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18种青黛7-氮杂靛玉红对6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利用MTT法测定青黛中18种7-氮杂靛玉红衍生物对6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18(1.25~20μmol/L)处理肿瘤细胞72 h后,观测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分析其结构-疗效关系。结果发现具有相同结构特征即R位上的N-OH基团和R3′位上的B r(C l)基团的化合物10~15可显著抑制6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此相反,无此结构特征的化合物1~9的抑制作用大大降低。初步确定,R位上的N-OH基团和R3′位上的B r(C l)基团是7-氮杂靛玉红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92.
50 Hz弱磁场诱导离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聚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观测到浓度为5滋g/mL离体表皮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在50Hz磁场作用下发生聚集,其颗粒呈现倍数变大和变高趋势;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e,TEM)也得到类似的蛋白变大趋势。结果表明,在AFM和TEM下观察到,磁场作用后蛋白聚集颗粒的平均半高宽(平均直径)由(21.7±2.2)nm(12.5nm)增大到(33.0±4.0)nm(23nm),最可几高度由(1.42±0.18)nm增加到(3.08±0.17)nm。这种由磁场引起的聚集效应呈时间依赖性。利用Alexa-488-EGF标记EGFR观察了磁场暴露对细胞上EGF受体表达的影响,提示EGF受体的表达可能稍有上调。上述结果提示50Hz磁场信号可能通过影响EGFR的膜上聚集状态来影响下游信号通路。这种对信号通路的影响可能是电磁场生物性效应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93.
Cd++对草履虫种群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好远  郝家胜  靳璐 《生物学杂志》2006,23(1):19-21,30
通过研究20℃培养条件下Cd 对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种群毒性影响,结果表明:Cd 对草履虫的24hLC50为0.3294mg/L,Cd 浓度对草履虫的种群增长率有极显著影响,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高浓度组(0.25和0.30mg/L)下草履虫的种群增长率显著小于低浓度下(0.05、0.15和0.20mg/L)的值。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草履虫种群增长率(Y,/d)与Cd 浓度(X,mg/L)之间呈曲线相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草履虫种群增长率随Cd 浓度的升高而呈增大,但高的Cd 浓度显著地降低了草履虫的种群增长率;当Cd 浓度为0.1179mg/L时,草履虫种群有最大增长率1.5442/d。各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的t-检验结果表明在较低的Cd 浓度范围内(0.05、0.10和0.15mg/L)草履虫的种群增长率显著大于对照组的值,而Cd 浓度为0.30mg/L时的草履虫种群增长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值。  相似文献   
94.
从药物对细胞的保护、对HSV-2增殖的影响及对HSV-2感染细胞的综合作用三个方面研究不同稀释度的裙带菜孢子叶粗提物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对Vero细胞的感染作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ytopathogenic effect,CPE)观察和MTT法测定裙带菜多糖抗HSV-2活性,结果表明裙带菜多糖能明显抑制HSV-2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使细胞存活率升高,其水提醇沉法所得裙带菜多糖的IC50为6.49μg/mL,并初步推测其抗HSV-2活性是作用在HSV-2和受体结合,侵入Vero细胞阶段,为筛选新型抗病毒药物、研究海藻多糖抗HSV-2活性机理及优化裙带菜孢子叶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
20种杀虫剂对柑橘矢尖蚧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橘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Kuwana)是危害柑橘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筛选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替代物,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20种杀虫剂原药对柑橘矢尖蚧1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柑橘矢尖蚧的毒力大小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硝虫硫磷>噻嗪酮>杀扑磷>吡虫啉>乙酰甲胺磷>毒死蜱>喹硫磷>亚胺硫磷>稻丰散>敌百虫>残杀威>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甲氧虫酰肼>苯氧威>高效氯氰菊酯>石硫合剂>矿物油。  相似文献   
96.
