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药物引起的急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导致肝衰竭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最常见。microRNA为一类非编码小RNA,在肝脏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对APAP所致肝损伤过程中代谢损伤、炎症发展以及肝再生等病理过程具有显著调控作用,对APAP所致肝损伤(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injury,AILI)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APAP所致的肝损伤能引起不同种类microRNA含量的变化,其中多种microRNA表达含量的变化能抑制炎症的发展,减轻肝损伤程度,对肝组织起保护作用。这属于机体应对损伤刺激时所表现的自我保护性机制。本文对在AILI中具有抗损伤作用的microRNA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总结microRNA作用靶点与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绿色农业循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对树立环保理念,引领人们积极参与绿化垃圾收集、分类,提高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及实施"沃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校园绿化产生的绿化废弃物,采用条垛发酵技术进行堆肥发酵,制成有机覆盖物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改良剂物理性质(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p H值、EC值等指标)和营养含量及土壤改良剂浸提液发芽率进行了测定。随后将土壤改良剂应用到校园试验田中进行土壤改良,并通过测定土壤改良前后大田土壤物理性质和营养含量及凤仙花和油菜生长状况对土壤改良剂进行效果评估;同时将有机覆盖物分别应用在校园树穴、校园裸土表面和花坛中进行示范,调查处理样方四个季节杂草含量及杂草抑制率进行有机覆盖物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油菜在改良土壤中长势优于对照,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板结和土壤可耕性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生长在土壤改良剂基质中的凤仙花长势不如购买基质,表明土壤改良剂不适合直接作为营养栽培基质;有机覆盖物应用在校园树穴、校园裸土表面和花坛中,对杂草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此外,还对堆肥关键技术和目前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别山区的4条样线和13个样方以及皖南山区的1条样线和9个样方内金灯藤(Cuscuta japonica Choisy)的生长状况、生境和寄主植物种类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金灯藤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所有寄主植物上生长良好,寄生分枝较多,多生长在海拔400~900 m的丘陵地带,且主要生长在向阳的路旁、河边、荒地、林缘和灌丛等地。2个山区的金灯藤寄主植物共50科98属110种4变种,其中,乔木种类有22种2变种,灌木种类有25种1变种,草本种类有51种1变种,藤本种类有12种。金灯藤在大别山区的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银叶柳(Salix chienii Cheng)、苎麻[Boehmeria nivea(Linn.)Gaudich.]和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上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8.4%、6.8%、4.8%和4.8%;其在皖南山区的枫杨、盐肤木和黄荆(Vitex negundo Linn.)上的寄生率也较高,分别为9.7%、7.8%和3.9%。此外,金灯藤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inn.)上的寄生率也较高,分别为2.8%和2.9%。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金灯藤寄主植物的多样性较高,且其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偏向性,更偏向于寄生在草本和乔木种类上,尤其偏向于寄生在枫杨、盐肤木、银叶柳、苎麻、黄荆和垂序商陆等种类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 Ig G 型抗基底膜带抗体的靶抗原。方法 应用 D I F与 I I F检测的 Ig G型抗体阳性 B P 血清进行 W estern 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初步研究发现 Ig G 阳性的 B P 血清能结合抗原180 K D,160 K D 以及 105 K D 与 77 K D 的多肽。结论  Ig G 型 B P自身抗体可能靶向基底膜带不同层出现的不同抗原并提示该病的发生可能涉及不同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外侧皮瓣修复术与前臂皮瓣修复术对比。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我院)2015年8月到2020年8月共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通过肿瘤切除术后均出现组织缺损现象,对所有组织缺损的患者依照不同的皮瓣修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的68例患者分为外侧皮瓣修复组,应用前臂皮瓣修复术的52例患者分为前臂皮瓣修复组,对比两组的皮瓣修复效果,治疗后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95.59 %,前臂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84.62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外侧皮瓣修复组患者的外形修复、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以及口腔闭合评分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两组的皮瓣成功率均比较高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皮瓣危象率比较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4 %,前臂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低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患者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能够提升患者的皮瓣修复效果,提升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海拔和坡向对唐古拉山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胞外酶够将大分子有机质分解成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土壤中酶促反应往往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限速步骤。