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取已定位的大麦1H染色体的STS标记NWG913为引物,在普通小麦(Tritium aestivum L.)及其4个可能的起源种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 T.)、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L)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um S.)、方穗山羊草(Ae.squarrosa L.)上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后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由序列差异的程度来确定这几个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普通小麦(Tritium aestivum L.)的A基因组此段序列与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 T.)、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 L.)、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um S.)A基因组此段序列完全相同;普通小麦的D基因组此段序列与方穗山羊草(Ae.squarrosa L.)也完全相同;普通小麦的B基因组此段序列和栽培二粒小麦B基因组此段序列有0.61%的差异。研究结果一方面对现有的普通小麦A、B、D基因组起源和进化理论给予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明,同时也揭示了同一物种不同的基因组化进化速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一种快速检测启动子特异性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爪蟾的受精卵体积大,易于操作,与转基因鼠比较,转基因爪蟾操作更是快速、经济、简便,是一种深受欢迎的脊椎动物模型。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特性,与不同的基因启动子连接,并运用显微注射技术制备转基因蟾,根据GFP表达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启动子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高效的植物DNA提取和PCR扩增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一种高效简易的植物DNA提取和PCR扩增体系。该体系仅需一步即可提取DNA,扩增时延长PCR预变性时间便能获得较好的目的基因扩增结果。本体系具有较高的实验稳定性和较好的物种适用性,将大大提高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基于分子标记辅助的植物育种实验效率,节省科研成本。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变化对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  周文佐  田罗  何万华  章金城  刘东红  杨帆 《生态学报》2018,38(21):7658-7668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对于明确区域植被固碳能力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基于2000—2015年MOD17A3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研究区NPP时空分布特征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植被NPP的影响。研究表明:(1)NPP年均值16年间波动不大,空间分布上从东到西逐渐减少;(2)研究期内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小,而NPP总量从25.6 TgC增加到了28.5 TgC,其中耕地NPP约占总量的44%,林地次之(40%),草地最少(14%),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NPP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6.49%、59.76%、17.27%;(3)区域生态景观指数中的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斑块密度PD与NPP呈正相关,而聚合度AI与NPP呈负相关,景观格局类型和景观格局变化均影响区域植被NPP的增长。要提高区域植被NPP,需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增加景观异质性和斑块密度,重视培育幼龄林,并控制成熟林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PCR芯片实质上就是固定有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许多已知基因的引物阵列并可用于PCR检测的固相载体,其制作时最关键的是目的基因的引物设计。与基于杂交的芯片技术不同,PCR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准确、灵敏的定量检测基因表达的技术,它将待测基因的引物固定于固相载体上,通过简单的、经过优化的定量PCR体系和荧光定量PCR仪,实现待检样品中已知基因的扩增,用于定量检测待检样品中已知基因的表达情况。PCR芯片由于其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数据产出快而多等特点,已应用于疾病发病机制、药物作用机理和细菌分型等研究领域,并将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PCR技术从粘质沙雷氏菌H3010基因组DNA中扩增出该D-乳酸脱氢酶基因,连接至pET-28a(+)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重组表达,优化了酶纯化的条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该酶编码基因全长993bp,编码330个氨基酸,大小为37kDa。经优化表达及纯化条件后重组酶纯度可达90%。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重组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酶促反应pH为7.5(O.2mol/L磷酸盐缓冲液),37℃下测得对底物丙酮酸的动力学参数Km=3.39mmol/L,Vmax=6.87mmol/(mg·min),对辅酶NADH的动力学参数Km=1.43mmol/L,Vmax=1.61mmo]/(mg·min)。为酶法生产D-乳酸及利用代谢工程构建产D-乳酸的基因工程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苏州市不同年龄组玻璃体积血的常见病因,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在2009年~2011年住我院的287例295眼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玻璃体积血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111例(38.7%),眼外伤60例(20.9%),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59例(20.6%),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32例(11.1%)。年龄<45岁的青年组中,眼外伤导致的玻璃体积血最多,为36例(48.6%),其次为DRP 26例(35.1%),视网膜血管炎(retinal vasculitis,RV)10例(13.5%)。45~59岁中年组中,DRP导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61例(50.8%),其次为RVO 20例(16.7%)、眼外伤17例(14.2%)、RRD 16例(13.3%)。≥60岁老年组中,RVO导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38例(40.9%),其次为DRP 24例(25.8%),RRD 15例(16.1%)。结论:DRP、眼外伤、RVO、RRD是引起玻璃体积血最常见的病因。青年患者的主要病因是眼外伤、DRP和RV,而中老年患者的主要病因是DRP及RVO。  相似文献   
18.
选择28S rDNA D2区基因,针对GenBank中姬小蜂科总计542条相关序列,借助Blast Align、MUSCLE及TN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亚科水平的姬小蜂科快速DNA分类鉴定方法。建树结果对目前分类系统中姬小蜂科4亚科分类体系(Bouek,1988)予以支持;综合分析结果基本支持对于姬小蜂亚科以及灿小蜂亚科的分族、分属方法。同时对地位不明的两属Anselmella和Ophelimus的分类学地位提出了假设。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B)染色体DNA为模板,选择位于插入片段IS6110中884~865和568~588碱基对处的两个片段为引物,扩增出317bp的特异性片段.将其克隆进pUCl9载体。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为目的片段。该片段经DIG标记,分别与11种分枝杆菌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只与人型复合分枝杆菌发生杂交反应。利用该对引物建立的PcR检测拄术对74份结核病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细菌快速培养结果相比较,发现48份临床阳性均为PcR阳性,在26份临床阴性标本中亦发现11份PCR检测阳性。将标本PCR产物与克隆探针进行杂交,显示两者结果完全一致。说明PCR检测体系结果可靠,其灵敏度明显高于目前临床所采用的方法,可作为一种常规技术用于结核病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