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张慧  王健  陈宁 《生物技术通讯》2005,16(2):156-158
运用神经网络对L-缬氨酸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建模,在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对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运用神经网络并结合遗传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法.按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发酵实验64h,可在发酵液中积累L-缬氨酸28.5g/L.  相似文献   
112.
蚯蚓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从赤子爱胜蚓中获得主要表现为纤溶酶原激活活性的蛋白酶,采用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疏水吸附层析从蚯蚓组织匀浆中纯化出6种具有纤溶活性的酶组分(F1、F2、F3、F4、F5和F6).它们均为单一多肽链;表观分子量分别为28500、29500、26100、26300、14850和32800;经非还原型SDSPAGE和扫描仪扫描,纯度分别为100%、95.2%、96.5%、93.6%、98%和97.8%;等电点(pI)均不高于3;SDSPAGE后,用Schiff试剂染色显示F5为糖蛋白;纯化的6种酶于20℃~50℃保温1h,酶活力基本不变;F1和F2、F3和F4、F5和F6分别在pH4~10、4~11、7~12范围内稳定;水解BAEE试验及纤溶活性抑制试验表明,F6既是丝氨酸蛋白酶,又是含金属离子的蛋白酶,其它5种酶为胰蛋白酶样的丝氨酸蛋白酶;免疫双扩散试验结果初步表明,F1和F5以及它们和其它4种组分之间无共同的抗原决定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及以ChromozymU和ChromozymPL为底物测定,除F1外,其余5种酶的纤溶酶原激活活性明显强于其直接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13.
重组L-门冬酰胺酶工程菌的表达和PEG的化学修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重组L-门冬酰胺酶(rL-ASP)工程菌的表达量,分离纯化rL-ASP并对之进行PEG化学修饰。方法将带有编码rL-ASP的基因的质粒(pKA)导入不同的宿主菌中,挑出高表达菌株,同时优化发酵培养基,分离纯化获得的高纯度rL-ASP再用PEG进行化学修饰,SDS-PAGE检测修饰效果。结果在pH7.0的条件下,宿主菌为JMl09的工程菌pKA/JMl09酶活力最高,三角瓶振摇培养的酶活力可达216×103IU/L;发酵罐发酵培养,酶活力达312×103IU/L。纯化后的rL-ASP比活力为220IU/mg,rL-ASP经过PEG化学修饰生成rL-ASP-PEG,分子量发生改变。结论改变目标蛋白表达的宿主菌和优化发酵工艺,提高了rL-ASP的表达量,纯化的rL-ASP经过PEG化学修饰后分子量增大。  相似文献   
114.
建立并完善了谷氨酸棒杆菌GWY020及其2个逐步叠加不同遗传标记的突变株HUI821和GUI089合成L-精氨酸的中心代谢网络。分别测定了它们在特定培养时段(50 h~52 h)L-精氨酸等代谢物的胞外浓度, 由此计算这一时段这些代谢物在发酵液中积累(或消耗)的速率, 分别作出这3株菌在拟稳态下的代谢流量分布图, 进而研究育种过程中不同遗传标记的叠加对代谢网络中L-精氨酸合成流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遗传标记的引入使流量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 节点处的流量分配朝着有利于L-精氨酸合成的方向改变。从代谢流量分析角度上, 证明结构类似物抗性和敏感性突变是代谢流导向和设计育种的有效手段, 代谢流量分析将成为设计育种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 ,对酶法生产L 苯丙氨酸的转化条件进行优化 ,在L 苯丙氨酸积累浓度不降低的情况下 ,减少转化时间 ,缩短生产周期 ,得到最适的转化条件 ,提高酶的二次利用率 ,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16.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免疫防御分子,通过激活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T)而启动补体激活凝集素途径来清除病原体。本文就MASP的基因、分子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研究概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7.
粒酶B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晶  杨安钢  王成济 《生命科学》2002,14(1):47-49,5
粒酶B(GrB)是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颗粒(granule)中最重要的丝氨酸蛋白酶,通过caspases依赖途径。直接入核途径及不依赖caspases的胞浆途径。启动CTL介导的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8.
根据丙型肝炎病毒 (HCV)丝氨酸蛋白酶晶体结构特点 ,设计并构建了一种新的单链型丝氨酸蛋白酶分子 .该分子由辅因子NS4A的核心序列、柔性连接子GSGS和NS3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组成 .利用设计的 3条引物 ,通过 2轮PCR获得单链丝氨酸蛋白酶基因 ,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 ,转化大肠杆菌M15 ,获得重组克隆 .经低剂量诱导和低温培养 ,目的基因获得高水平可溶表达 .以金属螯合层析法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达 95 %以上 .间接ELISA法检测 98份血清证实 ,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以重组蛋白底物NS5ab和单链丝氨酸蛋白酶建立了简便、实用的丝氨酸蛋白酶体外活性检测系统 ;以该系统观察了PMSF和EDTA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PMSF能够抑制蛋白酶的酶切活性 ,而EDTA不能抑制酶的活性 .单链型HCV丝氨酸蛋白酶的成功表达以及体外活性检测系统的建立 ,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制奠定了物质基础 .  相似文献   
119.
蛇毒丝氨酸蛋白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郁  龚毅 《生命的化学》2001,21(2):136-137
蛇毒是含有许多种生物活性蛋白质和多肽的复杂混合物 ,在蛇毒中蛋白酶占据着独特的位置 ,特别是蝰亚科和蝮亚科。目前可将蛇毒中蛋白水解酶主要分成两大类 ,其中一类是可被PMSF或DFP抑制其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类。它们的蛋白质序列与胰蛋白酶、激肽释放酶比较显示较大同源性 ,均具有一个共同活性中心和相同的酶催化机制。但由于活性中心外的序列差异导致底物专一性差异和生物活性差异。另一类是可被金属螯合剂EDTA抑制其活性的金属蛋白酶类。一般说来 ,参加它们催化作用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是锌 ,隶属于一个新的金属蛋白酶亚科 (m…  相似文献   
120.
利用插入失活及营养缺陷型互补法将大肠杆菌K12 13kb的glyA基因克隆到质粒pBR329中。将重组质粒酶切,亚克隆,确定2.6kb PstI-EcoRI亚克隆片段带有完整的glyA基因。共获得12株glyA基因重组菌,对重组质粒进行了酶切鉴定。不同重组菌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活性及其酶表达量均不相同。受体菌未检测到丝氨酸的产生。重组菌株JM109(pSM13)、K12(pSM13)、K12(pSM14)和K12(pSM15)SHMT酶表达量分别占全菌可溶性蛋白的15.7%、15.4%、11.8%和9.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