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6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3614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510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621篇
  2008年   597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668篇
  2004年   638篇
  2003年   618篇
  2002年   446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9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对IBRV感染牛肾细胞的DNA合成动态以及该病毒在细胞内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病毒DNA合成的速度在接种病毒后6小时出现一个峰值,随后减慢,并在病毒感染24小时前停止。核壳体的出现是在病毒感染后8小时细胞的细胞核内,而在这一时期细胞中还可见到极少量的成熟病毒。纽胞核内的病毒核壳体装配在接种病毒后24小时左右停止,而病毒核壳体的成熟与释放过程则在这一时期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72.
我国香菇人工栽培历史悠久;在今天纯种人工栽培同样是食用菌生产的主要方向。经查上海栽培香菇“菌种”内生长不正常的菌丝体制剂中有直径为20nm,长度多为100—200nm的类似棒状病毒颗粒。在接种后14—20天,生长缓慢的菌丝体中有直径为28、36、40nm三种不同大小的类似球状病毒颗粒,未见棒状颗粒。在香菇子实体的制剂中同样见到与菌丝体中一样的球状颗粒以及大小为15—16nm×100—300nm的较细的棒状颗粒。病香菇菌褶超薄切片中显示棒状颗粒结晶及球状颗粒的聚集;在液泡中有直径为15—16nm的棒状颗粒。  相似文献   
73.
1.三角酵母冻融细胞用海藻酸钙包埋后,可获得D一氨基酸氧化酶活力较高的固定化细胞。固定化细胞的最适Ph与冻融细胞相同,均为Ph8.3I最适温度为40℃,而冻融细胞.为33℃,和冻融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对温度和Ph的稳定性提高,表观米氏常数增大。 2.固定化细胞以头孢菌素c为底物时,得到的产物经高压液相色谱鉴定为GL一7AcA。 3.固定化细胞装柱,Ph8.3,室温时,GL一7AcA的转化率在通气条件下可达92%,产生GL一7AcA的能力为9.2mg/g固定化细胞·小时。  相似文献   
74.
我国香菇人工栽培历史悠久;在今天纯种人工栽培同样是食用菌生产的主要方向。经 查上海栽培香菇“菌种”内生长不正常的菌丝体制剂中有直径为20am,长度多为l(10--200nm 的类似棒状病毒颗粒。在接种后14—20天,生长缓慢的菌丝体中有直径为,28、36、40ran三种不同大小的类似球状病毒颗粒,未见棒状颗粒。在香菇子实体的制剂中同样见到与菌丝体中一样的球状颗粒以及大小为15--16nmx100--300am的较细的棒状颗粒。病香菇菌褶超薄 切片中显示棒状颗粒结晶及球状颗粒的聚集;在液泡中有直径为15一16nm的棒状颗粒。  相似文献   
75.
土壤中含EB病毒诱导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罗城县和北京市收集的土壤标本中发现有EB病毒诱导物。梧州市和苍梧县沿公路和江河两旁桐油树下的土壤标本,对EB病毒早期抗原诱导的阳性率为40~58%。在其他大戟科植物下的土壤标本中,也发现有EB病毒诱导物。对桐油树下土壤中EB病毒诱导物与鼻咽癌发生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应用Southern blot杂交试验检测HBsAg及HBeAg均阳性母亲流产的9例胎儿肝细胞中HBV DNA的存在状态,并与其HBV血清学、免疫电镜及肝脏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在3例胎肝高分子DNA中检出了整合的HBV DNA顺序,且此3例HBV DNA整合到胎肝细胞基因组并无特定部位,提示为随机整合。3例中2例的血清及肝匀浆都检出HBsAg颗粒,其胎肝细胞胞浆HBsAg也阳性;另1例受HBV感染的唯一标志是在胎肝细胞中存在着整合的HBVDNA。此外,另1例则仅胎肝细胞中HBsAg阳性而无整合的HBV DNA。在胎肝细胞中检出整合的HBV DNA进一步证实HBV子宫内传播途径的存在。  相似文献   
77.
马立克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了4株分泌马立克氏病毒(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4BS10对MDV所有毒株呈阳性反应;4CN8 对MDV血清1,3型毒株发生反应;2BN90和4CN24只对MDV血清1型毒株有阳性反应。3个McAb属IgG1,1个为IgG2b,均不中和MDV,免疫扩散试验也无沉淀线。对禽白血病毒(ALV)无交叉反应。 以2BN90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异硫氰酸荧光素的结合物进行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均获得成功。抗体滴度前者为1/51,200,后者为1/640。对ALV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78.
近几年来夏季,在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发现一些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病例,主要是儿童。他们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阴性。病因不明。 为了研究本病的病因,于1983年4月至10月,我们在广州市儿童医院收集了34例散发性脑炎病人的双份血清,15例其它病种(如百日咳、心肌炎、钩端螺旋体脑炎、多发性神经根  相似文献   
79.
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2-8株)和野毒株(SA14株)在生物学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嗜神经毒力方面,2-8株已丧失了对小白鼠、马,猴等敏感动物的脑内致病力。为了探讨这些生物学性质变化的物质基础,我们开展了乙脑强、弱毒株聚丙烯酰胺凝胶  相似文献   
80.
边缘性缺乏抗坏血酸之豚鼠,于三周内其肝脏及小肠粘膜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活力均下降到原有水平的50%,但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活力尚无显著性改变。坏血病豚鼠(三周内)上述几种酶活力都下降至原有水平的50%左右。豚鼠摄取抗坏血酸不足,其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显著增加,而血清高密度脂蛋自胆固醇浓度显著减少,其改变程度与抗坏血酸缺乏状况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