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作为其重要分支之一的现代医学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医学翻译一直在我国的科技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个特殊的文体,医学翻译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和翻译准则。笔者介绍了医学英语的文体特征,并提出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因组学技术, 特别是宏基因组测序在未知病毒的鉴定与溯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较于传统的病毒分离培养方法, 宏基因组技术可以从混合样本中获得病毒的核酸序列, 极大加速了未知病毒的鉴定与溯源, 在针对高流行性、高致病性的病毒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宏基因组技术对未知病毒进行鉴定和溯源, 其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取样及已知宿主的病毒库的完整性。然而, 当前病毒多样性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病毒的宿主信息则更加匮乏。野生动物和畜禽是人畜共患病致病病毒的重要中间宿主, 构建广泛的动物-病毒关联数据库对于准确、快速地鉴定和预防致病性病毒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以SARS-CoV-2为例, 总结了基因组学技术在病毒的鉴定与溯源上的应用, 并针对当前动物病毒库完整性低的现状, 对构建野生和家养动物携带病毒的关联数据库的可行性提出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殖健康。中药治疗卵巢癌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总结了中药复方药、植物药(多糖、黄酮类、生物碱、酚类、萜类、醌类、皂苷、酯类、挥发油、醚类)、动物药及矿物药抗卵巢癌的活性及作用机制,并初步分析了中药有效成分抗卵巢癌的构效关系,以期为抗卵巢癌药物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I/R)急性期Toll样受体2(TLR2)和4(TLR4)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探讨TLR2和TLR4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不同的再灌注时间(1、2、4、6、12、24 h和7 d)处死动物(n=42)。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改变。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定量心肌TLR2及TLR4mRNA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测定心肌白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mRNA水平。结果:①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心肌梗死面积逐渐增大,在再灌注4 h时达最大值,再灌注4 h、6 h、12 h、24 h,再灌注7 d已发生心室重塑。②在再灌注早期,sham组心肌组织形态未见明显改变,I/R组心肌结构有不同程度损伤,在复灌7 d时可见心室重塑,左室壁厚度明显变薄,大量成纤维细胞替代原有的心肌细胞。③sham组和I/R组TLR2、TLR4、MCP-1和IL-6mRNA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上调,其中TLR2和TLR4均在再灌注4 h时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再灌注7 d时TLR4水平再次升高。IL-6在6 h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到24 h时基本降至sham组水平,再灌注7 d时再次有升高趋势。MCP-1在缺血/再灌注后一直保持与sham组相当水平,在再灌注7 d时才有明显升高。结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心肌组织中TLR2和TLR4基因水平迅速上调,并促进下游炎症因子的产生造成心肌早期的损伤。在再灌注后期,TLR2和TLR4的再次升高使得炎症因子的表达再一次增加,从而影响心肌重塑,损伤心肌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心脏交感神经和心肌间质对维持正常心功能有重要作用。心血管患病时,两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重塑,并互相影响,这些变化对疾病进展发挥重要影响。研究证据显示,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可能通过蛋白激酶C介导,对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和心肌纤维化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草地群落类型24个样地的野外调查,选取11个土壤因子,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分析沙地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DCA、CCA和DCCA的物种排序第1轴代表的土壤特性梯度一致,其解释总方差超过33%,即土壤碳氮含量、p H、电导率、容重、粘粉粒等共同的梯度决定了群落生境的变化,影响着沙地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3种排序法的物种排序第2轴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有较大差异,DCA第2轴仅与土壤细沙含量显著正相关,CCA第2轴与土壤碳氮比和细沙含量显著负相关,DCCA第2轴与土壤碳氮比和细沙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粗沙含量显著负相关。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与DCA、CCA和DCCA前2个排序轴存在显著二元线性关系,且Shannon指数的拟合程度好于Simpson指数。3种排序分析方法中,CCA物种排序前两轴的累计解释方差(58.6%)高于DCA和DCCA,因此CCA排序法更适合于沙地植被分布格局研究及其环境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脐动脉血流用于预测子痫前期新生儿和产妇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建档分娩的12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子痫前期发病情况分为子痫前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记录和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血脂、血糖水平、分娩前脐动脉血流与新生儿体重、胎盘的重量及Apgar评分,并进行相关性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孕周等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的血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C、TG、LDL-C、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子痫前期组脐动脉S/D、RI与PI值显著升高(P0.05)。所有孕产妇都顺利完成分娩,孕产妇与新生儿都存活,子痫前期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和胎盘的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子痫前期组中,脐动脉S/D、RI、PI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现显著负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子痫前期孕产妇的脐动脉S/D、RI、PI值为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脐动脉血流与子痫前期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相关,脐动脉S/D、RI、PI值为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子痫前期脐动脉血流监测可为预测新生儿和产妇结局以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丹参的水溶性有效成分,用冷浸法提取丹参的酯溶性有效成分,以HPLC法测得的丹参素、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全国几个著名的丹参药材基地种植的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及其稳定性进行了比较。不同产地丹参有效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河南和四川产的丹参中酚酸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每克药材丹参素含量分别为19.79mg和20.35mg,每克药材原儿茶醛含量分别为5.58mg和4.35mg,贵州铜仁地区产的丹参丹参酮ⅡA含量最高,每克药材达0.4mg。  相似文献   
19.
据估计自然界中真菌有220万到380万种,目前已经描述的真菌仅约12万种,不超过总数的8%。大量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研究显示,自然环境中蕴藏的真菌多样性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预估。然而基于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的研究中,大量真菌却因难以获得纯培养而未被认知。因此探索新的真菌分离技术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自然界中真菌多样性的认识,并获得可供开发利用的全新生物遗传资源。本研究以淡水湖底泥为调查对象,从优化培养条件和原位培养两个方面探索未培养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并与传统培养方法及免培养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比较,评估各方法的分离效果。结果显示,低温分离显著影响获得的真菌组成,有利于嗜冷真菌的获得;无论在4℃低温还是25℃常温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都能显著提高分离获得的真菌多样性,在属级水平上提高比例分别高达207%和81%。相较于传统25℃稀释平板法,基于分离芯片技术的原位培养在分离纯化效率、未知真菌捕获率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显示原位培养技术在未来真菌分离培养中可能具有极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祁智慧  周欣  张海洋  田琳  蔡磊  唐芳 《菌物学报》2020,39(4):683-694
真菌生长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及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粮食损失的主要原因。我们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13个省78份稻谷样品的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共分离622株真菌,经初步鉴定分属于17属73个物种。南北方因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稻谷真菌数量和物种组成都存在很大差异。南方稻谷表面真菌数量(10 4cfu/g)明显高于北方(10 3cfu/g)。北方收获期的优势种主要属于枝孢属Cladosporium,南方收获期的优势种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阿姆斯特丹曲霉Aspergillus amstelodami等。进入储藏期后,由于中国仓储管理要求较高,储藏环境相对稳定(aw≤0.75),耐旱真菌阿姆斯特丹曲霉和多育曲霉Aspergillus proliferans(占比40%以上)成为优势种,这类真菌可作为储藏期粮堆异常的早期预警指示菌。南方收获期感染的黄曲霉和黑曲霉进入储藏期后仍保持优势比例,导致储藏期间毒素污染风险必然增加,因此南方稻谷收储环节均应加强监管。本研究通过分析南北方收获和储藏环节稻谷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及产毒真菌的分布规律,以期为中国粮库在稻谷收储环节的真菌毒素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