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1篇
  免费   1272篇
  国内免费   5470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502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466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872篇
  2013年   655篇
  2012年   741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777篇
  2009年   807篇
  2008年   1068篇
  2007年   750篇
  2006年   655篇
  2005年   706篇
  2004年   641篇
  2003年   658篇
  2002年   635篇
  2001年   641篇
  2000年   538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408篇
  1996年   378篇
  1995年   351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272篇
  1992年   300篇
  1991年   294篇
  1990年   292篇
  1989年   260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对电刺激蓝斑和中缝背核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室旁核(PVH)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它对电刺激蓝斑(LC)和中缝背核(DR)的反应。 在435个被试验单位中,5个单位对LC电刺激呈现逆行反应,75个单位呈现顺行反应。在这75个顺行反应单位中,27个对单刺激发生反应,48个对串刺激发生反应。对电刺激DR发生反应的有74个单位,其中15个对单刺激发生反应,59个对串刺激发生反应而对单刺激不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有23个PVH神经元既对LG刺激又对DR刺激发生顺行反应。实验结果提示,PVH与LC、DR之间存在神经联系。  相似文献   
42.
躯体和内脏传入冲动在大鼠束旁核内的会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麻痹的大鼠上,分别刺激迷走神经、内脏大神经、坐骨神经、腓肠神经、睾丸和副睾,在对侧丘脑束旁核记录到了45个细胞的单位放电。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时程和放电频谱分布的不同,可将他们分为五种类型,并且认为这些类型和刺激引起的感觉性质有关。在观察到的45单位中,29个的反应具有痛放电的特性,而且对躯体及内脏的传入冲动呈聚合性反应。其中2个单位只对内脏传入冲动产生反应。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束旁核不仅是接受内脏传入的丘脑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整合内脏与躯体传入信息的中枢。  相似文献   
43.
意蜂和中蜂四种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意蜂和中蜂的酯酶(Est)、异柠檬酸脱氢酶(Idh)、苹果酸酶(Me)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两个蜂种的四种同工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意蜂酯酶Ⅳ和苹果酸脱氢酶Ⅲ是多态性的;中蜂的四种同工酶没有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44.
黄河  于铭秋 《菌物学报》1988,7(Z1):61-71
对根霉(Rhizopus)属的十个种或变种共二十四株菌的菌体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电泳的研究得到对这个属分类上更多的依据.在严格控制培养,提取和电泳条件的情况下,同一株菌不同批次所得菌体蛋白电泳图谱有较好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条件下,每个种的根霉有各自特征性蛋白图谱,种内不同菌株的蛋白图谱和酯酶酶谱基本相同.特别是形态特征明显、分类地位明确的种,种内各株的图谱也较一致,如R. stolonifer;与R.circinans.在确定新变种R. delemar var. latoapicalis时,电泳图谱与R.delemar var.delema:有明显不同,起到了佐证作用.因此认为,蛋白图谱与酯酶酶谱相辅相成,在根霉种的分类中是一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5.
46.
甘蔗、斑茅及其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47.
采后荔枝果皮色素、总酚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熟度约八成的“淮枝”在采收后2天内,色素的合成代谢仍相当活跃,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的含量增高,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增大,总酚保持原有水平,叶绿素降解,反映了果实达到完全成熟的特征,随后,上述各项参数因果实的衰老而下降,与采收当天相比,7天后花色素苷为90%,类黄酮为59%,总酚为71%,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为46%,讨论了酚类,花色素苷及两种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对荔枝果实在成熟,衰老褐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限制性内切酶诱发的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限制性内切酶PstⅠ,SalⅠ,PvuⅡ和BamHⅠ处理CHO细胞后,发现其SCE率升高,与对照相比,前三种酶具有显著性差异。但这些酶诱导SCE的效应与其致染色体畸变效应相比则较弱,提示引起DNA双链断裂的限制性内切酶不是SCE的强刺激物。实验结果表明,BrdU取代胸苷不能消除限制酶对底物DNA的识别及裂解。  相似文献   
49.
坛紫菜原生质体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2%的海螺酶和1%的纤维素酶混合,将坛紫菜叶状体的4种不同细胞类型即:营养细胞、根丝细胞、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分别解离成原生质体,并研究了这些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时期。细胞的生长、发育途径。由根丝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能长成新的叶状体;由早期中部营养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有70%长成新的叶状体,其余的发育成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再生叶状体在室内培养,能正常成熟。由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分离的原生质体,即精子细胞和果孢子细胞不能再生叶状体。前者形成新的精子囊放散精子,后者形成新的果孢子囊,放散果孢子发育成丝状体。晚期紫菜与早期紫菜比较,再生叶状体的数量显著减少,而发育成精子囊和果孢子囊的数量则大大增多。  相似文献   
50.
尽管Anderson等人(1981)已测定了人mtDNA的全部序列,但还不能全面地反映整个人类mtDNA核苷酸序列的情况。因此,在具有代表特征的中国人mtDNA序列被测定之前,为了开展对中国人mtDNA的遗传学研究,笔者构建了中国人mtDNA的8种限制酶图。并通过电镜技术对mtDNA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种周长为2μm的小环状DNA,推测它可能在核DNA和mtDNA之间的信息传递或衰老发生中起到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