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摘要 目的:研究miR-134-5p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KM3及其耐硼替佐米(bortezomib, BTZ)细胞株KM3/BTZ对BTZ的化疗敏感性,RT-PCR法检测KM3和KM3/BTZ细胞株中miR-134-5p和p21活化激酶3(p21 activated kinase 3, PAK3)mRNA的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iR-134-5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验证,CCK-8法检测分别抑制miR-134-5p和PAK3后KM3/BTZ的化疗敏感性,Western-blot法检测抑制miR-134-5p后KM3/BTZ细胞株中PAK3蛋白的表达。结果:KM3/BTZ细胞株对BTZ的化疗敏感性显著低于KM3细胞株(P<0.05)。MiR-134-5p在KM3细胞株的表达显著高于KM3/BTZ细胞株,而PAK3 mRNA在KM3细胞株的表达显著低于KM3/BTZ细胞株(P<0.05)。PAK3为miR-134-5p的靶基因。MiR-134-5p inhibitor组和PAK3 siRNA组KM3/BTZ细胞株的化疗敏感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iR-134-5p inhibitor组PAK3蛋白的相对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R-134-5p可提高KM3/BTZ细胞株的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AK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制备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用以提高奈妥吡坦的水溶性。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以载药量为指标,考察奈妥吡坦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芯壁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搅拌速度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制备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包封率、载药量及稳定性进行体外评价。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法,对最优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优制备条件为:芯壁比1:20,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0 min、搅拌速度为150 r/min。该条件制备制得的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的载药量为4.73%,包合率为94.8%且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良好。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的成功制备。结论:成功制备了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奈妥吡坦的水溶性提高了1500倍,为奈妥吡坦水溶性新制剂的研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多国多年居高不下,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在CRC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被许多学者所证实。专家一致认为,积极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可取的。CRC患者术前肠道菌群已经出现改变,术后肠道菌群失衡加重,化疗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失衡状态。肠道微生态的稳态对机体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作用。益生菌作为一种可调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制剂,已显现出在CR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对益生菌在CRC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徐菱蔓  梁素英  黄远德  刘斌  郑洁 《生物磁学》2013,(36):7066-7068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院诊治的4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FOLFOX方案治疗,每2周重复1次,治疗3周期;观察组患者给予FOLFOX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是两组常见的毒副反应,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脱发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痤疮样皮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4%VS0,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可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5.
黄优华  沈涛  徐强  石红建  王祁 《生物磁学》2013,(34):6711-6714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十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为64.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23.67%,对照组为21.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即使没有出现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预后也极不理想.我们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术前mECF方案的动静脉结合化疗,以评价其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我院局部进展期胃癌Ⅱ-ⅢC期患者38例,均由影像学确定淋巴结高度可疑转移或浸润、包绕主要血管结构,且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进行2个周期的术前动静脉结合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记录化疗毒性反应、临床、病理缓解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1年无病生存率.结果:化疗毒性反应低,3级反应不超过10%,仅有1例出现4级反应,表现为腹泻、恶心和呕吐.38例患者中临床CR有6例,占15.8%,PR17例,占44.7%,NC13例(34.2%),PD2例(5.3%),RR为60.5%(23/38).全部患者均施行了手术,37例患者进行了根治性手术,R0切除率为97%.病理缓解率为5例完全缓解(13.2%),21例部分缓解(55.3%),8例轻微缓解(21.1%),4例未缓解(1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9%,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1年无病生存率为81.6%.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进行mECF方案的动静脉化疗毒性反应低,疗效理想,之后行手术完整切除后临床效果突出,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8月在我科治疗的8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的临床资料,观察PICC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84例PICC置管均成功,置管时间38~128天,置管长度38~50cm;出现机械性静脉炎10例,导管破损、漏液6例,穿刺侧肢体肿胀4例,导管脱出3例,导管堵塞3例,皮肤过敏2例,感染1例。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相对少、感染率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多疗程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化疗敏感性不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寻找可反映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标志物。方法:通过肿瘤药物敏感试验选取化疗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后得出差异表达蛋白;对在高敏感组中高表达的埃兹蛋白(Ezrin)进一步行免疫印迹验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在临床病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建立了化疗高敏感和低敏感大B细胞淋巴瘤差异表达蛋白质凝胶2D图谱,鉴定了28种差异表达蛋白,发现Ezrin蛋白在化疗高敏感组表达高于低敏感组,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Ezrin的这一表达状态。结论:Ezrin蛋白表达在化疗敏感性不同大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差别,可能作为预测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候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灌注化疗,每4周进行一次灌注化疗,对照组(n=54)进行3次,治疗组(n=54)只进行一次。治疗组给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评价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Vr)、白蛋白(ALB)、总胆红素、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甲胎蛋白(AFP),T细胞亚群和加强肝脏CT扫描。随访1年,经CT确定肝癌复发。结果:治疗组Kamofsky评分有效率为59.26%,对照组Kamofsky评分有效率为37.03%,两组Kamofsky评分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变化相比较,除腹胀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相比较,ALT和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细胞亚群变化相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均变化显著(P〈0.05)。治疗后随访一年,治疗组复发率为22.22%;对照组复发率为53.70%。两组治疗一年后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结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并发症及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1):I0002-I0002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称,一种名为LIN28的蛋白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促发癌症的关键”开关”。这一发现对于开发新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