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生命科学研究》2014,(5):418-422
采用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A组)、非免疫相关性恶性血液病患者(B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B组、确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C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CD5+B淋巴细胞比率;A组中16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88.88%;B组1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9.09%。C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率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显著高于B组(P均<0.05);IRP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自身抗体表达显著增高,B淋巴细胞总数及CD5+B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高可能是IR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B淋巴细胞数可以为IRP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优于骨髓Coomb’s实验。  相似文献   
62.
苯酚和对苯二酚对鲫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酚类可通过水产动物皮肤、鳃吸入或摄入肠道引起肌肉异味;挥发酚对鱼类有一定的急性毒性1 ,这必然会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相似文献   
63.
以圆前角无齿蚌为材料,采用外套膜小片的异体移植与加入血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了血细胞在体风,唯物 修复及珍珠囊构建中的功能。结果表明人工育珠手术后的损伤修复中,血细胞有形成无颗粒细胞层修复伤口、6诱导表皮细胞迁移和再生并形成珍珠囊的功能,而在体外的组织培养中加入血细胞比不加入血细胞的对照组,能更快地诱导上皮细胞迁移和再生,在整个伤面形成2覆盖层,即形成类似珍珠囊结构。本文首次在国内、外报道了用细胞培  相似文献   
64.
盲蛛血细胞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显微镜与相差显微镜相结合技术,对蛛形纲Arachnida广腰亚纲Latigastra、盲蛛目Opilioes、长奇盲蛛科Phalangiidae的盲蛛Opilio sp.血细胞进行分类,它有原血细胞浆细胞、颗粒细胞、类绛色细胞、小球细胞、类球形 细胞和足细胞等7种类型。  相似文献   
65.
人工雌核发育草鱼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人工雌核发育草鱼的外周血细胞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草鱼外周血液中可区分出七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这些血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与已报道过的鲤鱼、鲫鱼、普通草鱼相应血细胞的结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用14只麻醉开胸犬,分析了阻断冠脉后缺血心肌局部静脉血液中血小板功能变化与体液因素改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心肌缺血时,血小板聚集率(PAgR)明显增大,并伴有TXB_2含量增高、TXB,/6-酮-PGF_(1a)比值增大和血小板计数(PC)减少。此外,随缺血时间延长,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计数(EC)增高,而白细胞计数(NC)、Po_2和pH降低。缺血60min时,将红细胞聚集率与有关参数的百分变化率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在PAgR与TXB_2、NC和Po_2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887,P<0.01;r=0.757,P<0.05;r=0.758,P<0.05),另外在EC和6-酮-PGF_(1a)之间也有正相关关系(r=0.856,P<0.01)。这些结果提示,阻断冠脉后发生的前列腺素、血液粘度、红、白细胞以及缺氧和酸中毒等异常变化,均具有一定的致血小板功能改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北京海洋馆养殖的40尾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介于4—30龄以上, 包括野生、子一代和子二代共7个龄组)外周血细胞组成、大小、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以下六类细胞。形态结果: 红细胞卵圆形, 胞质内可见少量线粒体; 淋巴细胞多圆形, 有明显伪足样或指状胞凸, 核质比大, 可明显分为大淋巴和小淋巴; 嗜中性粒细胞核型多样, 胞质细胞器丰富, 含有大小不等的特殊颗粒; 嗜酸性粒细胞多为规则圆形, 表面大量细小指状突起, 胞质细胞器丰富, 含有大量个体较大的嗜酸性颗粒; 单核细胞变形现象多, 胞质内大量空泡, 核型多样; 血栓细胞形状多样, 胞质内大量小的空泡, 散布或成团出现, 常见直接分裂现象。各类血细胞从大到小依次为: 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大淋巴细胞、红细胞、血栓细胞和小淋巴细胞, 各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外周血红细胞总数(RBC)平均为(5.56±1.19)×108/mL, 18龄和11龄与其他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白细胞总数(WBC)平均为(16.53±4.94)×106/mL, 18龄与4龄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分别与其他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血栓细胞总数(15.53±15.82)×106/mL。白细胞分类计数(DLC)中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5.26±3.95)%、(77.74±11.73)%、(9.40±7.98)%、(1.90±2.06)%、(5.50±4.00)%, >30龄和4龄间显著差异, 且分别与其他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认为中华鲟血细胞进化地位低, 免疫系统为淋巴细胞系为主, 主要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结果对中华鲟的健康评价与保育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8.
鳖血细胞数量的季节变化及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季节鳖(Trionyxsinensis)外周血细胞数量、种类的变化和显微及亚显微形态结构研究表明,红细胞数量随季节而变化,红细胞数在夏季(8月),白细胞数在春季(5月)显著增加.冬眠期(2月)红、白细胞数均显著减少.白细胞中嗜中性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别约占48%、20%、18%、6%、4%和4%,鳖红细胞体积大.白细胞形态对某些酸碱稳定.  相似文献   
69.
通过家蚕组织芯片数据筛选得到家蚕血细胞特异表达基因Bm04862,并首次对该基因进行了克隆与鉴定。应用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Bm4862基因开放阅读框819 bp,共编码273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其为跨膜蛋白;通过q RT-PCR技术对其时空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m04862基因在家蚕血细胞中特异高表达,并在4龄眠期和预蛹2 d时达到表达高峰;构建Bm0486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f9细胞分析其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其定位于细胞核膜和部分细胞质中。此外,用大肠杆菌刺激蚕体24 h后,Bm0486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表明大肠杆菌可以诱导该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家蚕的免疫应答。这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家蚕免疫反应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一些免疫活性物,包括基因工程干扰素(rIFN-α1、rIFN-αA rIFN-γ),白细胞介素(rIL-2、IL-3),PHA和ConA等,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任选两种联合应用,都具有拮抗小鼠S180肿瘤分泌物的免疫抑制活性的作用。单独应用以rIL-2、IL3的拮抗作用较强:两种物质联合应用的效果均优于单独应用,若免疫活性物质给药先于肿瘤细胞分泌物,则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