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91篇
  免费   2123篇
  国内免费   7475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640篇
  2022年   705篇
  2021年   752篇
  2020年   831篇
  2019年   712篇
  2018年   582篇
  2017年   702篇
  2016年   753篇
  2015年   806篇
  2014年   1182篇
  2013年   1019篇
  2012年   1198篇
  2011年   1402篇
  2010年   1250篇
  2009年   1297篇
  2008年   1557篇
  2007年   1136篇
  2006年   1092篇
  2005年   1104篇
  2004年   1098篇
  2003年   975篇
  2002年   955篇
  2001年   934篇
  2000年   699篇
  1999年   633篇
  1998年   457篇
  1997年   484篇
  1996年   509篇
  1995年   385篇
  1994年   424篇
  1993年   325篇
  1992年   301篇
  1991年   259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214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991.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LIRI)模型,观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组织中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NDRG2)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将7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缺血组(I)、缺血再灌注组(I/R)(后两组各含3个亚组),每组10只.麻醉固定大鼠,颈部切口行气管插管.右侧开胸,肺缺血组依次分别选择游离夹闭右肺门(即右主支气管,右肺动、静脉)缺血30 min、60 min、120 min后,麻醉处死大鼠获取肺组织.肺缺血再灌注组同样选择游离夹闭右肺门,于夹闭右肺门60 min后松开,分别取再灌注30 min、60 min、120m in后麻醉处死大鼠获取肺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对肺组织NDRG2进行蛋白定位检测、RT-PCR对肺组织NDRG2 mRNA含量进行检测、Western-blot对肺组织NDRG2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肺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肺组织NDRG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肺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NDRG2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逐渐下降,在60 min时达最低,之后又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下调肺组织中NDR G2的表达含量,NDRG2可能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向调控位点.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2008~2011年49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对人群分布、WB条带特点、随访复检情况及抗体转归情况进行探讨,揭示WB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对象均来自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中的抗体检测替代策略和WB确证标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08~2011年WB检测的2 452份样本中,有2.00%(49/2 452)为HIV抗体不确定,人员构成以自愿咨询检测者所占比例最大,占26.53%。S/CO值从大到小均有分布,但S/CO值≥10的样本复检阳性率较高,为83.33% (5/6)。WB结果呈现12种不确定的条带模式,以p24和gp160为主,其余10种呈散在分布。49例HIV抗体不确定者有27例成功进行了随访复检,其中8例HIV抗体复检转为阳性,转阳率为29.63%(8/27)。处于感染窗口期、临床期的患者及处于某些特定生理时期的正常人群都可能出现HIV抗体不确定的结果,因此除对实验的各个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及对出现不确定结果的受检者加强随访外,必要时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及流行病学调查辅助,从而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发展与多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异常密切相关,Skp-2通过泛素化降解p27,使肿瘤细胞G1-S期调控发生紊乱,从而参与肿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性状,本实验探讨牙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Skp2蛋白的表达以及其与牙龈癌临床病理学之间的意义.方法:收集同期46例牙龈癌及22例正常牙龈组织标本,制备组织切片,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黏膜及牙龈癌中Skp2蛋白的表达,以及Skp2蛋白在牙龈癌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结果:Skp2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与牙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kp2蛋白在牙龈癌中的阳性率(32.61%,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4.55 %)(x2=6.51P<0.05).应用阳性表达率表示Skp2与牙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Skp2与牙龈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显著相关成正比例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性别等因素不相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kp2蛋白在口腔牙龈癌的临床分级和病理分级成正比例相关,与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Skp2可能在牙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检测Skp2有助于判断牙龈癌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为临床判断病变程度及治疗提供更加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Pentraxin-3和尿蛋白的相关性,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中PTX3临床上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6月间进行诊治的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对白蛋白的排泄率进行测定,将其分为三组,分别是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以及临床白蛋白尿组,分别对三组患者的血糖、血脂、γ-谷氨酰转移酶、PTX3以及HS-CRP进行测量.结果:对PTX3水平测量时,微量白蛋白尿组明显比正常白蛋白尿组高(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PTX3与UAER呈正相关.各组患者的年龄、TG、HS-CRP、FPG、GGT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白蛋白尿和PTX3关系密切,因此测定PTX3的水平有助于早期对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PTX3的水平尤其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  相似文献   
995.
