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必净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10 mg/kg)组与血必净低、中、高剂量(5、10、15 ml/kg)组,每组10只。通过腹腔注射5 mg/kg内毒素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模型成功4 h后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正常对照组和ALI模型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7 d后采集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取肺组织,检测肺系数(LI)、左肺湿/干质量比(W/D)、肺含水率[(W-D)/W],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I、W/D、(W-D)/W,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MDA含量升高,PaO2,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I、W/D及(W-D)/W,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MDA含量降低,PaO2,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血必净高剂量组效果较好,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5)。结论:血必净能减轻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其药理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和血清MDA水平和上调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有关,且以高剂量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吉林人参低聚肽(GOP)对酒精诱导的大鼠急性酒精中毒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包括1个空白对照组、1个模型对照组、1个乳清蛋白对照组(0.250 0g/kg)和4个GOP剂量组(0.062 5、0.125 0、0.250 0、0.500 0g/kg)。连续灌胃30d后,采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以7g/kg BW 剂量灌胃,观察大鼠翻正反射,测定大鼠血清ALT、AST、TC、TG、HDL-C和LDL-C的含量,及肝组织ADH与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人参低聚肽干预组大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比率、血清TNF-α、IL-6、IL-1β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AST及肝组织ADH活性显著升高(P<0.05),但TC、TG、HDL-C和LDL-C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参低聚肽可有效保护机体免受急性酒精中毒的伤害和防治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对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血清IL-8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加味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四组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加烟熏28天的方法复制COPD模型,大黄水煎液灌胃8天的方法复制肺脾气虚证的模型,药物干预组给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8、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药物干预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大泡融合等症状相较于模型组明显缓解,血清IL-8、TNF-α的表达降低。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8、TNF-α的表达,改善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当归与激素合用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瘀模型组、哮喘模型组、氢化可的松组、当归组、氢化可的松与当归合用组(n=12)。采用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复制哮喘模型;使用氢化可的松复制血瘀模型。观测当归、氢化可的松及其合用对小鼠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与血清TXB2含量)和哮喘(哮喘行为学、肺功能、肺指数与肺组织含水量)的影响,采用ELISA法、免疫组化法测定相关细胞因子和HMGB1/TLR4/NF-κB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8 g/kg当归、0.05 g/kg氢化可的松及其合用可明显缓解哮喘行为学指标,提高肺功能,降低肺指数及肺组织含水量,降低BALF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抑制肺组织HMGB1、TLR4及NF-κB蛋白质的高表达;当归与氢化可的松合用对提高哮喘小鼠肺功能、降低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水平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当归组,抑制肺组织中TLR4和NF-κB蛋白质表达的作用优于单独使用当归或氢化可的松。二者合用后可缓解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小鼠血清TXB2含量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结论:当归与激素及其合用具有明显的平喘作用,抑制HMGB1/TLR4/NF-κB蛋白质合成是其平喘的机制之一。当归与激素合用改善肺功能的作用更强,可能与加强抑制TLR4/NF-κB合成有关。合用当归可缓解激素在治疗哮喘时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支气管肺白念珠菌感染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4只Sprague Dawley(以下简称SD)健康雄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免疫低下+白念珠菌感染组(阳性对照组);免疫低下+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组);免疫正常+白念珠菌感染组(实验组)。因为实验过程中存在大鼠死亡,最终每组各有6只大鼠完成实验。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建立免疫低下的大鼠模型;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使用标准白念珠菌菌株混悬液经气管插管注入而建立感染模型;阴性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作对照。感染后第1、3、5、7天使用尾静脉取血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第7天取血后处死大鼠,取右肺下叶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第3、5天实验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第1、7天3组间无差异;两对照组IL-17水平无差异。肺组织病理:实验组呈明显炎症反应;阳性对照组呈轻微炎症反应;阴性对照组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大鼠白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后,免疫正常的大鼠在感染中期血清IL-17水平升高,IL-17可能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在气道的聚集而参与炎症反应;IL-17的水平与机体炎症反应呈正相关;IL-17在气道白念珠菌感染后炎症介导及机体防御机制的调动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诱发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SPF级C57BL/6J小鼠50只,体重20 g~24 g,8~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肺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NS组)、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右美托咪啶+阿替美唑(Atip)(DA组)。采用小鼠在体左侧肺门夹闭30 min再灌注180 min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Dex组在肺门阻断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20 μg/kg,NS组为用同Dex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替代Dex,DA组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20 μg/kg)+阿替美唑(250 μg/kg),其余处理同I/R组。