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紫癜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降低复发率;治疗后CD4+CD25+Foxp3+明显升高,说明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也可能是紫癜清颗粒联合针刺治疗HSP有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高等收入的国家中有效的轮状病毒活疫苗在资源有限的地方的婴儿中却免疫原性和有效性较差。病毒样颗粒(VLP)是轮状病毒疫苗研究有希望的途径,但大规模的VPL生产仍旧是个挑战。此研究用大肠杆菌表达轮状病毒的衣壳VP2和VP6蛋白,通过纯化后的组装工艺高效的组装成同源单层VP6-VLPs或双层VP2/6-VLPs有(d12/6-VLPs),d12/6-VLPs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抗原性。虽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MRSA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应用替考拉宁治疗(替考拉宁组),31例应用万古霉素治疗(万古霉素组);分别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将临床分离菌分别进行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替考拉宁组治疗时间平均(9.2±3.1)d,显著性低于万古霉素组的(14.9±3.3)d(P0.01)。替考拉宁组总有效率为77.3%,万古霉素组为7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替考拉宁组细菌清除率为72.7%,万古霉素组为8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2,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痰液MRSA分离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性。替考拉宁组出现与药物很可能和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发生率为9.1%,万古霉素组为1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2,P0.05)。结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治疗MRSA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均较好,安全性高,但替考拉宁较之万古霉素使用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