然而,土壤酶活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尤其是其随着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分布特征和驱动机制,仍不明确。为探讨土壤胞外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我们沿海拔梯度(2980-5120 m)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南北坡选取了6个样点,测定了参与碳、氮、磷循环的6种水解酶的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并结合植被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海拔梯度的升高,年均温度(MAT)、土壤碳氮比(C:N)降低,年均降水量(MAP)、紫外线辐射(UV)、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碳含量(TC)、土壤氮含量(TN)升高;南坡的MAP、UV、NDVI、TC、TN显著高于北坡,而C:N显著低于北坡。不同类型的土壤胞外酶对海拔和坡向的响应不同,碳获取酶α-葡萄糖苷酶(AG)、β-葡萄糖苷酶(BG)、β-木糖苷酶(BX),以及氮获取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均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升高,且都在南坡显著高于北坡;磷获取酶酸性磷酸酶(AP)和氮获取酶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在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分布上并没有显著差异。模型平均和相对重要性分析表明,NDVI、RB和TC是驱动碳获取酶(AG、BG、BX)活性随海拔梯度和坡向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NDVI是驱动参与氮获取酶(NAG)活性变化的主要因子。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和坡向上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差异驱动了土壤胞外酶活性的空间分布,从而可能对碳循环和养分循环产生不同的影响,为预测土壤胞外酶的空间地理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尹江  杨森  唐平  李浪  张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7):5344-5347
目的:研究对比前牙美学区实施即刻种植及延期种植对患者唇侧骨量变化。方法:选择2012 年4 月至2013 年4 月在我院 接受上颌前牙区的单颗种植手术治疗的患者96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即刻种植组48 例(48 颗ITI种植体)与延 期种植组48 例(48 颗ITI种植体)。对比两组术后唇侧骨量情况,唇侧骨的改建情况以及术后1 年的PES评分。结果:即刻种植组 术后1 年的唇侧骨高度较术后即刻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与延期种植组术后1 年水平向骨改建的 种植体冠方C 及中段M 较术后即刻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即刻种植组在术后1 年的唇侧牙槽嵴的高度 降低水平明显大于延期种植组,且对于水平向骨改建方面,两组种植体中段M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 年的PES 评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即刻种植并未能阻止患者牙槽嵴生理吸收,但种植的美学效果亦较 好。临床运用时应加以关注,掌握好适应证,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环丙氨嗪对鸡粪中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添加活性炭对环丙氨嗪的解毒作用。【方法】使用含不同浓度(0, 0.1, 0.25, 0.5, 1, 2.5, 5, 10和15 mg/kg)环丙氨嗪的鸡粪分别饲养3, 4和5龄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统计幼虫的生长发育(体重和死亡率)变化;在鸡粪中添加不同浓度(0, 10, 30, 50, 100和150 g/kg)活性炭饲养亮斑扁角水虻3龄幼虫,测定活性炭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环丙氨嗪的解毒作用。【结果】在用含一定浓度环丙氨嗪的鸡粪饲养后,亮斑扁角水虻3, 4和5龄幼虫均表现出体节伸长,停止进食,直至死亡。鸡粪中环丙氨嗪对亮斑扁角水虻3, 4和5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medium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值分别为0.18, 1.39和6.45 mg/kg。在鸡粪中添加量为30~100 g/kg的活性炭可以显著促进亮斑扁角水虻3龄幼虫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解除环丙 氨嗪对3龄幼虫的毒性,95%有效剂量(95% effective dose, ED95)值为51.83 g/kg。【结论】随着亮斑扁角水虻幼虫龄期增长,其对鸡粪中环丙氨嗪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活性炭可用于解除鸡粪中环丙氨嗪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的毒性,为生产上应用亮斑扁角水虻处理含环丙氨嗪的鸡粪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新疆杏树吐伦球坚蚧的防治指标与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 turanicus Arch.种群密度与杏树产量的调查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得出:40%毒死蜱·机油乳剂对其防治效果较好,7d后的防治效果可达83.99%;初步探明了吐伦球坚蚧的为害损失率,建立了杏树损失率与吐伦球坚蚧种群密度的回归模型为y=24.671Ln (x)-16.56(y为...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病变区菌群变化。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选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4天口腔病变中心区细菌检出率、构成比和数量。结果 患者术前病变区链球菌属的构成比(67.63%)和检出率(93.89%)最高,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奈瑟菌属和普氏菌属。检出细菌数量为(4.06±0.42)~(5.49±0.53)CFU/cm2。患者术后病变区链球菌属的构成比(75.48%)和检出率(81.45%)最高,其次为普氏菌属、韦荣菌属、葡萄球菌属。检出细菌数量为(2.76±0.39)~(4.54±0.63)CFU/cm2。患者手术前后奈瑟菌属和梭杆菌属的检出率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数量和细菌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区各细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链球菌属的构成比和检出率最高,未检测出梭杆菌属和奈瑟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