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栽培植株进行观察,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花部形态和开花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相思开花期为8~12月,穗状花序由114.9±11.9朵花组成,每朵花含124.1±16.5枚雄蕊,每雄蕊含有8粒16合花粉,单花花粉量为15885粒;雌蕊1枚,具14.4±1.8个胚珠,柱头凹陷,属于湿柱头类型。P/O值为1103.1;大叶相思花在夜间开放,开花可分为5个阶段。开花期间观察到雌蕊先于雄蕊伸出花冠和雄蕊先于雌蕊伸出花冠并存的现象,推测雌雄基本同熟。SEM观察花药在开花的第2阶段形成开裂线,第4阶段完全开裂并开始散粉。雄蕊于开花第1天的9: 00~12: 00大量散粉;雌蕊柱头在开花第1天上午出现分泌物,随后逐渐减少。开花后3~4 d柱头开始凋零,柱头可授期约为3 d,以开花第1天10: 00之后的可授性最佳。  相似文献   
2.
与杨树木材密度、纤维性状相关的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美洲黑杨 (Populusdeltoides)×青杨 (P .cathayana)的 68个F2 、双亲及其 4个F1无性系田间随机区组设计 ,5次重复 ,分析了与木材材性有关的木材密度、纤维长、纤维宽以及微纤丝角等性状。结果表明 :纤维长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控制该性状表现的基因之间具有正效应的互作 ;控制木材基本密度的基因之间具有负效应的互作。结合SSR分子标记结果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标记与性状的相关分析 ,共找到与木材密度、纤维长、纤维宽以及微纤丝角相关联的标记分别为 5、7、4、2个 ;青杨在这 4个材性性状方面也具有对性状起贡献的标记 ,如与木材密度相关的PMGC2 873 1(贡献率 4 88% )标记 ,与纤维长相关的PMGC456 3 (贡献率 2 2 96% )、PMGC2 70 2 2 (贡献率9 17% )标记 ,与纤维宽相关的PMGC2 40 8 1(贡献率 7 18% )标记 ,与微纤丝角相关PMGC2 52 5 1(贡献率 16 59% )标记 ,在育种中如果能正确加以利用 ,也可起到一定的材性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3.
4.
黑木相思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峰  施琼  黄烈健 《植物学报》2014,49(5):603-610
以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优良单株(AMY12004)的当年新生枝条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 灭菌后接入MS培养基上培养, 以其无菌萌芽的叶片、茎段和叶柄为实验材料, 通过间接器官发生途径建立黑木相思愈伤组织诱导及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茎段; 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16-BA+0.2 mg·L–1NAA+3%蔗糖, 诱导率为93.33%; 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5 mg·L–1NAA+3%蔗糖, 分化率为79.17%, 再生系数为9.58; 再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1IBA+0.5 mg·L–1NAA+4%蔗糖, 生根率为96.05%, 移栽存活率为81.40%。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黑木相思优树腋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快繁技术体系,以含1个腋芽的无菌茎段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6-BA 极易诱导黑木相思愈伤组织形成,但芽长势较差,不利于腋芽增殖体系的建立。而生长素既能诱导黑木相思生根,又能诱导腋芽增殖;将无菌茎段接入MS+IAA 0.5 mg L-1+IBA 0.5 mg L-1培养基中培养20 d的生根率为98.41%,培养40 d的腋芽增殖倍数为2.36,单株繁殖系数为6.57。这是首次成功建立高效、简便的生根和增殖同步发生的黑木相思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的组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玉米RFLP连锁图谱构建及大斑病QTL定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烈健  向道权  杨俊品  戴景瑞 《遗传学报》2002,29(12):1100-1104
玉米大斑病菌存在有生理小种分化的现象,目前5个已定名的生理小种在我国均已发现,还有一些尚未定位名的新类群也出出现,提高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只有提高数量抗性才能达到目的,为了弄清楚玉米对大斑病数量抗性的基因数目及效效应,利用抗病自交5系P138和感病自交系缩3为亲本构建了F2:3家系群体,采用RFLP标记构建了包含了124个标记的玉米RFLP连锁图,覆盖玉米基因组1999.8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5cM,定位了玉米大斑病的病斑长,病斑宽和病斑面积的QTL分别为3、3、2个,其联合贡献率分别为58.1%、71.5%和27.5%,没有检测到病斑数/叶的QTL,其表现为单基因或者寡基因控制的性状,研究结果增加了对玉米大斑病的认识,对玉米抗大斑病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玉米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58  
利用中国农大培育的高产,多抗性玉米杂交组合农大3138的F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具有80对SSR标记的玉米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25.42,覆盖玉米基因组的2033.4cm,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设计,考察了230个家系的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千粒重,穗重,单株粒重,利用区间作图法分析了影响各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共检测到30个QTLs,单个性状的QTLs为3-5个,QTLs解释变异量占总变异量的比例变化范围为9.5%-55.3%。  相似文献   
8.