再灌注结束后静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β和TNF-α浓度;取双肾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组血浆IL-1β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肾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加重;与I/R、NS、DA组相比,Dex组IL-1β和TNF-α浓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有所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啶预先给药可减轻小鼠肺缺血/再灌注诱发肾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TNBS (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探索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组织IL6/STAT3及NF-κB的影响,明确IL-6/STAT3信号通路与慢性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关系,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寻找新靶点。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马齿苋组(n=10)。采用TNBS诱导复制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美沙拉嗪组剂量为每次10 mg/kg,每日1次,连续3周;马齿苋组给予马齿苋多糖,每次10 ml/kg,每日1次,连续3周;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周。收集大鼠结肠内容物称重,干燥后再次称重,取结肠组织作病理切片。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L-6、IL-1β、TNF-α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 (NF-κB)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RT-PCR法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IL-6的mRNA。结果:与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比较,马齿苋组大鼠排便状态明显改善,肠粘膜水肿减轻;血清IL-6、sIL-6Rα、gp130,肠组织MPO、NF-κB含量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马齿苋组STAT3、IL-6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马齿苋多糖通过降低大鼠血清IL-6、sIL-6Rα、gp130含量及肠组织MPO、NF-κB水平,减轻sIL-6Rα与IL-6形成复合物所致的炎症反应;经IL-6/STAT3信号通路下调大鼠肠组织STAT3和IL-6的mRNA水平,从而抑制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中ICAM-1及MMP-9的表达及红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并用红霉素干预,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胞学计数和分类检查;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组织ICAM-1、MMP-9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支气管肺组织中ICAM-1、MMP-9表达显著降低;模型组中ICAM-1、MMP-9的表达与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成正相关;ICAM-1与MMP-9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ICAM-1、MMP-9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与COPD的发病机制有关;红霉素可降低ICAM-1、MMP-9的表达,可能是红霉素在COPD中抗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OPD大鼠模型中瘦素(leptin)、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探讨leptin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①健康对照组;②COPD模型1组:分别于第(1、14)d经气管内注入内毒素200ug,熏5%香烟(第1、14d除外),2h/d,共4周;③COPD模型2组:单纯熏5%香烟2h/d,共12周.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leptin、IL-8在支气管肺组织的表达情况,放免法测定血清leptin及IL-8浓度.结果:细胞因子leptin及炎性因子IL-8在支气管肺组织阳性表达.LPS联合熏烟诱导COPD1组支气管肺组织中leptin(52.67±04.72)和IL-8(59.56± 3.94)表达较单纯熏烟诱导COPD2组leptin(38.89± 2.57)和IL-8(55.22± 3.42)表达明显升高,P<0.05,两组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组织中leptin及IL-8表达较正常对照组leptin( 1690± 1.52)和IL-8 (28.00± 4.24)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COPD1组血清中leptin(3.26± 0.95)ng/mL和IL-8( 107.51±13.38 )pg/mL-较COPD2组中leptin(2.42± 0.69 )ng/mL和IL-8((94.07± 11.20)pg/mL明显增高,P<0.05,两组COPD大鼠模型血清中leptin及IL-8浓度较正常对照组leptin(0.95±0.56)ng/mL和IL-8( 39.48± 6.35 )pg/mL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Leptin与IL-8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 0.67 0.84均P<0.05).经过q检验,两两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eptin和IL-8均参与COPD炎症反应过程,并且具有相关性,LPS促进二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对照(DC)组、糖尿病+硫氢化钠(DM+NaHS)组和糖尿病+炔丙基甘氨酸(DM+PAG)组,每组8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DM+NaHS组和DM+PAG组大鼠每天分别腹腔注射56 μmol/kg NaHS和40 mg/kg PAG溶液。处理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胶原纤维变化,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利用试剂盒检测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羟脯氨酸(Hyp)水平;Western blot测肾组织TGF-β1、Smad3、磷酸化Smad3(p-Smad3)和IV型胶原(col-IV)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DC组FBG、BUN、SCr、CVF、IL-1β、IL-6、TNF-α和Hyp均明显增高,肾脏胶原纤维沉积、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加重,TGF-β1、Smad3、p-Smad3、p-Smad3/Smad3和col-IV表达均明显增加。与DC组比较,除FBG外,DM+NaHS组中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而DM+PAG组中上述指标损伤均进一步加重。结论:H2S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促炎因子释放,下调TGF-β1/Smad3通路,抑制肾脏col-IV过量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程序性坏死在高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损伤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 原代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n=9):正常对照组(Control,5.5 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 h)、高糖组(HG,30 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 h)、HG+Nec-1(30 mmol/L葡萄糖+100 μmol/L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1抑制剂Nec-1共同培养心肌细胞48 h)组、高渗组(HPG,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共同培养心肌细胞48 h)。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DHE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TNF-α、IL-6及IL-1β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1、RIP3、MLKL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G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高(P<0.01),TNF-α、IL-6及IL-1β水平升高明显(P<0.01),RIP1、RIP3、MLKL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HG组相比,HG+Nec-1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下降(P<0.01),TNF-α、IL-6及 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1), RIP1、RIP3、MLKL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 高糖诱导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可引起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抑制程序性坏死可减轻细胞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杭州市中心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大鼠肺部的损伤及其对内质网应激通路的激活作用。