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02篇
  免费   2654篇
  国内免费   9201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752篇
  2022年   917篇
  2021年   924篇
  2020年   964篇
  2019年   948篇
  2018年   796篇
  2017年   925篇
  2016年   1001篇
  2015年   1104篇
  2014年   1751篇
  2013年   1343篇
  2012年   1569篇
  2011年   1792篇
  2010年   1627篇
  2009年   1783篇
  2008年   2197篇
  2007年   1636篇
  2006年   1388篇
  2005年   1443篇
  2004年   1468篇
  2003年   1324篇
  2002年   1214篇
  2001年   1190篇
  2000年   904篇
  1999年   828篇
  1998年   634篇
  1997年   644篇
  1996年   684篇
  1995年   563篇
  1994年   690篇
  1993年   513篇
  1992年   548篇
  1991年   463篇
  1990年   413篇
  1989年   378篇
  1988年   203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179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光强度对小麦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两种不同光强下水培5-7天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大139”幼苗的光合特性,观察到生长期间的不同光强度对麦幼苗的光合膜一些成分和光合特性有明显影响,单位叶面积或单位鲜重中的Chl含量,Chl a/b比值,单位鲜重中的Car含量,以及光合膜中CPIa和CPI的含量,在低光强(2×10^3lx)下生长的幼苗都低,而光合膜中的LHCP的含量则高于在高光强(2×10^4lx)下生长的小麦幼苗,荧光诱导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在高光强下生长的小麦其光合单位较小,而PSII活性和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都较高,同时,它们的叶绿体的PSII,PSI和全链电子传递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62.
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两个品系小叶子x多子白和乌盟601的叶肉原生质体在原生质体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叶肉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2mg/1ZT+0.1mg/1 IAA培养基中,培养至70天以后,开始发生芽的分化,待芽生长到2-3cm高度时,转入MS+0.05mg/1 NAA培养基中,很快出根长成完整植株,带1-2片叶的茎段移栽入灭菌的混合土壤中生长并结出薯块。  相似文献   
63.
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1985年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对1239份高粱品种资源,进行了抗丝黑穗病性鉴定。与此同时,用17个抗性不同的品种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了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方式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系具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有的则具有质量性状遗传特点。抗病性属数量性状遗传的品种系,其抗性主要是受加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4.
诱导小麦-天兰偃麦草-黑麦三属杂种花粉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法国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天兰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 of Agropyron glaucum)的杂交后代中的中间类型3号和5号杂交。由此获得的三属杂种F_1性状介于亲本之间,兼有三属亲本类型的特征,呈中间类型。用马铃薯-Ⅱ培养基培养三属杂种F_1的花药,诱导花粉愈伤组织。将所获得的愈伤组织转入190-2培养基进行分化,已成功地诱导出一批三属间杂种花粉植株,并用Giemsa显带技术鉴定花粉植株的染色体组组成。  相似文献   
65.
灭幼脲引起两种幼虫表皮组织病变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灭幼脲引起黄粉(虫甲)(Tenebrio mclitor)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中毒征象和组织学病变.低剂量能引起幼虫蜕皮障碍,但看不到明显的组织学病变.高剂量处理,不仅引起了严重的中毒征象,而且伴有明显的组织学病变:内表皮生长停滞,真皮细胞排列异常,在内表皮和真皮细胞之间出现附加层和球状颗粒.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较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66.
在甜椒(Capsicum annuum L.)中,靠近花粉中部的绒毡层自药隔产生,由较大的细胞组成,而花药外部区域的其余的绒毡层细胞较小,来自于初生壁层,前者的细胞具有大液泡和较大的细胞核,甲基绿-派罗宁和汞-溴酚蓝染色反应较后者弱,在造孢组织时期,二者液泡内都含有较大的球形的酸性磷酸酶颗粒,在以后的发育中,这种颗粒消失,在减数分裂时期,两种绒毡层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活动增强,来自药隔的绒毡层积累了更多的DNA,绒毡层在解体时酸性磷本酶活性很高,两种不同的绒毡层退化过程相似,在全部发育过程中绒毡层内无淀粉粒。  相似文献   
67.
从植物的花粉中提取得到了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用4-30%SDS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丝瓜花粉肌球蛋白重链的分子量为165kD.花粉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与兔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具有一致的特征,即在0.5mol/l KCl的条件下,其K+-EDTA ATP酶活性最高,Ca^2 -ATP酶活性次之,Mg^2 -ATP酶活性最低,用SDS制备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电泳纯的玉米花粉肌动蛋白,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肌动蛋白的分子量,结果表明,花粉肌动蛋白与兔肌肌动蛋白具有相同的分子量(43kD)。药物处理表明,细胞松弛素B,氯丙嗪和氯四环素对花粉管细胞质流动均有抑制作用。而秋水仙碱对细胞质流动没有抑制作用,对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在花粉管细胞质流动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8.
中生植物脯氨酸含量为0.42mg/g.dw, 低于少浆旱生植物(1.73mg/g.dw)。多浆旱生植物脯氨酸含量最高(7.22mg/g.dw),为前两者的17倍和4倍,两类旱生植物在干旱条件下(非灌溉)脯氨酸含量均高于灌水处理。少浆与多浆旱生植物的光合强度(16.74,14.04CO2mg/g.dw.h)差异不大,而中生植物(37.57mg/g.dW.h)略高于多浆旱生植物(4.73CO2Mg/g.dw.h),与中生植物(7.60Co2mg/g.dw.h)接近,光合/呼吸值,少浆,多浆与中生植物分别为2.50,3.09和4.59,说明中生植物的合成明显大于消耗,季节动态中,中生植物显著高于两类旱生植物,叶绿素总量三类植物差异甚微。  相似文献   
69.
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及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中研究了体细胞胚胎发生,组织学研究表明,愈伤组织是由成熟种子盾片的表皮吸收细胞首先发生的,随后从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象水稻合子胚的结构一样,体细胞胚状体主要由盾片,胚芽稍及胚根组成,在胚状体内可以观察到不同发育时期的原胚,包括大量的单一的胚性细胞、二细胞、四细胞及分化程度不同的原胚以及一些畸形胚状体,从本实验可以初步认为由籼稻体细胞培养而获得的胚状体在结构上也有象合子胚一样的基本结构,并且是单细胞起源的。  相似文献   
70.
菊芋茎干再生新皮的组织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茎干剥皮以后,再生新皮中的维管组织往往形成连续一片,但是,草本植物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剥皮后再生新皮中,多具有分散的维管束,这些维管束的发生很不规则,本文对此种草本植物环剥后,新皮再生的各阶段的组织分化,作了比较描述,并讨论了再生过程中薄壁组织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