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8月在我科治疗的8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的临床资料,观察PICC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84例PICC置管均成功,置管时间38~128天,置管长度38~50cm;出现机械性静脉炎10例,导管破损、漏液6例,穿刺侧肢体肿胀4例,导管脱出3例,导管堵塞3例,皮肤过敏2例,感染1例。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相对少、感染率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多疗程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方法,保证患者带管出院期间安全。方法应用信息随访平台,对238例宫颈癌患者留置PICC导管带管出院期间实施延续护理。结果通过信息随访平台对带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后,患者在离院期间未发生脱管、断管、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等现象,无患者因为维护不便而非计划拔管。结论通过信息随访平台为PICC带管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护理,简化了护士工作,给患者安心体验,利于PICC导管管理,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细胞自噬对酒精诱导的人肝细胞系(CL-1)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正常肝细胞系CL-1细胞,80mmol/L酒精常规处理24小时,采用CCK-8法观察酒精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观察酒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及转染GFP-LC3法检测细胞自噬水平;选用rapamycin和3-MA调节细胞自噬,观察酒精处理后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变化。结果:酒精处理体外培养的CL-1细胞,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实验组细胞46.2%发生凋亡,显著高于对照组8.4%;LC3II及Beclin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GFP-LC3荧光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节细胞自噬水平,rapamycin组细胞活性增加(P〈0.01),31.1%(46.2%)细胞发生凋亡;3-MA组细胞活性降低(P〈0.05),54.1%(46.2%)细胞发生凋亡。结论:酒精处理降低CL-1细胞活性,促进凋亡,提高自噬水平;提高或降低细胞自噬水平,细胞凋亡及活力随之降低和增加;细胞自噬能够对抗酒精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毛莨科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不同温度对毛莨科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和休眠的影响,提出了不同种的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发芽适温,发芽所需天数及发芽率,对于中药材生产中掌握不同种的种子发芽适温,确定合适的播种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林种内、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辽东栎种内竞争强度与种间竞争强度的总和大致相等,其种内及种间竞争强度均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其关系服从幂函数规律,竞争主要发生在胸径小于15 cm的幼树阶段.(2)各组成树种对辽东栎影响程度(竞争指数)的大小顺序为: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桦(Betula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杜梨(Pyrus betulaefolia)>湖北山楂(Crataegus hupehensis)>茶条槭(Acer ginnala)>陕西鹅耳枥(Carpinus shensiensis)>葛萝槭(A.grosseri).(3)油松是该地区的次优势种,对辽东栎有较大的竞争压力,在群落发展中可能会形成以油松占优势的混交林.(4)辽东栎胸径小于15 cm时,种内种间竞争是导致大量个体死亡的主要原因;胸径超过15 cm时,人为砍伐可能是个体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认为马栏林区混交林油松的密度不宜过大,尤其是在与未成熟辽东栎种群混交时密度应合理,应对该林区的混交林进行人工抚育,及时择伐密度过大的油松,而在辽东栎胸径达到15 cm之前择伐长势较差的植株,以促使森林群落尽快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完善留置PICC导管安全管理制度,为宫颈癌化疗患者留置PICC导管通道,保证化疗过程安全顺利进行。方法对279例宫颈癌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穿刺及留置导管过程中从护士培养、健康宣教、操作流程、导管维护、出院教育、并发症处理等方面实施安全管理,进行大剂量、长周期化疗。结果 279例患者通过应用PICC导管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脱管、断管、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等现象,无PICC相关医患纠纷发生。结论对PICC导管实施安全管理,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致急性肝衰竭后肝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例DMF中毒性急性肝衰竭患者,在人工肝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后肝功能持续得不到恢复时,采取患者骨髓,分离、培养制备BM-MSCs,经肝动脉介入输注到患者肝内,观察其临床表现、肝功生化、凝血、肝脏影像学、肝组织病理学等改变及BM-MSCs近期不良反应和远期的安全性。 结果BM-MSCs治疗后,患者持续不见好转的肝功生化指标开始改善,凝血功能恢复速度加快,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逐渐恢复到40%以上,上腹部CT见肝脏再生结节较前增大,Child-Pugh分级由C级转为A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由21分降到7分;干细胞输注早期未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8周后再生结节穿刺活检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胆汁淤积与再生并存。随访3年患者肝功生化正常、肝硬化结节影像学观察无明显变化,未发生癌变。 结论BM-MSCs肝动脉介入治疗对DMF中毒致急性肝衰竭肝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近期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远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