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黑木相思优树腋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快繁技术体系,以含1个腋芽的无菌茎段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6-BA 极易诱导黑木相思愈伤组织形成,但芽长势较差,不利于腋芽增殖体系的建立。而生长素既能诱导黑木相思生根,又能诱导腋芽增殖;将无菌茎段接入MS+IAA 0.5 mg L-1+IBA 0.5 mg L-1培养基中培养20 d的生根率为98.41%,培养40 d的腋芽增殖倍数为2.36,单株繁殖系数为6.57。这是首次成功建立高效、简便的生根和增殖同步发生的黑木相思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的组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2.
冯慧芳  刘落鱼  薛立 《植物生态学报》2019,43(11):1010-1020
大气氮(N)沉降随着人类的活动而日趋严重, 加上中国热带亚热带红壤普遍缺磷(P), 许多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广泛使用磷肥而产生P富集, 直接影响了森林土壤化学特性。林分密度改变林地的光照、温度、湿度和凋落物持水量, 从而影响土壤特性。为了解外源性N和P添加与林分密度对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为大叶相思人工林的种植密度和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于2013到2015年, 以4种不同密度(1 667、2 500、4 444和10 000 trees·hm -2)的10年生大叶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分别进行添加N、P和N+P处理, 在试验结束时采集0-10 cm土壤, 对其pH、有机质含量、N含量、P含量和钾(K)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施N和N+P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和速效K含量, 显著提高了林地土壤的碱解N含量。施N还显著提高了林分土壤的全N含量, 施P显著提高了土壤pH, 降低了林分土壤的全N含量。施P和N+P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P和有效P含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 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有效P和速效K含量显著提高。N、P添加处理和密度处理对大叶相思林的土壤pH、有机质和N、P、K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总体来看, N添加、P添加、林分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大叶相思的土壤化学性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3.
何斌  秦武明  余浩光  刘运华  覃林  覃永华 《生态学报》2007,27(12):5158-5167
对马占相思人工林6种营养元素(N、P、K、Ca、Mg、S)的含量、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特点以及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木不同组分营养元素含量的大小次序为树叶>干皮>活枝>枯枝或树根>干材;各组分和凋落物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然后是S和Mg,P最低;林地土壤中,以K的含量最高,其次是Ca、Mg、N和P,S最低;随林龄的增加,0~40cm土壤N、P和S含量呈增加趋势;(2)4年、7年生和11年生林分营养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1022.08、1997.08和2633.45 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贮存量依次占73.64%、82.39% 和83.65%,林下植被层依次占13.74%、8.74%和620%,地表现存凋落物层依次占12.62%、8.87%和10.16%;乔木层以N积累量最大,占总贮存量的53.90%~60.07%,P最小,仅占0.90%~1.23%;(3)马占相思林中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由4年生以树叶和树枝占主导,逐渐转移到7年生和11年生以干材和树皮为主导;(4)林分营养元素年积累量依次为7年生(235.06 kg•hm-2•a-1)>11年生(200.26 kg•hm-2•a-1)>4年生(188.16kg•hm-2•a-1);林木各组分营养元素年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为:树干>树叶>树枝>根系>树皮,同一组分各营养元素年积累量与各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N>Ca>K>S>M>P;(5)林分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382.35、432.04 kg•hm-2•a-1和403.15 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194.19、196.98 kg•hm-2•a-1和202.89 kg•hm-2•a-1,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分别为0.51、0.46和0.50,利用系数为0.51、0.26和0.18,周转期为3.88、8.35和10.86。可见,马占相思人工林早期营养元素利用率低,归还速率较快,林分生长到近熟期(11a)时营养元素的周转期较长,但其归还速率仍然较快,有利于林地地力的恢复、维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54.
胡晓刚 《生命世界》2006,(4):107-107
我个人认为“相思病”是广大群众对人相思到达一定程度,所反映出来的现象或表现的行为的一种通俗叫法。在国际权威的精神性疾病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国际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和《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并没有出现“相思病”的病名和诊断。但是因“相思”而产生的症状,却与某些精神障碍十分相似,这些精神障碍包括偏执型精神障碍、妄想型精神障碍等。  相似文献   
55.
三种相思(Acacia)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探讨了三种相思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并观测了不同时间内叶面气孔开启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相思中绢毛相思(A.holosericea)光合速率较高,在生长旺季高峰值可达23.16毫克CO_2·分米~(-2)·时~(-1)。此值较马占相思(A.marjian)高90%;较大叶相思(A.auriculaeformis)高22%。绢毛相思叶子生长速度较抉,叶绿素含量、比叶重也较高。在炎热的夏季,绢毛相思依靠叶片上的绒毛避免太阳光垂直照射,保持气孔开放,使光合作用保持正常。这是对环境的积极适应类型。面大叶相思则是利用增厚叶片角质层和关闭气孔的办法避免大量失水,致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这是对环境的消极忍耐类型,这种类型可更加有效地利用水分。  相似文献   
56.
以固氨树种银合欢、南洋楹、大叶相思的木屑为主料,添加棉籽壳等辅料培养猴头菌,以栲树木屑为主料作对照。结果表明,以三种固氨树木屑栽培的猴头菌,菌丝粗壮,均匀,日长速快于对照,增长5.4%~16.2%,而且出菇快,朵形大,产量比对照增加6.0~13.9%。添加南洋楹基质的菌丝长速最快,其次为添加银合欢基质。产量则以添加银合欢基质的最高,添加大叶相思的次之。  相似文献   
57.
鹤山马占相思人工林的能量现存量及能量流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广东鹤山一个马占相思(Aeaeia mangiun)人工林的辐射能环境,优势种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生产力,群落的生物量及热值,定量地刻划了太阳辐射能被马占相思群群吸收、固定、转化、损耗、积累和分配的生物能量学过程。全年抵达林冠上层的总太阳辐射能力4351.4MJ.m^-2.s^-1,能量量为14.8MJ.m^-2.s^-1,折合光能利用效率为0.34%,群落的能量正面量为193.9MJ  相似文献   
58.
云南热带山地三种阔叶人工林群落林下植物生活型谱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高阿丁枫、马尖相思、马尖相思+西南桦三种人工林群落林下植物的生活型谱。结果发现,三种类型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比例较高;其叶型谱以中型叶为主。生活型谱和叶型谱都与热带南亚热带的群落相似。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Q家系(QLD1983S)、P家系(PLD1983S)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家系的不同器官,POD、PPO活性均呈现极显著差异;不同家系同一器官的POD和PPO活性也有极显著差异。通过对POD、PPO同工酶酶谱比较发现,P、Q两家系的根、茎、叶状柄各器官既有着明显的相同特征谱带,又有各自的特殊谱带。  相似文献   
60.
水稻植株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贾仲君  蔡祖聪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2049-2053
稻田CH4排放是稻田土壤中CH4产生、氧化和传输不同过程的净效应,水稻植株强烈影响稻田CH4的产生、氧化和传输过程,是导致稻田CH4排放季节性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水稻植株对稻田CH4排放过程的不同影响,水稻植株根系分泌物和脱落物作为产甲烷前体促进稻田土壤中CH4的产生,在水稻生长后期,植株根系分泌物和脱落物被认为是稻田土壤甲烷产生的主要基质,是导致这一时期稻田CH4高排放通量的主要原因;水稻植株根系泌氧在根际环境形成一个微氧区域氧化稻田甲烷,整个水稻生长季稻田土壤中产生的CH4大约36%~90%在植株根际环境中被氧化;约80%甚至更多的稻田CH4通过水稻植株的通气组织进入大气圈,植株对稻田CH4的传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