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9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43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嵌合蛋白 ut- PA( u- PA与 t- PA的嵌合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基因删除编码 u- PA中 R1 78—R1 81的 1 2个核苷酸后 ,得到的嵌合分子 ut- PA( 1 )在昆虫细胞 sf- 9中表达 ,通过苯甲脒 -Sepharose 6B亲和柱层析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 .得到的纯品走 SDS- PAGE,结果显示 ,其分子量为60 k D.血凝块溶解实验结果表明 ,嵌合分子 ut- PA( 1 )有良好的体外溶栓能力 .在不同剂量 PAI- 1的抑制条件下测定 ,亲本嵌合蛋白 ut- PA的活力分别下降 2 2 .7%和 1 3.8%时 ,嵌合分子 ut- PA( 1 )只分别下降了 1 2 .9%和 9.1 % .说明突变体 ut- PA( 1 )具有一定的对 PAI- 1抑制作用的抗性  相似文献   
992.
在鉴定遗4212中BYDV抗性携带染色体的染色体组起源以及被代换小麦染色体的基础上,研究了BYDV抗性携带染色体补偿小麦染色体的能力以及传递率等问题.结果表明,BYDV抗性携带染色体能较好补偿小麦第2、第5以及第7部分同源群的染色体;在二体代换系中,该染色体优先取代2D小麦染色体、而非2A、2B小麦染色体;(77-5433×遗4212)自交F2群体中共出现10种染色体组成类型,其中一种为非预期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较大而结构变异较少;该染色体的传递率以及携带该染色体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56.3%和33%,低于理论值75%和50%;并结合遗4212染色体组成鉴定结果探讨了相关结果产生的原因.染色体原位杂交是研究小麦背景下外源染色体遗传行为快速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特超强毒型648A株马立克病病毒(MDV)的囊膜糖蛋白I(gI)基因经PCR扩增后克隆进pUC18质粒载体,并对其ORF完成了DNA测序.与已发表的其它致病型毒株的糖蛋白I的DNA和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648A株的gI基因序列与超强毒RBIB株已发表的ORF 5'端761个碱基完全相同.但是在该基因中完整ORF的1068个碱基中,648A株与强毒GA株间有8个碱基变异并导致7个氨基酸的变化,且这一变化主要发生在该基因的5'端,其3'端三分之一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94.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生大豆是大豆种质改良中抗病、抗虫、抗不良环境的重要基因来源。近年来,野生大豆在产量、品质、抗病虫等方面的优异性状,正在得到日趋重视,在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拓宽大豆种质遗传基础的研究与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95.
我国蚕豆品种资源对细菌性茎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对156份蚕豆品种(系)进行抗蚕豆细菌性茎疫病鉴定,其中表现免疫的材料有11个,占7.05%,高抗和抗病的品种108个,占69.22%,感病和高感品种37个,占23.72%。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不同株高及粒重的材料抗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996.
简述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毒素的作用方式及杀虫机理,分析了Bt棉种植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风险。综述了昆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理、监测方法及治理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可能主要与中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结合受体中结合位点的改变有关。在多种抗性治理策略中,庇护所策略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并已广泛采用的抗性治理措施。应针对Bt棉在我国的种植情况,在棉铃虫还未在田间表现出抗性以前,制定合理的抗性预防、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7.
朱砂叶螨对三种杀螨剂的抗性选育与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为评价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对3种杀螨剂的抗性风险,在实验室抗性品系选育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北碚种群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3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3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分别单一连续汰选16代后,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达26.54和4.51倍,对哒螨灵表现为敏感性降低(抗性倍数为1.16倍);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472,0.1519和0.0160。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仅需要13~6代,阿维菌素需要约21~10代;哒螨灵需要约197~89代;在田间选择,三种药剂都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抗性筛选16代结果表明,抗性风险较高的是菊酯类的甲氰菊酯,其次是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杂环类的哒螨灵抗性风险较小。试验结果可为朱砂叶螨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黄肉桃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RAPD技术,采用从200个十碱基随机物筛选的22个随机引物对37个黄肉桃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扩增的180个位点的谱带的聚类,分析供试黄肉桃的系统发育,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黄肉桃的分子检索表,并提出了重点保存的黄肉桃种质。  相似文献   
999.
利用240份源于珍汕97B/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水稻(Oryza sativa L.)群体,连续2年调查纹枯病病级与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叶片长宽等18个株形性状的关系.对株形性状与纹枯病病级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实验结果,只有植株松紧度与病级表型偏相关两年中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2叶基角、穗层整齐度等8个性状与病级之间的偏相关只有一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合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各性状进行QTL定位.在抗纹枯病QTL相近区间仅检测到控制分蘖角、植株松紧度和倒2叶基角的QTLS,未发现其余株形性状QTLs与抗纹枯病QTLs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结果表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主要是由本身抗性基因控制,株形对纹枯病抗性表达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即通过改变田间小气候而影响发病程度.抗纹枯病育种在累加主效抗纹枯病QTLs的同时,也要注重选择不利于纹枯病发展的株形性状.  相似文献   
1000.
昆虫Bt毒素受体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B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生物杀虫剂,昆虫Bt受体蛋白在Bt发挥毒性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受体蛋白与Bt结合能力的改变可能是昆虫对Bt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该文从昆虫Bt受体蛋白的分离鉴定,结合动力学,与Bt杀虫毒性、抗性的关系及其分子本质等方面综述受体蛋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