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100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81.
(1,3)-β-D-葡聚糖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真菌、酵母、藻类、细菌和高等植物细胞壁成分,G试验的主要检测物质即为真菌细胞壁的(1,3)-β-D-葡聚糖。本文总结了引起G试验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素如药物因素、医疗因素、宿主基础疾病等,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评估G试验的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2.
摘要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V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对肺癌患者血清疼痛相关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研究组给予V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疼痛相关因子和免疫功能,随访记录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时间更短(P<0.05)。两组术后1 d去甲肾上腺素(NE)、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皮质醇(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 CD3+、CD4+、CD4+/CD8+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CD8+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预后与组织分化、吸烟史、病灶直径、临床分期、清扫淋巴结个数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临床分期、清扫淋巴结个数是研究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TS联合系统淋巴清扫可减轻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免疫抑制,虽然手术时间更长,但可以改善其他围术期指标。此外,临床分期、清扫淋巴结个数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3.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其中接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0例归为经腹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0例归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妊娠率。此外,80例患者根据出院后1年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术后失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腹腔镜组均优于经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腹组(P<0.05),两组术后妊娠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肌瘤数目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是否妊娠有关(P<0.05),而孕次、肌瘤类型、肌瘤最大直径以及穿透宫腔与否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是否妊娠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以及肌瘤多发是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未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程度相当,但腹腔镜术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此外,年龄较大和肌瘤数目较多会使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妊娠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4.
摘要 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术后吻合口瘘和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完善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对其营养风险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营养风险组(≥3分,43例)和无营养风险组(<3分,6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术前营养风险状态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食管癌患者的术前营养风险较高,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95%(43/1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营养风险组年龄≥65岁、入院体质量指数<18.5 kg/m2、术前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过去1周膳食摄入不足、术前白蛋白<35 g/L的患者比例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过去1周膳食摄入不足、术前白蛋白<35 g/L是食管癌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营养风险组术后胸腔吻合口瘘、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住院时间长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过去1周膳食摄入情况、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术前营养风险会增加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5.
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0例,均接受ERC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记录两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6.80%(242/250),术中出血量(16.57±1.34)ml,手术时间(46.38±5.19)min,住院时间(8.82±1.3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80%(32/250)。治疗后,患者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按照ERCP术后是否并发胰腺炎进行分组,其中26例发生胰腺炎的患者纳为并发组,未并发胰腺炎的224例纳为未并发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与胰管显影、性别、胆总管结石病史、体质量指数(BMI)、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ERCP手术时间、多次插管、胰腺炎病史、导丝进入胰管、阻塞性黄疸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D病史、性别为女、BMI≥30 kg/m2、胰腺炎病史、ERCP手术时间≥60 min、多次插管、胰管显影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主要以胰腺炎为主。且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可采取适当措施改进操作环节,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6.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耐药性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nA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VEGF治疗,根据患者的耐药情况将其分为耐药组(n=19)和非耐药组(n=71),统计患者资料,对比分析产生耐药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险因素与AMD类型、PED、椭圆体带完整性、积液、出血、BCVA、眼压、CRT异常有关(P<0.05),危险因素与性别和平均年龄无关(P>0.05);Ⅰ型CNV患者在VEGF治疗前后CRT水平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II型CNV患者和混合型CNV患者治疗前后CR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因素即抗VEGF治疗的耐药性发生的多因素为积液、PED、出血、AMD类型。结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对抗VEGF治疗出现耐药性与积液、出血和AMD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7.
摘要 目的:分析1990年和2019年中国心血管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情况。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总人群、不同年龄组间1990年和2019年我国心血管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并对心血管进行危险因素归因分析。结果:2019年中国心血管发病人数为1234.1万 ,发病率为867.65/10万,较1990年分别增长了132.82%和93.75% 。2019年死亡人数458.43万 ,死亡率为322.30/10万,较1990年分别上升了89.12%和57.39%。2019年中国心血管DALY、YLD和YLL分别为9193.31万人年、1038.39万人年和8154.93万人年。较1990年分别上升了50.07%、146.82%和45.48%。2019年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70年龄组,分别为4646.78/10万、3057.82/10万和52696.68/10万。中国心血管归因于代谢危险导致的死亡人数、DALY和YLL最多,分别为3272924人、67112754人年和59934426人年。结论:我国心血管的疾病负担在1990-2019年间有较大增长,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轻心血管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88.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血清转铁蛋白(TRF)与老年髋部骨折(HF)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PWH)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252例接受手术治疗老年HF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为PWH组(n=27)和非PWH组(n=225)。收集患者基础资料、术前PNI和血清TR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NI和血清TRF水平对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预测价值。结果:252例老年HF患者术后出现27例PWH,其中24例切口长时间不愈合,3例切口裂开。与非PWH组比较,PWH组体质量指数(BMI)和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LC)、PNI、血清TRF水平更低,糖尿病比例和术中出血量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18.5 kg/m2(OR=0.648,95%CI:0.457~0.919)、PNI(OR=0.954,95%CI:0.932~0.976)、血清TRF(OR=0.484,95%CI:0.307~0.761)升高是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保护因素,糖尿病(OR=2.651,95%CI:1.182~5.948)、术中出血量增加(OR=1.013,95%CI:1.005~1.021)是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NI和血清TRF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770、0.871,灵敏度分别为70.37%、55.56%、92.59%,特异度分别为80.65%、85.81%、70.32%。二者联合预测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术前PNI和血清TRF水平降低是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9.
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自2019年12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量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自制问卷进行一般人口学、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调查。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营养状况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MNA平均得分为(22.79±4.193)分,其中营养状况良好者、存在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及营养状况差者分别占所有患者的42.27%、50%、7.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年龄≥7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饮酒、病情程度重及疼痛程度重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喝牛奶及经常运动为保护因素,均有P<0.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状况不佳,众多因素均可对此产生影响,临床工作者可针对患者存在的,且可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指导。  相似文献   
190.
目的:探索基于患者问卷自评方式的快捷、准确的适用冠心病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评估的信息化工具。方法:选择心内科患者150名,分别采用临床营养师面对面评估和患者自评软件系统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通过比较两种方法,以检验该自评系统筛查营养风险和诊断营养不良的效力,评价该软件在冠心病患者人群中的适用性。结果:两种调查方式在膳食营养评估方面对主食摄入、粗粮摄入、蔬菜摄入、叶菜摄入、肉类摄入、鱼虾摄入、鸡蛋摄入、坚果摄入、大豆摄入和烹调油摄入结果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自评软件结果显示,患有营养风险患者比例较营养师评价的比例偏高,但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营养自评系统可以较好地反应患者的膳食摄入和营养风险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