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摘要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比阿培南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的103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比阿培南0.3 g ,每 8 h给药1次;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血必净50 mL,每天两次。检测两组的炎症因子:白介素-1(Interleukin-1, 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IL-6水平,应激激素:皮质醇(Cortisol, Cor)、人血管紧张素Ⅰ(Human angiotensin I, AngⅠ)、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和人血管紧张素Ⅱ(Human angiotensinⅡ, AngⅡ)水平,肺功能:第一秒最大呼气量(Maximum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FEV1%pred、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1、TNF-α、IL-6、Cor、AngⅠ、NE和AngⅡ水平水平均明显降低,FEV1、FEV1%pred和FEV1/FVC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比阿培南对重症肺炎有显著的疗效,不但能明显改善肺功能,还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CAP患者1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3例,对照组72例。治疗纽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只单纯给予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两组疗程均为7~14d。于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43例(58.9%)、16例(21.9%)、8例(11.0%)、6例(8.2%);对照组分别为20例(27.8%)、26例(36.1%)、14例(19.4%)、12例(1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胃肠道反应、静脉滴注局部疼痛、皮疹的发生分别为6例(8.2%)、7例(9.6%)、3例(4.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例(21.9%);对照组分别为5例(6.9%)、6例(8.3%)、3例(4.2%)、14例(19.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AP疗效好。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了解克拉霉素治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分为感染组、正常组及药物治疗组,建立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成功后,药物组用克拉霉素(6g·kg^-1·d^-1)进行治疗,连续5天。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建立后的第8天,检测三组小鼠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FN-γ、IL-5水平。结果-相比较于正常组,感染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清中的IL-6、IFN-γ、IL-5均显著升高(P〈0.05)。而克拉霉素的使用能使IL-6、IFN-γ降低(P〈0.05),但对IL-5水平无影响。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使小鼠IL-6、IFN-γ、IL-5水平增高,克拉霉素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作用。方法:评估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前后实施呼吸机集束策略依从性的情况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前后分别纳入458、487个病人,手卫生依从性由20.9%提高到65.7%(P=0.001);床头抬高30°以上依从性由24.8%提高到49.5%(P=0.001);镇静评分依从性无明显改善(P=0.06);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由20.4%提高到32%(P=0.03)。同时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建立后可降低VAP发生率(24.4%vs 41.7%,P=0.004),降低VAP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并不能降低其死亡率。结论: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可提高呼吸机集束策略的依从性,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青少年I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为I型糖尿病的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6月间石家庄地区各医院收治的49例青少年T1DM患者为观察组,及同期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即时指尖血免疫测定仪分析受试者HbA1c水平;应用RT-PCR技术检测血液中Cpn DNA;应用ELISA方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Cpn特异性抗体水平,对Cpn DNA的检出情况及HbA1c水平与Cpn DNA和特异性抗体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Cpn DNA的检出率为46.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pn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再次感染或慢性感染Cpn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A1c与IgG/IgA抗体水平显著相关,血糖控制较差(HbA1c9%)的糖尿病患者Cpn IgG/IgA抗体阳性率与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HbA1c7%)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相比,青少年T1DM患者更容易感染Cpn,且更容易由急性感染状态进展为慢性感染形式,良好的血糖可能降低患者发生与代谢控制有关的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发生阻塞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对比分析,了解伴有阻塞性肺炎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收治的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共450例。经核查资料后,进入统计学的伴有阻塞性肺炎组100例,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112例,均为初治。对以下因素进行分析: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吸烟情况、分期、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初始疗效、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计数资料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组研究中伴有阻塞性肺炎组患者100例中,吸烟患者占76%,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占81%,中心型癌患者占52%,广泛期患者占57%,NSE阳性率为92%,均高于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患者。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的小细胞癌患者初始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伴有阻塞性肺炎组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居住环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阻塞性肺炎组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阳性率高于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吸烟是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阻塞性肺炎的高危因素。阻塞性肺炎降低小细胞癌患者化疗初始疗效。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收治的458例VAP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VAP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菌株鉴定使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分析仪,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458例VAP患者共检出5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96%,革兰阳性球菌占15.98%,真菌占13.06%。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利福平、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VAP患者的病原茵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试剂盒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用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并以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培养基试剂做同步盲法对照试验,分析该试剂盒的准确性及批内、批间产品的稳定性。结果在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法阳性率为38%,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培养基法阳性率为37%,两种方法阳性结果符合率为97%。同步盲法试验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ELISA检测试剂盒批内、批间产品阳性结果的一致率均为100%。结论该试剂盒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特异性,并且操作简便、快速,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林峰  郑敏巧  曾爱平  丁玎  文思远  王升启 《遗传》2005,27(6):965-971
为阐明温州地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的变异特点,对温州医学院自2000年11月~2004年1月收集的26份肺炎链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及青霉素药敏实验,并对每株链球菌的PBP1A、PBP2B、PBP2X基因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通过序列比对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中的PBP1A的主要突变位点是保守基序KTG之后的4个连续氨基酸替换Thr574Ala、Ser575Thr、Gln576Gly、Phe577Tyr和保守序列STMK内的氨基酸替换Thr371Ser;PBP2B的主要突变位点是保守序列SSN之后的氨基酸替换Thr451Ala;PBP2X的主要突变位点是保守基序STMK 内的氨基酸替换Thr338Ala。以上突变类型以及菌株的青霉素耐药水平与文献报道相符。研究检测的PRSP的PBPs基因中暂未发现本地区特有的(新的)基因突变,也未检测出文献报道的某些与青霉素抗性相关的氨基酸替换。  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分形趋化因子(FKN)、活化蛋白C(APC)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4例老年CAP患者为CAP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低危组104例、中危组123例、高危组87例,根据入院30d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65例和存活组249例,另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KN、AP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KN、APC水平对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P组血清FKN水平升高,APC水平降低(P<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老年CAP患者血清FKN水平依次升高,APC水平依次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高危、机械通气和C反应蛋白(CRP)、FKN升高为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APC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KN、APC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789、0.870,二者联合对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FKN水平升高和APC水平降低参与着老年CAP患者病情进展,血清FKN联合APC能较好地预测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