方法:在杭州中心城区采用大容积空气颗粒物采样器将PM2.5颗粒采集于石英纤维滤膜上,将收集的PM2.5洗脱于超纯水中,再经真空冰冻干燥处理。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PM2.5低剂量组(5 mg/kg BW)和高剂量组(25 mg/kg BW)。采用气管滴注法进行染毒,每周1次,连续染毒4周。末次染毒24 h后麻醉动物,取左肺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化学比色法检测右肺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测定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磷酸化蛋白激酶受体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C/EBP同源蛋白(CHOP),肌醇依赖酶1α(IRE1α),X盒结合蛋白1(XBP1)蛋白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PM2.5染毒均能导致大鼠肺部出现明显的肺泡壁增厚、肺泡腔缩小、间质增生和炎细胞浸润,且随着染毒剂量增加组织损伤加重。PM2.5染毒组大鼠BALF中T-AOC含量和SOD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0.05);而BALF中的LDH活性则呈剂量依赖性上升(P<0.05)。PM2.5染毒导致大鼠肺部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高剂量PM2.5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GRP78、磷酸化PERK(p-PERK)、磷酸化eIF2α(p-eIF2α)、CHOP、IRE1α和剪切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表达显著升高,而未剪切型XBP1(XBP1-U)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杭州市中心城区PM2.5染毒可引起大鼠肺部的炎性损伤,上述损伤可能与肺部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磷酸三钙(TCP)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Sham)组、TCP磨损颗粒(TCP)组和N-乙酰-L-半胱氨酸(NAC)组。将TCP磨损颗粒30 mg包埋于小鼠颅骨顶部构建假体周围骨溶解模型,于术后第2天颅顶骨膜局部注射NAC(1.0 mg/kg),隔日1次,持续2周后处死动物采血、取颅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小鼠颅骨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ELISA和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假体周围骨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和磷酸化eIF2α(p-eIF2α)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TCP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及假体周围骨溶解面积显著增加(P<0.05),T-AOC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GRP78蛋白质表达、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值显著升高。与TCP组比较,NAC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及骨溶解面积明显减少(P<0.05),血清T-AOC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增加(P<0.05),GRP78蛋白质表达、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值明显降低。结论:抑制氧化应激可阻止TCP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其机制可能与PERK/eIF2α通路的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berine)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方法: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 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48只。造模组大鼠行双侧颈动脉结扎术制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模型,造模后大鼠又随机分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20 mg/kg)组、中剂量(40 mg/kg)组和高剂量(60 mg/kg)组(每组大鼠10只)。治疗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小檗碱,其余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34 d。给药28 d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后,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以及前脑皮层TNF-α、IL-1β、5-HT的含量与单胺氧化酶(MAO)的含量。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通过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或前脑皮层SOD、GSH和5-HT水平明显降低(P<0.01),MDA、TNF-α、IL-1β和MA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各治疗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P<0.05),通过平台的次数显著增加(P<0.01,P<0.05),海马或前脑皮层SOD、GSH 和5-HT水平明显升高(P<0.01),MDA、TNF-α、IL-1β和MAO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小檗碱显著提高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调节大鼠的海马抗氧化应激、抗炎性反应和前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的作用有关。小檗碱60 mg/kg组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5.
炎症因子IL-1β是引起髓核细胞功能异常的关键因素之一。颗粒体蛋白原(progranulin,PGRN)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髓核细胞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以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炎性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PGRN对IL 1β诱导的髓核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基因转染结合MTT方法证明,与IL-1β处理的细胞比较,过表达PGRN可逆转IL-1β引起的原代培养的髓核细胞生长抑制,促进细胞增殖。TUNEL技术和流式细胞分析显示,PGRN抑制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和RT-qPCR方法揭示,与IL-1β处理的细胞相比,过表达PGRN显著上调聚蛋白聚糖(aggrecan)和I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I)的蛋白质表达,但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分解素-金属蛋白酶ADAMTS-5的表达,同时抑制IL-1β诱导的炎性因子IL-6、IL-8和TNF-α的表达,说明PGRN可缓解IL-1β引起的炎性反应,并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相关蛋白质的降解。此外,过表达PGRN还可降低p65、p-IkB a和β-catenin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提示PGRN可抑制IL-1β下游TNF-α介导的NF-κB信号途径及β-catenin途径。总之,上述结果提示,过表达PGRN可通过抑制IL-1β诱导的炎性反应、髓核细胞凋亡及基质代谢紊乱,缓解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损伤;PGRN的这种抗炎、抗基质降解作用可能与PGRN参与调控NF-κB和β-catenin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IL-1β)在创伤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小鼠皮肤深II度烫伤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烫伤部位组织Tnf-a mRNA和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TNF-a和IL-1β的含量,以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小鼠皮肤烫伤修复期间TNF-a和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用0.2 mg/g EGCG膏剂涂敷烫伤皮肤,处理12 h可致组织Tnf-a mRNA表达水平和TNF-a含量下降,处理24 h可致组织Il-1β mRNA表达水平和IL-1β含量下降.上述结果提示0.2 mg/g EGCG处理能抑制烫伤组织TNF-a和IL-1β的表达,减弱创伤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助于创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