传统的结/直肠癌化疗药物,作用选择性较低,副反应明显,疗效欠佳,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寻找新型治疗药物,十分必要.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探索过程中,研究者发现:一些分子的变化影响着疾病进程,对病情起指示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靶点.围绕这些分子设计药物,制定治疗方案,有望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就结/直肠癌的部分潜在治疗靶点:EGFR,VEGF,HADC,COX-2,PPARγ及galectin-3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并对比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西格列汀、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分别联合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4月-2012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70例,并随机单盲分为A(n=36)、B(n=34)两组,A组患者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方案,B组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服药12周后对比两组血糖水平、临床疗效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服药12周后,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2hPG水平明显低于B组水平(P<0.05).②A组患者显效率(50.0%)、总体有效率(91.7%)略高于B组(38.2%、85.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4%vs.26.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用药方案均是治疗老年T2DM的有效方案,西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较之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在临床疗效中具备比较优势,尤其是对降低餐后血糖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97.
心血管疾病是现今导致病人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因素,很多因素在血管性疾病发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栓形成是参与脑中风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首要因素。血栓素A2(TXA2)是一种强血小板活化因子,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合成显著增加,并通过作用于血栓素受体诱导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血栓形成参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此,以TXA2为靶点开发抗血栓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起着预防及治疗作用。本文对TXA2介导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以此为靶点开发的抗血栓药物进行综述,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及新型低副作用抗血栓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耐药建立肺腺癌A549细胞系的培美曲塞耐药细胞株,并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性发生与HER2/neu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高浓度反复间歇诱导法建立A549的培美曲塞耐药细胞系.CCK8法检测耐药性、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水平;RT-PCR法检测耐药株及亲本株HER2/neu的mRNA表达.结果:历经6个月建立了耐药指数为6.7倍的A549/PEM细胞系,其较亲本株的倍增时间延长(33.5± 1.71hvs27.1± 1.15h);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亲本株比较,A549/PEM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66.03± 1.61%vs57.92± 1.73%),S期细胞比例降低(30.05± 1.25%vs 37.51±1.3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EM作用24h后,A549与A549/PEM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52%和10.9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示:A549/PEM较亲本株HER2/neu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A549/PEM与亲本株的生物学特性有差别;肺腺癌培美曲塞继发性耐药的产生可能与HER2/neu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203-I0003
近日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细胞研究》(Cell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protein-coupledreceptorsastherapeutictargetsformultiplesclerosis”(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多发性硬化症治疗靶点)的综述文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微血管形态变化以及Bcl-2和P53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选取245例消化不良症状的住院患者,首先用放大内镜观察胃微血管形态,然后根据胃小凹状况分为A、B、C、D、E型,分别检测不同胃小凹分型标本中Bcl-2和P53阳性率.结果:浅表性胃炎主要见于A型(57.9%)、B型(49.0%)和c型(20.0%)小凹类型;萎缩性主要见于C型(40.0%)和D型(50.0%);肠上皮化生主要见于C型(32.0%)、D型(35.7%)和E型36.0%);不典型增生多见于D型(10.7%)和E型(34.0%);胃癌仅见于E型(14.0%).不同类型的微血管形态,其Bcl-2和P53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型小凹的标本中Bcl-2和P53阳性率分别为68.0%与62.0%,均显著高于A(5.2%与7.8%)、B(7.8%与11.8%)、C(18.0%与16.0%)、D型(26.8%与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型小凹的标本中Bcl-2和P5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型,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主要发生在D、E型小凹类型;微血管形态可作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指标,放大内镜可以作为早期胃癌诊断的一种临床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