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含花生根瘤菌吸氢基因重组质粒pZ—55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含豌豆根瘤菌部分吸氢基因的探讨及PCR分析,从花生根瘤菌基因文库中筛选到含有吸氢基因的重组质粒pZ-55。用BamHⅠ、EcoRⅠ和KpnⅠ等内切酶对pZ-55进行酶切分析,构建了pZ-55的酶切物理图谱。经三亲本杂交分析,pZ-55能互补诱变株Ln-1(Hup^-),获得在自生条件下表达吸氢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分析灌注培养工艺过程中工程细胞株抗体基因的稳定性。方法取灌注培养0、7、14、21、28、35 d的CHO细胞,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分析其抗体基因稳定性。使用标准曲线相对定量法分析CHO细胞中β-肌动蛋白和抗体基因拷贝数,以抗体基因拷贝数与β-肌动蛋白基因拷贝数的比值表示工程细胞中抗体基因水平。结果工程细胞株工作种子、发酵罐中不同时间点样品抗体基因拷贝数保持稳定,抗体基因拷贝数相对β-肌动蛋白基因为0.93±0.10,抗体基因相对含量与培养时间之间不相关(P=0.938)。结论抗体工程细胞株在灌注培养过程中抗体基因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荧光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短柄草柄锈菌Puccinia brachypodii (分离系F-Co和K-Ki)在感病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自交系Bd21-3叶片中的发育过程。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12-18 h时,病原菌通过芽管侵入短柄草叶表皮气孔后形成气孔下囊,产生初生菌丝并形成吸器母细胞,进而侵入植物细胞形成吸器;接种24-48 h后,病原菌初生菌丝分支并形成次生菌丝;接种72 h后,短柄草锈菌开始形成菌落。F-Co的发育过程快于K-Ki,在120-216 h时,F-Co的菌落扩展面积明显高于K-Ki。本研究证实F-Co、K-Ki和二穗短柄草均为亲和互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鼠源E型肉毒毒素(BoNT/E)免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筛选BoNT/E特异性抗体。方法:从E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分别扩增出小鼠重链可变区基因和轻链可变区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将重链可变区基因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组装成scFv基因,重组于噬粒pS100中,电转化大肠杆菌TG_1,合并所有克隆成初级库;随机挑取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对初级库序列多样性进行分析;在辅助噬菌体M_(13)K_(07)的拯救下,构建成scFv噬菌体抗体库;用纯化的BoNT/E对鼠源BoNT/E免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进行3轮富集筛选,制备单克隆的噬菌体抗体颗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鼠源BoNT/E免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库容为7.09×10~7,随机挑取的20个克隆序列各不相同,序列正确率为85%,基本覆盖了IgHV、IgKV、IgLV的优势家族;纯化的BoNT/E作为抗原通过3轮筛选,噬菌体抗体富集了66倍,第3轮筛选后随机挑取90个克隆制备噬菌体抗体颗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有88个呈现阳性反应,序列比对得到了24个不同序列的BoNT/E特异性抗体。结论:构建了库容量达7.09×10~7的鼠源BoNT/E免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筛选得到了24个不同序列的BoNT/E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陇南地区越夏自生麦苗上条形柄锈菌的毒性组成及群体遗传结构,将采自天水、陇南及定西的自生麦苗上的39个单孢子堆菌系采用中、美鉴别寄主毒性分析法和TP-M13-SSR荧光标记技术,进行毒性鉴定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鉴别寄主上供试菌系被区分为9个致病类型,在美国鉴别寄主上则得到24个毒性类型,在中美鉴别寄主上共得到30个毒性表型。通过中国鉴别寄主鉴定的CYR32、CYR33为优势小种,毒性比率分别达到35.9%和30.8%。SSR标记将这些菌系划分为36个基因型,毒性分析与  相似文献   
16.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从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及香榧中分离出172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共90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如红色面孢霉(Neurospora sp.),木霉(Trichoderma sp.),镰刀菌(Fusarium sp.)等有抑制作用,来自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和香榧的抗菌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40%,54.2%及57.1%。其中平板抑菌圈直径大于15mm的高抗菌株有35株。按Ainsworth等鉴定系统和方法进行鉴定,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心青霉属、镰孢菌属等18个属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常见原因及外科处理方法。