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51.
秦瑞峰  聂鑫  张勇杰  金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2):1840-1842,F0003
目的:临床观察组织工程复合皮肤对烧伤整形后需植皮患者的供皮区缺损创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试验选取不同临床中心烧伤整形后需植皮患者,在供皮区部分创面作为试验区应用组织工程复合皮肤覆盖,邻近创面采用盐水纱布替代作为对照区,应用后按常规方法包扎固定。临床试验时间为6个月,治疗期间观察统计患者的创面反应,愈合时间及愈合情况;对组织工程复合皮肤改善创面愈合质量及安全性进行临床评估。根据创面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或t’检验。结果:试验共收集有效病例19例。临床观察显示应用后试验区创面无明显免疫排斥及炎性反应,患者自述疼痛明显减轻,试验区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区相比缩短8d,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愈后随访部分患者试验区愈合质量好于对照区,应用后患者疼痛、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结果表明组织工程复合皮肤作为活型皮肤替代物用于医源性皮肤缺损的修复,这为促进供皮区的创面愈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容易获得、容易体外培养增殖、长期培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抗原性小、组织修复能力强等特征,使之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并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之一。以干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组织工程学为组织器官的修复与替代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并将此领域扩展到细胞替代治疗、支持造血、基因治疗等更多方面。  相似文献   
953.
目的:评估以人永生化角朊细胞HaCaT为种子细胞构建新型人组织工程皮肤的可行性。方法:对HaCaT进行无血清培养(DK-SFM)及传代培养;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接种;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采用SD大鼠网状层真皮制备(Acelluar dermal matrix,ADM);应用MTT比色法作生长曲线观察HaCaT细胞长满真皮支架所需时间。HE染色法观察脱细胞前后真皮支架和细胞单层及初步形成的细胞多层。结果:脱细胞真皮的细胞成分消失,组织疏松,为理想的组织皮肤支架;将HaCaT细胞按2×10~5/cm~2密度接种到ADM上,细胞长满支架的时间为5天。结论:在SD大鼠脱细胞真皮支架上以HaCaT细胞为种子细胞可以构建新型人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954.
组织工程血管是修复紫绀型先心病右心室流出道的潜在替代材料,实验研究表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良好种子细胞。现阶段国内外对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方兴未艾,EPC在血管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还处在体外培养或动物实验阶段,尚无临床应用报道。近来某些基础研究的成果对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和EPC的自动募集机制有了合理的解释,其中缺氧被认为是重要的始动因素,这些研究成果也为EPC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血管组织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阐明EPC的低氧诱导机制及其在血管组织工程的应用必将有助于复杂紫绀型先心病的外科治疗。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基础的进展,并总结提出了在EPC研究和未来临床应用中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5.
无机诱导成骨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上骨缺损十分常见,常需要进行骨移植来修复。在牙种植术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牙槽嵴萎缩,骨量不足,限制了牙种植术的应用。对于骨量不足或拔牙后即刻种植的情况可以采取骨增量技术增加牙槽嵴的高度和丰满度,提高种植成功率。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无机诱导成骨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将来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956.
李倞  宋捷 《生物信息学》2019,26(12):28-33
临汾—运城盆地是中国最早的农、盐业生产区之一,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地域景观。研究利用地方志、相关水利、农业等历史信息和现代考证成果,结合历史舆图和1968年卫星航拍图,以水为线索归纳其地域景观特征和营建智慧,为传承地域景观、缓解区域城镇化问题和指导未来相关规划编制提供启示。临汾—运城盆地的传统地域景观主要包括引泉、引河灌溉等引水工程主导的区域景观格局和与自然相适应的聚落防洪排涝景观体系,未来规划设计可以重点从4个方面开展:1)利用传统引水工程骨架构建区域景观格局,发挥新的城镇复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开展水生态关键区域的精明保护、修复和关键资源的人文复兴;3)延续传统聚落防洪工程智慧,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防洪系统;4)传承城镇水利系统、公共环境和人文空间相复合的传统,实现城镇环境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957.
内皮克隆形成细胞(endothelial colony-forming cells, ECFCs)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的一种亚型,具有高度增殖、克隆形成和裸鼠体内血管形成的能力,在维持血管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ECFCs的来源很广,包括外周血、脐血、骨髓、血管壁,以及人诱导的多功能干细胞(human-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iPSCs),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是外周血ECFCs(PB-ECFCs)和脐血ECFCs(CB-ECFCs)。在此,我们将简要介绍ECFCs功能障碍与疾病的相关性,总结ECFCs在缺血损伤、组织工程以及肿瘤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最后对小鼠体内研究的局限性以及细胞体外培养条件改良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58.
赵旺林  罗天祥  张林 《生态学报》2019,39(22):8494-8503
高寒荒漠草地是青藏高原天然牧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且受放牧活动干扰较大,然而,目前仍缺乏数据解释气候变化与放牧对高寒荒漠草地生长的相对影响。西藏阿里地区的日土县,处于季风带和西风带的过渡区,形成以高寒荒漠草原为主的植被类型。基于西藏日土县2000—2016年间的MODIS遥感植被指数(NDVI),以牲畜存栏数(LN)作为放牧的关键指标,以气温、降水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数据作为气候变化的指标,分析了研究区草地NDVI的时空变化格局以及气候变化与放牧对NDVI变化的相对影响,据此评估已实施的退牧还草生态建设工程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00—2016年间NDVI先减后增,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这与温度、降水、SPEI以及LN的变化密切相关,其中,LN对NDVI变化的影响相对更大;2)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前(2000—2007),LN对NDVI变化的影响更大,而工程实施后(2008—2016),表现为SPEI对NDVI变化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在不同空间以及时间尺度受到气候变化和放牧活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退牧还草工程通过控制牲畜数量,减轻放牧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该地区植被尤其是草原和湿地NDVI的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59.
<正>《生物技术通报》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农、牧、林、渔及医学、轻化等领域中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的应用、新的实验技术与方法等。一、栏目及其内容1.综述与专论论述生物技术领域某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某重点课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0.
慕课、微课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中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标声  沈绍新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2):2475-2481
慕课、微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将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探索将慕课、微课引入到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酵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期将其作为“发酵工程”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形成一种兼顾课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年多的教学改革探索表明慕课、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和同行教师的认可,确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学习成绩,尤其是实践成绩的提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值得地方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