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及紫杉醇的产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南方红豆杉茎段愈伤组织在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其平均鲜重生物量具显著差异,而干重生物量无差异。适宜浓度的NAA可以取代常用的、但致癌活的2,4-D。  相似文献   
62.
羊草草原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3  
对东北羊草草原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表明 ,生境条件愈优越 ,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愈高 ,种类则愈丰富 .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呈正相关 ,与 pH呈负相关 ,与土壤自然含水量和全P含量关系不明显 .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且表聚性明显 .  相似文献   
63.
本文分析了松嫩平原羊草(Leymuschinensis)群落和虎尾草(Chlorisvirgata)群落钙元素在土壤中和植物体中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以及土壤中钠钙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群落的土壤水溶性和交换性钙含量均为春秋两季较高,夏季较低,优势种植物体中钙的含量为羊草明显高于虎尾草,根部均高于其它部位。两种群落土壤中交换性钙的垂直分布均以表层最低,并随着土层深度而逐渐增加,其中羊草群落各土层的含量均高于虎尾草群落。  相似文献   
64.
兰花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兰花蕉花梗的维管束分散排列.子房基部的维管束排成两部分,外方为一轮大维管束环,中央为分散排列的小维管束区。前者的纸管束进入子房壁,后者进入子房的中轴,形成股座纸管束;及至延长都以后,股座维管束逐渐消失.子房壁上的维管束较易识别的有心皮背束、心皮背束伴束和隔膜束.三束心皮背束经延长部最终进入花柱和柱头.心皮背束指心皮背束务与其紧靠的大维管束,三枚心皮背束伴束最终分别进入三枚外轮雄蓝.三枚隔膜束中远轴面的两枚分别进入两校内轮雄蕊,而近轴面的一枚伴随着第六枚雄蓝的缺失最后进入唇瓣中央.子房壁其余的维管束进入延长部后,先向外分出一轮纸管束进入花幕,余下的中央部分排成一轮心形的线管来环.该环远轴面的维管束分为两半分别进入两枚侧生花瓣;近轴面即心形凹陷一侧初为两轮即外轮大的维管束与内轮小的维管束,后排成一轮并与近轴面的隔膜束一同进入唇瓣.兰花蕉的唇瓣既为花瓣成员,又含一枚缺失的雄蓝维管束,与姜目已报道的只来自退化雄蕊的竹芋科的兜状结构和美人蕉科、姜科、闭鞘姜科的唇瓣有明显区别.在旅人蕉科尚未有研究资料的情况下,作者根据已有资料,对姜目雄蕊维管束系统来源和结构进行比较,初步认为在姜目的系统演化上,兰花蕉科与芭蕉料更近.  相似文献   
65.
黑曲霉T21是由黑曲霉3.795经诱变育种获得的糖化酶高产菌株,为阐明其高产的分子机制,由黑曲霉3.795克隆了糖化酶结构基因及其5′旁侧序列,并与黑曲霉T21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由黑曲霉3.795菌丝体分离染色体DNA,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糖化酶结构基因位于~2.5kb的EcoRⅠ-EcoRⅤ染色体DNA片段上,在此EcoRⅠ位点上游约1.0kb处有一SalⅠ位点.为构建糖化酶结构基因及其5′旁侧序列的基因组文库,该染色体DNA分别用EcoRⅠ+EcoRⅤ和EcoR+SalⅠ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并回收长度在1.0kb左右和2.5kb左右的DNA片段,分别与pUC19载体连接后转化入E.coliDH5.用原位杂交方法筛选到了携带糖化酶基因编码区及其1505bp5′旁侧序列的阳性克隆.对克隆片段的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与黑曲霉T21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糖化酶基因编码区及其150bp3′非编码区内,未发现碱基差异,但在-340~-1505的5′上游区内发生了9个位置的碱基变化,包括缺失、插入和替换.这些结果表明,黑曲霉T21与3.795的糖化酶产量的差异与其结构基因无关,但可能与其  相似文献   
66.
箬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分步提取的方式从中药箬叶中分离得到8种多糖组分:酸性杂多糖FS、FE、FⅠ,β-D-葡萄糖醛酸聚糖FⅡ和四种半纤维素多糖α-D-木聚糖FⅢ-a、FⅢ-b、FⅣ-a及FⅣ-b.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元素分析等结果表明8种箬叶多糖为纯品.并采用纸层析,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其单糖组成.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了4种箬叶多糖FE、FⅠ、FⅢ-a及FⅣ-a的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均为大分子,分子量分布较窄,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67.
发表了圆柏属一新品种,即直立型偃柏(Sabina chinensis(L.)Ant. var. sargentii ‘Electus’)。新品种为直立的灌木或小乔木;叶两型鳞叶交互对生或生于小枝顶部,针叶刺状轮生,紧贴枝上,具有强烈分枝的特点,枝条斜上。  相似文献   
68.
多效唑对水仙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辉  王厚麟 《广西植物》2010,30(2):161-165
为提高水仙的观赏价值,探讨复合多效唑对水仙生长发育的影响,用不同的多效唑溶液对水仙鳞茎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抑制水仙的营养生长,使植株矮化粗壮,叶片碧绿、挺拔,不易倒伏,根白、短而壮;复合多效唑配方使平均叶长减少37.7%,花期延长2d,花朵直径增加18.3%,延缓黄化叶片的出现,减慢叶肉薄壁细胞及其中叶绿体的解体,在后期维管束的结构相对完整,有效提高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69.
采用苔酚蓝-生淀粉法从贵州遵义百年磨坊的磨盘下的土样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生淀粉降解能力的丝状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和ITS核苷酸序列比对确定该菌为Rhizopus microsporusvar.chinensis。本文首次报道了由Rhizopus microsporus var.chinensis产生的生淀粉酶。通过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生淀粉酶拥有较好的温度耐受性和较宽的pH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对中国特有植物夏蜡梅营养器官的总鞣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夏蜡梅各营养器官均含有总鞣质,但以叶片的含量最高,根次之,一年生枝、二年生枝、茎等器官的含量很低。(2)夏蜡梅叶片的含量阳坡植株显著高于阴坡,根的含量则反之。(3)夏蜡梅7个样地叶片的总鞣质含量在1.1066%~2.0060%之间,平均为1.6906%,其中临安5个样地含量较低,大雷山2个样地较高,差异显著。(4)通径分析显示,夏蜡梅叶片总鞣质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氮含量和C/N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