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1篇
  免费   1148篇
  国内免费   2501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光敏核不育水稻幼穗的乙烯生成与育性转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72.
以PCR合成的糖化酶高产菌株黑曲霉(Asp. Niger)T21糖化酶基因5’近端非编码区588bp(EcoRI-BamHI)的序列为探针,从T21染色体DNA中克隆到近2.0kb的糖化酶基因5’端非编码区序列,并以此序列为探针从糖化酶低产菌株黑曲霉3.795(T21的诱变出发株)的染色体DNA中克隆到1.5kb的糖化酶基因5’端非编码区序列。该二序列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其结构特征与文献报道的黑曲霉糖化酶基因5’端非编码区的基本一致,被称为“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的TATAAAT框及GCAAT框,分别在翻译起始点的-109bp及-178bp处。此外,在曲霉amdS,amyB基因中已发现有调控功能的CCAAT序列存在于-449bp和-799bp处。高产和低产菌株糖化酶基因5’端非编码区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9个部位的碱基发生了变化。此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黑曲霉糖化酶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规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本文应用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数学方法对离体厚朴叶片衰老中的SOD活性对叶绿素,蛋白质及质膜透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朴叶片衰老中,SOD活性对叶绿素或蛋白质或质膜透性的边际量和弹性系数的效应,是随着外源营养条件和温度变化而变化的,SOD活性与叶绿素及蛋白的弹性系数呈显著正相关,SOD对它们的效应处于递增阶段,而SOD活性与质膜透性的弹性系数呈显著负相关,其效应处于负效应阶段。  相似文献   
74.
泽蛙(蝌蚪)和蜘蛛对农药的敏感性与急性毒性分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潘道一  梁雪明 《动物学报》1996,42(2):154-160
泽蛙和蜘蛛是稻田害虫的重要天敌。通过室内和田间毒性试验,发现它们对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沙蚕毒素及治螟磷等农药,特别是对拟除虫菊酯的纯活性异构体敏感.蝌蚪群体异质性比蜘蛛小,对农药更敏感.根据田间毒性试验,室内用48小时的致死中浓度,田间用安全浓度和药量安全指数,可评价农药对它们的安全性,其急性毒性可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和低毒四级.  相似文献   
75.
天然型与非天然型脱落酸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方法精制脱落酸(ABA)异构体试样,提高了(S)-(+)-ABA与(R)-(-)-ABA两对映体纯度。抑制生长试验和残留量分析以及气孔闭合试验表明:天然型(S)-(+)-ABA活性显著高于非天然型(R)-(-)-ABA或(SR)-(±)-ABA。抑制莴苣种子发芽50%的活性强度,(S)-(+)-ABA约是(R)-(-)-ABA的5倍,(SR)-(±)-ABA介于两者之间。抑制萝卜下胚轴生长试验,最显著有效期为2~6d,生理作用期约为一周,(S)-(+)-ABA活性是(R)-(一)-ABA的3.5倍。鸭跖革气孔闭合试验,(S)-(+)-ABA活性比(R)-(-)-ABA高1倍。  相似文献   
76.
ABA和NAA联合使用能有效地诱导水稻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向胚性发展。通过液体浅层培养由原生质体得到的愈伤组织,在含ABA和NAA的N_6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可以诱导原来呈非胚性状态的愈伤组织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并在含ZT的N_6分化陪养基上产生绿点。通过对这两种愈伤组织的生化分析,表明二者在游离氨基酸、DNA、RNA、核酸及蛋白质含量等方面,特别是SDS-PAGE谱带存在明显的差异,其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也有显著差别,其中经ABA NAA诱导后的愈伤组织其细胞形态与结构特征与来源于种胚的胚性愈伤组织基本类似,所分析的生化指标也大多数相近。结果表明,ABA和NAA联合使用得当,能促进形成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77.
一个恢复力受单基因控制的水稻CMS育性回复突变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60)Co-γ射线对具有印尼水田谷细胞质的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Ⅱ-32A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一育性回复突变体T24。育性基因未纯合的突变体分离出可育株和完全不育株,比例为3∶1;其与Ⅱ-32A和珍汕97A测交,F1代分离出1∶1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稳定株系与Ⅱ-32A和珍汕97A杂交,F2分离成3∶1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表明其育性回复是由一对基因显性突变所致。这一突变体对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机制不同于明恢63、20964等恢复系,后者表现为两对显性恢复基因作用。未观察到T24与亲本Ⅱ-32A除育性以外的其他性状的差异,因而两者构成育性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本文还对不育系育性回复类型和T24的理论意义与育种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黄病毒科成员多,且其基因组结构同源性高,弄清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可大大缩短疫苗研制和使用的进程。黄病毒NS3蛋白为分子量仅次于NS5的非结构蛋白,且具高度保守性。实验表明,NS3蛋白具蛋白酶活性。本文就NS3蛋白的酶活性中心、辅酸成分、底物结合部位及酶特异作用序列等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79.
尖三刺角蝉的核型与性二型现象:同翅目:角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三刺角蝉Thicentrusacuticornis的雌雄均只有10条染色体,性别决定为XY型,是角蝉科已知最为独特的核型特征,该种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由于雄性不具有上肩角,极易被误认为是秃角蝉属CentrotoscellusFunkhouser的种类。本文根据染色体特征,首次确定了该种的雄性,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0.
用电穿孔法将大鼠酷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基因转染大鼠L6TG成肌细胞株,经PCR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组织化学检测证明,TH基因能在细胞内稳定整合和表达,并在辅因子存在时将酷氨酸转化为多巴,移植于大鼠纹状体后可成活并表达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