玉米P25自交系抗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玉米南方型锈病免疫自交系P2 5和感病自交系F3 4 9及F1、F2 、B1和B2 为材料 ,采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P2 5的抗病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自交系P2 5的抗病基因为一主基因 ,表现为加性效应 ,没有检测出多基因 ,其在F2 、B1和B2 群体的遗传率分别为 81 88%、38 14 %和 5 5 1%。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 ,以组合P2 5×F3 4 9的F2 :3 家系作为构图群体 ,构建了玉米SSR遗传连锁图谱 ,并将玉米抗南方型锈病基因定位于 10号染色体上 ,与phi0 5 9标记的遗传距离为 5 8cM。  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区桉树/相思混交种植的林木生长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桉树U6与厚荚相思按不同比例和不同模式进行混交种植,测定二者的生长参数.结果表明:2~3年生混交林中,随着桉树比例的增大,相思免受风害的效果越来越显著,桉树/相思混交比例为3:1时,风害率下降了26.14%;但不同处理间桉树或相思保存率没有显著差异;桉树/相思混交种植对相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混交林中相思胸径约为其纯林的90%,混交种植虽对桉树高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对胸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并随相思比例的增加而越发明显.6年生的桉树/相思1:1混交林分,桉树胸径>15 cm所占比例达到了32.1%,而桉树纯林仅为5.83%;桉树/相思2∶1株间混交的种植模式使总生物量达到最大,为198.8 m3·hm-2,是桉树纯林的118.8%,相思纯林的169.9%;桉树与相思混交种植对大径材桉树的培育是一种理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詹妮  黄烈健 《广西植物》2016,36(5):595-599
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是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Acacia Mill.)树种,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以及海南等省(区)大面积种植推广。马占相思用途广泛,其杂交育种工作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马占相思花粉研究对其杂交育种成败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新鲜的马占相思花粉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蔗糖浓度(50、100、150、200、250和300 g·L~(-1))、不同硼酸浓度(100、200和300 mg·L~(-1))以及不同培养温度(26、28和30℃)对马占相思花粉离体萌发影响的研究,同时使用筛选出的马占相思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处理,开展对另外3株与初试的马占相思生长发育状况接近的马占相思的花粉活力检测研究,并观察记录马占相思花粉离体萌发特征。结果表明:将刚开放的马占相思花序采回室内阴干,于次日10:00后,用毛笔刷法成功收集大量马占相思花粉,经显微镜观察检测,花粉纯度较高,可以保证后续研究备用;马占相思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处理为200 g·L~(-1)蔗糖、100 mg·L~(-1)硼酸、28℃培养温度;马占相思花粉在培养24 h之后,花粉萌发率最高(为94.28%),花粉管最长(为6.0 D);检测3株马占相思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90.11%、82.31%、85.67%,具有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人工控制授粉、选育优良的相思杂交新品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