方法:收集1988年6月至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例十二指肠严重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严重损伤的原因及外科处理方式。结果:本组8例十二指肠严重损伤,主要的损伤原因为车祸和医源性损伤,均经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直接行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除1例3.5年后肿瘤复发死亡外,其余病人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经以往各种手术相比较,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直接Roux-en-Y吻合效果最好。结论:十二指肠损伤常见的原因是车祸和医源性损伤,因十二指肠位置特殊,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应及早诊断,根据患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术中探查选择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其治愈率。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直接行Roux-en-Y吻合,该手术方法简单,创伤轻,疗效好,而且适应于十二指肠各部位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抗CD52人源单克隆抗体参比品单体纯度及非糖基化重链比例。方法:采用PA800 plus毛细管电泳系统,非还原十二烷基苯硫酸钠-毛细管电泳(CE-SDS)测定抗CD52人源单克隆抗体单体纯度,以及用还原CE-SDS电泳测定非糖化重链比例。结果:非还原CE-SDS三次测定单体纯度平均值为93.57%,主峰的迁移时间及修正峰面积百分比RSD分别为0.16%和0.19%;还原CE-SDS电泳重链修正峰面积百分比平均值为66.89%,修正峰面积百分比及迁移时间RSD分别为0.09%和0%;轻链修正峰面积百分比平均值为32.30%;轻链修正峰面积及迁移时间RSD分别为0%和0%;非糖基化重链修正峰面积百分比平均值为0.87%,修正峰面积百分比及迁移时间RSD分别为6.66%和0.27%。结论:CE-SDS测定抗CD52人源单抗单体纯度及非糖化重链比例实验结果偏差较小,表明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残次苹果发酵产物对连作土壤环境及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减轻苹果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连作土壤为对照(CK),设置溴甲烷灭菌连作土壤(T1)、连作土壤施加苹果发酵产物(T2)、连作土壤施加灭菌苹果发酵产物(T3)处理,测定了土壤和平邑甜茶幼苗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 T1、T2、T3能显著促进平邑甜茶幼苗的生长,其中以T1和T2的效果较好,其根系呼吸速率、株高、地径、鲜质量、干质量分别比CK提高了107.3%、50.6%、42.4%、171.7%、225.3%和104.4%、50.6%、42.3%、171.8%、225.5%。T2和T3提高了连作土壤中养分转化相关酶的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比CK提高了44.5%、169.5%、23.4%、169.3%和23.7%、72.6%、1.5%、121.5%;T1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与CK无显著差异,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40.8%和41.6%。T2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8.6%、50.6%、14.0%和36.7%;T3只提高了速效氮的含量,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7.0%和23.6%;T1与CK相比速效养分含量有所降低。T1和T2显著降低了土壤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增加了细菌数量;T3处理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较CK显著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T1、T2和T3处理的层出镰孢菌、串珠镰孢菌、腐皮镰孢菌和尖孢镰孢菌基因拷贝数均较CK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苹果发酵产物处理能抑制连作土壤病原菌,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可作为一种减轻苹果连作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ε-聚赖氨酸的抑菌活性,以96微孔板为平台,建立适合大规模样品快速分析的微孔板生物检测法。结果表明,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为最适敏感指示菌,当敏感指示菌初始浓度为107-108 CFU/mL,培养时间为4 h时,ε-聚赖氨酸浓度在100.00-500.00 mg/L范围内与抑菌率呈较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97 5)。该方法不仅表现出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与HPLC和甲基橙法的实验结果对比,微孔板生物检测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和相对偏差(RD)分别小于3.5%和3.0%,说明该方法是一种与HPLC法有类似分析精度,但能直接反映样品的抑菌活性,且更适合大规模样品快速检测的方法,可用于发酵过程中ε-聚赖氨酸产量的检测和突变株的高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