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71篇
  免费   1928篇
  国内免费   8377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710篇
  2022年   685篇
  2021年   797篇
  2020年   827篇
  2019年   851篇
  2018年   616篇
  2017年   776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847篇
  2014年   1284篇
  2013年   1080篇
  2012年   1363篇
  2011年   1549篇
  2010年   1518篇
  2009年   1533篇
  2008年   1775篇
  2007年   1374篇
  2006年   1355篇
  2005年   1322篇
  2004年   1408篇
  2003年   1214篇
  2002年   1194篇
  2001年   1101篇
  2000年   854篇
  1999年   713篇
  1998年   589篇
  1997年   514篇
  1996年   480篇
  1995年   442篇
  1994年   358篇
  1993年   265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5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目的 探讨复方清下汤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白介素-1(IL-1)及白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减轻肺损伤机制.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肺损伤组(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复方清下汤组,以及盲肠结扎穿孔+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组,造模24 h后收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IL-1、IL-6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上述蛋白mRNA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IL-1、IL-6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IL-1、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两组检测数据相近.结论 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细胞因子IL-1、IL-6过度表达可能是造成脓毒症肺损伤的重要原因;复方清下汤处理的动物模型肺损伤减轻的同时IL-1、IL-6表达变化,提示它可能通过调控IL-1、IL-6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922.
目的 了解深圳市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抗季铵盐类消毒剂基因的检出率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67株,PCR检测分离株的qacA/B、qacE△1、qacC、qacG和qacJ 5种抗季铵盐类消毒剂基因.结果 6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qacE△l基因阳性42株(62.6%),qacA/B与qacG基因各有一菌株阳性,未检测出qacC或qacJ基因阳性菌株.结论 深圳市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中抗季铵盐类消毒剂基因检出率较高,主要为qacE△1型.  相似文献   
923.
目的 建立分析肠道内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组成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并用于分析10例健康人粪便样品中的SRB组成.方法 从GenBank中下载13株脱硫弧菌科细菌的腺苷酰硫酸还原酶α亚基基因(aprA)的序列,利用Clustal X、Simulated PCR (SPCR)软件比较、评估了2对针对aprA 基因的引物(AprA-3-FW/APS-RV和AprA-1-FW/AprA-5-RV)用于扩增粪便样品中的SRB的特异性.确定PCR引物和条件,进一步摸索并建立DGGE分析体系.结果 Clustal X和SPCR软件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引物AprA-3-FW/APS-RV优于AprA-1-FW/AprA-5-RV.实际PCR的结果也显示AprA-1-FW/AprA-5-RV扩增效率低并有非特异扩增.建立DGGE体系,对10例健康人肠道中SRB的分析显示,每个个体肠道中SRB的种类有l到5种不等.结论 基于aprA序列的DGGE技术是分析肠道SRB组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24.
目的 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质粒介导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大肠埃希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常规培养的耐左氧氟沙星的大肠埃希菌株100株,提取DNA后PCR扩增qnrA、qnrB、qnrC、qnrD、qnrS、aac(6’)-Ib和qepA基因,并对aac(6’)-Ib阳性产物测序比对.结果 (1)7株细菌检测出qnr基因,其中qnrA2株,qnrS 5株,1株qnrS和qnrA同时阳性,qnrB、qnrC和qnrD均未检出.(2)5株检测出aac(6’)-Ib基因,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均为野生型,未发现aac(6’)-Ib-cr基因.(3)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出qepA基因.结论 该院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主要还是靶位突变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的,但7%的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也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质粒介导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925.
目的 对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水产品分离株OmpU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建立该菌的检测方法和研制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从市售水产品中分离细菌,采用表型和分子鉴定方法确定其种属,并测定其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根据弧菌属OmpU基因的序列特点,设计引物扩增河流弧菌OmpU基因,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筛选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从水产品中分离的2个菌株(Vf1和Vt2)经鉴定确认为河流弧菌,它们均具有致病性,对15种测试抗菌药物敏感.2株河流弧菌OmpU基因全长分别为1 044和1 005 bp,含有1个开放性阅读框,分别编码由348和335个氨基酸组成的OmpU蛋白,该蛋白N端前22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2株河流弧菌OmpU基因的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2.6%和81.2%.OmpU蛋白序列在6种弧菌种内和种间的相似性分别为81.4% ~ 99.2%和71.2% ~78.1%.表位预测结果显示河流弧菌OmpU蛋白的B细胞线性表位主要集中在第24 ~ 28、45~ 53、113~116、153~156、215~ 221和242~254位氨基酸区域,6种弧菌具有1个共同的抗原表位基序KDG-A-D-S.结论 OmpU蛋白是弧菌属中较为保守的一类功能蛋白,共同的抗原表位基序有望成为检测多种弧菌的靶标和研制多表位疫苗的靶位.  相似文献   
926.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功能紊乱所致慢性顽固性胃肠道炎性疾病,现有的治疗手段难以根治。随着炎症性肠病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基因水平上应用核酸药物及其给药系统,对炎症性肠病发挥的独特治疗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简介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综述近年来核酸药物及其给药系统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7.
了解ST59型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RSA)携带毒力因子的情况。用PCR方法扩增ST59型CA-MRSA PSMα、PVL、SEA、SEB、SEC、SED、SEE、TSST-1、ETA、ETB基因。5株CA-MRSA全部检出PSMα基因和PVL基因,均未检出SEA、SEB、SEC、SED、SEE、TSST-1、ETA、ETB基因。PSMα和PVL基因是ST59型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928.
采用CPE和MTT方法对分离自红树林土壤样品的211株放线菌进行抗H1N1病毒活性筛选,获得28株活性菌株,其中菌株HA10211发酵液稀释20倍时对H1N1病毒的抑制率达到92.2%。菌株HA1021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Isoptericola chiayiensis 06182M-1T具有最高同源性(99.3%),在发育树上聚为同一个分支,二者DNA-DNA杂交率为83.2%。依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系统发育分析和DNA-DNA杂交结果,鉴定菌株HA10211为嘉义白蚁菌(Isoptericola chiayiensis)。  相似文献   
929.
Tim-1分子表达在T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表面,具有促进Th2应答的作用。为探讨Tim-1分子在抗疟疾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利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鼠疟模型研究了Tim-1分子表达与小鼠感染结局和免疫应答模式的关系。结果显示,BALB/c小鼠对P.yoelii易感,在感染后6~7 d全部死亡,感染后第3、5天脾内细胞因子IFN-γ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P.yoelii抵抗的DBA2小鼠,而脾IL-10 mRNA水平显著高于DBA2小鼠。BALB/c小鼠脾内Tim-1+T、B细胞百分比在感染后第3、5天显著升高,而DBA2小鼠感染前后脾内Tim-1+T、B细胞百分比没有显著变化。结果提示,Tim-1分子参与抗P.yoelii免疫应答的调节,可能与易感鼠产生高水平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30.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 (Ginsenoside Rg1,GS-Rg1)对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诱导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10、50、100 mg/L)人参皂苷Rg1预处理24 h,在小鼠骨髓MSC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MDA,TUNEL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SC凋亡率,Q-RT-PCR和Westen印迹分析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结果:GS-Rg1可以减少TUNEL阳性细胞百分率及亚G1峰凋亡细胞百分率,增加Bcl-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Bax和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论:GS-Rg1对MDA诱导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Bc1-2表达,降低Bax和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