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缺口修复(gaprepair)方法克隆啤酒酵母(S.cerevisiae)野生型RAD_(24)基因,并将其亚克隆到M13mp18和M13mp19,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该基因的两条链均进行了序列测定。DNAStrider程序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26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基因缺失试验表明,该基因为细胞生存所必需。  相似文献   
62.
通过改变核酶体外反应的各种条件,对针对点突变癌基因T24-ras转录物的核酶R8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R8切割底物反应的最适pH值约为8.2,最适温度为50℃,反应必须有镁离子参加,生理环境中常见的阴离子对反应没有影响,一些变性剂能够促进反应的进行,R8切割底物的反应为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315例冠心病患者先后实施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结果,并调查患者对不同检测方式的评价情况。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的冠心病阳性检出率为81.90%,与常规心电图的76.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较常规心电图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对24 h动态心电图的准确性认可度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监测价值较好,能够更加准确地呈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4.
在无二硫苏糖醇(DTT)存在下得到部份纯化的氧化型PFP酶,在广泛的pH范围内(pH6.0~9.0)失去其大部分对果糖2,6-二磷酸的敏感性。活化效应可藉与DTT保温得到恢复而不改变其最适pH值。在与DTT保温过程中,酶对果糖2,6-二磷酸的亲和力逐步增加。氧化型酶的K_a值(对果糖2,6-二磷酸)在酶与DTT保温(pH8)1h之后从1400nmol/L下降到约50nmol/L。 在DTT存在下纯化的酶(还原型)经低浓度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处理,在使酶活性迅速失活的同时引起酶对果糖2,6-二磷酸脱敏。这一过程可为DTT处理所回复。从小麦胚中纯化的硫氧还蛋白h在恢复酶活性和酶的果糖2,6-二磷酸敏感性的效应中表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可能藉以改变酶对果糖2,6-二磷酸的亲和力而调节PFP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5.
邓夫桂 《蛇志》1997,9(1):40-40
蝮蛇咬伤中毒致血红蛋白尿的治疗小结邓夫桂浙江湖州东迁卫生院313027江浙短尾蝮蛇个体小,蛇毒排量多,毒性强,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蛇伤后2~3天内出现血红蛋白尿者临床常见,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可成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现将4年收治的23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的特点和尿LN对早期DN的诊断价值,探讨周脂素(perilipin,Plin)在DN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和糖尿病肾病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6只,模型组8只,饲养4周后模型组按照30mg/kg剂量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检测血糖≥16.7mmol/L,糖尿病模型制作成功,继续喂养6周,检测24h尿蛋白≥30mg/kg,糖尿病肾病模型制作成功。考马斯亮蓝检测24h尿蛋白、ELISA测尿层粘连蛋白,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perilipin表达情况。结果模型鼠24h尿蛋白≥30mg/kg,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和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肾重/体重比明显增高(P<0.05),尿量、尿层粘连蛋白于5周出现升高、24h尿蛋白于6周时出现升高,且三项指标均随着时间不断增高。肾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肾小球肥大,基膜增生,微小血管瘤形成,肾小管管腔变形,上皮脱落、空泡样变,大量单核、淋巴等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内胶原纤维增生。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l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尿层粘连蛋白比24h尿蛋白升高得早,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警示指标。Plin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肾病变过程,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7.

??????在分析当前医院卫生材料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以库存管理为前提、存货成本控制为重点、资产收益率最大化为目标的卫生材料存货管控模式,以降低医院卫生材料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升存货周转率,最终加强医院的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8.
黏附分子CD24在肿瘤转移中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D24属糖基磷脂酰肌醇锚蛋白。作为P-选择素配体的黏附分子,其可调节B细胞发育和神经发生。研究显示,CD24高表达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已通过体外试验和动物模型证实CD24对多种肿瘤生长和转移相关的肿瘤细胞特性具有调节作用;结合人肿瘤组织研究显示,CD24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及肝内胆管癌等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以CD24为靶向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有着诱人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构建IL-24和E1A双基因腺病毒载体,获得Ad-IL-24-E1A重组腺病毒子,分析其体外抑瘤作用。PCR及BglⅡ和SalⅠ酶切获得IL-24,与空载体构建成pAdTrack-IL-24-IRES。XhoI和EcoRV酶切获得E1A片段,与pAdTrack-IL-24-IRES连接后成功构建pAdTrack-IL-24-IRES-E1A,同源重组、包装和扩增获得Ad-IL-24-E1A重组病毒子。用50MOI重组腺病毒感染SMMC-7721肝癌细胞,MTT法测定Ad-IL-24-E1A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本研究成功获得Ad-IL-24-E1A重组病毒子。与其他组相比,Ad-IL-24-E1A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感染48h后凋亡率达52%,而抑制正常细胞作用不明显。研究提示Ad-IL-24-E1A双基因重组载体明显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70.
2007年北京市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疫情。为鉴定引起这次疫情的致病病原体,采集北京市门诊就诊的AHC患者眼结膜拭子标本共57份,使用PCR或RT-PCR法分别检测临床标本中腺病毒、人肠道病毒70型(Human Enterovirus 70,HEV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oxsackievirusA24 variant,CVA24v)的基因,其中有38份检测结果为CVA24v阳性,阳性率为66.7%,而腺病毒和HEV70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引起本次AHC流行的病原体是CVA24v。使用HEp-2细胞共分离到9株病毒,通过分子定型均鉴定为CVA24v,对9株CVA24v进行全长VP1区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发现除0744/BJ/CHN/2007株之外,其它8株在全长VP1区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差异都很小,同源性分别大于99.6%和100.0%,而0744/BJ/CHN/2007株与其它8株CVA24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8%~97.2%和99.7%。进化树图显示,2007年北京CVA24v分离株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