敌敌畏、毒斯乐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霞 《四川动物》2008,27(3):399-402
蚯蚓作为土壤无脊椎动物的代表,在评价土壤生态系统的污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敌敌畏和毒斯乐都是目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相当广泛的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试验主要用两种方法(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研究了敌敌畏、毒斯乐及其混剂对自然蚯蚓的急性毒性.结果 显示: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敌敌畏对蚯蚓的LC50为0.14 g/L,毒斯乐对蚯蚓的LC50为0.154 g/L,敌敌畏和毒斯乐混合药剂对蚯蚓24 h 的LC50为0.102 g/L,而用自然土壤法测得敌敌畏对蚯蚓的LC50为1.11 g/L,毒斯乐对蚯蚓的LC50为1.29 g/L,敌敌畏和毒斯乐混合药剂对蚯蚓的LC50为0.964 g/L.  相似文献   
97.
不同钙盐对温州蜜柑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20 mmol·L-1氯化钙(CaCl2)、醋酸钙(CaAc2)和硝酸钙(Ca(NO3)2)喷施“国庆1号”温州蜜柑叶片,研究3种钙盐对其叶片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钙盐降低了叶片半致死温度(LT50),提高了温州蜜柑的抗冻性,CaCl2处理的LT50比对照降低了0.54 ℃,而CaAc2和Ca(NO3)2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4 ℃和1.35 ℃,表明CaCl2处理效果较差,CaAc2和Ca(NO3)2处理效果较好.钙盐处理还提高了“国庆1号”温州蜜柑叶片在低温(-9 ℃)胁迫下的SOD、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减少了叶片MDA的积累.  相似文献   
98.
低剂量混合稀土积累对黄褐土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低剂量模拟叠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低剂量混合稀土在黄褐土中积累对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低剂量稀土的持续积累对土壤细菌、放线菌产生刺激、抑制、再刺激的交替作用;对真菌也产生类似的作用,但抑制作用不显著,而刺激作用持续、明显.混合稀土对3类土壤微生物数量抑制程度顺序为:细菌>放线菌>霉菌.稀土积累至150mg·kg^-1时,土壤各类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均发生显著的改变,耐稀土微生物数量大幅度增加,细菌中的G^-细菌、链霉菌的白孢类群、真菌中青霉分别成为优势种群.对低浓度稀土积累的田问土壤微生物学参数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稀土对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EC50(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24.1、41.6~73.8和55.3~150.1mg·kg^-1,30mg·kg^-1值可以初步确定为稀土在黄褐土中积累的安全临界值.  相似文献   
99.
类蜗牛毒素基因(conotoxinlike,ctl)是在一些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存在的与蜗牛毒素类似的一类基因,其功能尚不清楚。本文利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病毒(AcMNPV)bacmid表达系统构建了含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usuNPV)ctl基因的重组病毒AcBac-ph-ctl。在细胞水平上对ctl基因的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转录出mRNA。在甜菜夜蛾体内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AcBac-ph-ctl与对照野生型AcMNPV的LC50,ST50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在此系统中,外源的CTL无杀虫增效性能。  相似文献   
100.
黄瓜种子萌发对NO3-胁迫的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培养皿发芽试验,研究了0、14、98、182 mmol/L NO3-对7个黄瓜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它们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14 mmol/L NO3-处理使7个黄瓜品种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耐盐指数9、6 h后的鲜重、干重和超微弱发光(UWL)强度均增加,而98、182 mmol/L NO3-处理下这些指标均逐渐降低;各幼苗的电解质相对渗漏率在14 mmol/L NO3-处理后降低,而在98、182 mmol/LNO3-处理后其值逐渐增加;随着NO3-浓度的增加,各黄瓜品种的胚根总面积、总长度逐渐减少.各黄瓜品种半致死浓度值(LC50)以津园5号的最大(192.3 mmol/L),新秀4号的最小(105.0 mmol/L).不同黄瓜品种耐盐性的综合评价显示,津园5号、新泰密刺为耐盐品种,新秀4号、神农春五为盐敏感品种,其他为中度耐盐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