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40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原核细胞表达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进行好研究,结果发现表达的核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小白鼠血清中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荧光抗体滴度达1:12800;用免疫小鼠脾细胞和血清做被动免疫保护实验,结果显示脾细胞对部分乳鼠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死感染有保护作用,保护率可达38%,而血清可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同时也未观察到核蛋白免疫血清具有感染的保护作用,保护率可达38%,而  相似文献   
42.
对原核细胞表达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表达的核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小白鼠血清中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荧光抗体滴度达1:12800;用免疫小鼠脾细胞和血情做被动免疫保护实验,结果显示脾细胞对部分乳鼠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死感染有保护作用,保护率可达38%,而血清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同时也未观察到核蛋白免疫血清具有促感染乳鼠早死作用。表明核蛋白能诱导细胞免疫保护但不诱导抗体介导的免疫保护,同时也不引起抗体介导的早死,这就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蛋白作为该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成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阐明化学物致畸等发育毒性的作用机理,对建立人类畸或发育毒物的鉴定手段和防治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发育基因或发育调控基因的发现和功能的阐明,发育异常的机理研究也取得一些突破。本文简要概述了几个主要进展。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哺乳动物发育的着床前胚胎阶段是诱发实验性先天畸形的不敏感期。因此,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均规定在胚胎着庆后的器官形成期给予受试物。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着床前期给予某些化学物可导致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和出生后行为功能异常等发育毒性,这对传统的概念是一个大的冲击,即胚胎早期可能也是致畸等毒性的敏感期。如果确实如此,将意味着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方案需修改,而且以往常的机理现有两种假设,一种是甲基亚硝酸脲的研究认为,胚泡阶段发生了微小的非致死性突变;另一种是基于环氧乙烷等化学物对受精卵的损伤,原发性损害是非遗传性的,是由于干扰早期胚胎基因表达的原定程序。据估计,人类胚胎至少有60%在出生前死亡,其中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只有约15%在着床后死亡,但长期以来对出生前死亡的原因所知甚少,仅知道流产儿中染色体畸变率高。近年来通过基因的插入突变和基因打靶使某一基因失效等方法,发现某些基因损伤可导致不同阶段胚胎发育异常和死亡。通过分析揭示:只有少数发育障碍可导致胚胎和胎儿死亡。着床前小鼠胚胎主要由于影响了胚胎完成着床前发育和形成能生成囊泡的能力而致死。器官形成早期胚胎由于中胚层不发育或不能发育成一个正常功能的心脏,或由于不能建立和维持胚胎血循环而致死。而早期或中期胎儿主要由于心脏发育缺陷不能形成心血管特环而致死;由于卵黄囊造血功能和卵黄囊过渡到肝脏作为造血器官的障碍也可使胎儿致死。很多胚胎器官或系统的发育异常不危及胚胎或胎儿的存活,这些结果对探讨人体出生前死亡的原因和发育异常的机理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往研究发育异常时仅观察革一发育基因的改变,实际上先天缺陷是众多基因改变的结果。近期有人观察了致畸物苯妥因作用后一组与神经系统和颅面发育有关基因的变化,首次观察到转录模式中有多种基因的变化。认为基因表达的协调变化,无论是轻微或是显著地干扰正常形态发生程序,都与选择性先天缺陷的发生有关。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4.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17例尸检材料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51例艾滋病尸检材料中发现17例合并隐球菌感染,均经病理学确诊,患者男15名,女2名,平均43.6岁。12例发生脑膜炎、肺炎和淋巴结炎各7例,尚见脾(6例)、肾(5例)等器官受累。9例为播散性感染。病变为慢性肉牙肿性,其中见有隐球菌。本文描述隐球菌性脑膜炎、肺炎等临床病理学表现,并讨论其病变特征与病理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45.
CT所见肝脏肿大占据左右上腹,纠正了既往把肝左叶当做脾大的结论;B超发现前所没有报道的二尖瓣赘生物将给患者终生致残;标准品DS行双向电泳,首次发现其分离为DS1与GS2两个斑点;杂合子、患者尿GAG均出现DS1斑点,而正常人则不出现。实验显示,DS1的出现在杂合子检出和患者确诊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今年夏天在给生来就患酶缺乏病人移植缺失基因的努力方面,向现实化迈进了一大步。加洲圣地亚哥的两个研究小组合作,试图以还原病毒为人基因的转移载体来恢复Lesch—Nyhan综合征病人的培养细胞中的酶合成作用。  相似文献   
47.
买麻藤(Gnetum montanum Mgr.)茎的各类组织的排列与被子植物的茎非常相似,其次生生长也属同一类型。其中最明显的相似之处,是木质部中的导管和韧皮部中的筛分子与“伴胞”。藤本植物买麻藤,正常的次生生长开始后,由每一维管束外侧的薄壁组织经脱分化产生新的形成层,以后逐渐形成一圈维管束。这与前人所描述的新形成层来自韧皮薄壁组织是不同的。异常的维管束与正常的一样,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并被髓射线分隔呈楔形。当第一轮维管束停止生长以后,在其外围以同样方式形成新的一轮,以后并可连续形成多轮。  相似文献   
48.
造血细胞活力冷冻损伤的可恢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骨髓冻存后其造血祖细胞活力有一定程度下降,本研究对这种下降的可逆性作了初步观察。结果发现,用双层法和单层法作CFU-GM培养时,未冻存骨髓集落产率相近,冻存骨髓双层法的CFU-GM产率高于单层法。骨髓细胞用20%FM-CM、PHA-LYCM、PHA-PMCM预孵育2h后,分别测定其CFU-GM、BFU-E与CFU-Mix,发现这种孵育过程对未冻存骨髓的集落产率无明显影响,而冻存骨髓的集落产率在孵育后可升高(GEMmeg除外)。说明骨髓造血祖细胞对冻存的损伤反应不均一,部分受损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其增殖活力。这对于用冻存骨髓作骨髓移植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9.
50.
不同来源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文报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76-118株能使Vero细胞产生病变。本文报道76-118株和另11株不同来源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537、A9、H5、R178、HB55、R22、Z10,沟3、L99、A16和J10)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CPE )。其中除沟3株外,大部分毒株在感染Vero细胞后的第一代即可见明显的CPE。CPE的特点与76-118株相似,主要是感染细胞粘聚、融合,形成网状结构。CPE能被特异性抗HFRS病毒血清和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中和抑制,但不能被特异性抗呼肠孤病毒Ⅲ型免疫血清所中和抑制。HFRS病毒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对进一步研究HFRS病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实验方法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