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黑白仰鼻猴常年采食竹类叶片,竹子是其重要的食物资源之一。本文通过对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生境中空心箭竹和马斯箭竹竹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探讨其采食原由。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共采集了21份竹子样品,分析其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粗纤维、灰分、钙和总磷等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两种竹叶的选择主要受高钙、高能量和低Ca/P的影响。尽管空心箭竹与马斯箭竹的化学成分无差异,但是影响黑白仰鼻猴食物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这可能与竹子化学成分的季节性变化有关。结合前人对该猴群非竹类食物的研究结果,黑白仰鼻猴采取在满足蛋白质、脂肪等常量营养物质需求基础上优先保证磷、钙和能量摄入的觅食策略。竹类等猴群重要食物资源应该受到重点保护,同时也是未来食物资源恢复的首选物种。  相似文献   
52.
该研究以云南箭竹不同年龄段的假鞭为实验材料,采用滑动切片法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云南箭竹假鞭的解剖结构特征及其随年龄的动态变化,为假鞭结构研究提供新的解剖学数据信息。结果显示:(1)云南箭竹假鞭节间的表皮层只有1层细胞,皮下层由3~4层细胞壁加厚的纤维细胞组成,皮层一般有20~25层不规则的薄壁细胞,成熟的皮层细胞会形成皮层气道,髓实心不具髓腔。(2)云南箭竹假鞭纤维壁厚随鞭龄增加而增加,且同一年龄假鞭的内侧韧皮部面积大于外侧;纤维腔径随鞭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同一年龄假鞭内侧纤维腔径大于外侧;韧皮部的面积、维管束和导管的直径均随着鞭龄的增加而增大。(3)假鞭维管束一般不具有原生导管,外部维管通常有2个较大的后生导管,在假鞭中部及内部通常只有1个后生导管,另1个后生导管不发育或发育不全。(4)在0.5年生到2年生的云南箭竹假鞭中,被染成紫红色的木质素在纤维细胞壁、薄壁细胞壁、导管细胞壁中都有分布,且随着假鞭年龄的增加染色逐渐加深,表明云南箭竹假鞭木质素含量随着鞭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木质化程度随鞭龄的增长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53.
李腾飞  李俊清 《生态学报》2009,29(8):4512-4516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缺苞箭竹的总酚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采集到的不同器官中均有酚类物质分布,总酚含量最高的为叶龄超过1a的老叶(2.05%),笋中的总酚含量最低(0.20%).海拔高度和日照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含量变化,在海拔高和光照强的条件下,幼嫩器官中的总酚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研究分析了缺苞箭竹各器官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大熊猫采食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冷箭竹生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1990年对冷箭竹(Bashaniafangenia)开花、结实、种子萌发、幼苗更新复壮等生殖特性进行了观察。冷箭竹开花周期为45-55年,开花持续期约10年,1983年盛花期测定茎秆上着生花序的长度平均为170.8cm,每1茎秆上的小花数为1280.3枚,每朵小花从开放至萎蔫的持续期约6天,花药持续开裂时间为0.77天,花粉生活力达96.7%,柱头承受花粉时间为2.3天,雌蕊子房发育为果实平均为3586粒/m ̄2,未受粉的瘪粒为13994粒/m ̄2。种子生活力为27.6%,种子发芽率为15%-20%,当年生幼苗成活率为76%-93%。  相似文献   
55.
该文调查了林下、中林窗、大林窗和林缘旷地等4种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冠环境下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分株种群,对其当年生立竹和母株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母株年龄及大小对克隆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华西箭竹当年生立竹的分株密度以林下种群的最低,从林下→中林窗→大林窗,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华西箭竹基株当年生立竹的分株数逐渐增大。2)4种林冠环境下,当年生立竹和母株的分株高度、基径和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且随林冠郁闭度的减小有递增的趋势(林下<中林窗<大林窗)。3)各林冠环境均以二龄母株产生的当年生立竹数量最大,不同林冠环境之间母株的平均年龄,以及处于同一林冠环境的各龄级母株产生的当年生立竹平均分株数和平均基径均无显著差异。4)不同林冠环境下,华西箭竹当年生立竹基径与一级母株、二级母株基径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当年生立竹基径随一级母株增加的速度快于随二级母株的增加。5)当年生立竹的基径与地下茎直径呈显著的正相关;母株的基径与当年生立竹的地下茎直径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地下茎长度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6.
缺苞箭竹群落密度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内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a)群落3个密度在1个生长季(5~10月)内不同土壤层次的养分贮量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土壤(0~30cm)总P、速效P贮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而土壤总Ca、Mg贮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N、K(全量或速效)贮量密度间差异不大.在不同密度的箭竹群落样地内,除了D1样地土壤总钾贮量大于Ca外,土壤层(0~30cm)不同养分贮量(全量)大小顺序均为Ca>K>Mg>N>P.表层(L1)速效N、P和K浓度在7月份均有显著降低的现象,随后又逐渐回升.养分的变化幅度则普遍存在着表层(L1)大于下层(L2、L3),高密度(D3)大于低密度(D1),速效P大于速效N、K的现象.土壤总养分贮量与浓度在土壤层次上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3个密度样地中L1(0~10cm)层的N、P、K、Ca、Mg贮量均低于L2(10~20cm)和L3(20~30cm)层.分析表明,箭竹群落土壤层养分贮量与密度密切相关,可能是由于密度影响到了箭竹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凋落物养分的归还、微生物活性等养分循环各个环节,从而导致了土壤养分贮量的改变.其中,密度对P、Ca贮量影响最大,Mg其次,对N、K影响最弱.随着箭竹密度的增加,越来越低的土壤总P、速效P贮量也表明,P素可能是箭竹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P不足可能是导致箭竹开花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57.
甜箭竹 甜竹 (四川万源 ) 新种 图 1Fargesia ostrinaYi,sp .nov .TYPE :Sichuan (四川 ) ,Wanyuan (万源 ) ,Huaeshan(花萼山 ) ,alt.2 1 0 0m ,thickets ,1 998- 1 1 - 2 1 ,T .P .Yi (易同培 ) 9882 3(type ,SIFS) ;samelocality ,alt.1 980~ 2 30 0m ,1 998- 1 1 - 2 1 ,T .P .Yi (易同培 ) 9882 1 (SIFS) .SpeciesF .murierae (Gamble)Yiaffinis ,sedculmisjunioribuspr…  相似文献   
58.
冷箭竹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2006年5月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冷箭竹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50株具不同菌落形态的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0株菌分属于10个属26个种.27株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eteria)(42.3%)、9株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26.9%)、4株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5.4%)、6株属于变形菌门β亚群(Betaproteobacteria)(7.7%)、3株属于变形菌门α亚群(Alphaproteobacteria)(3.9%),1株与土地杆菌属(Pedobacter)关系密切.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2株菌为可能的新种或属.研究表明冷箭竹根际土壤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9.
采自四川西部的二个柄锈菌新种,即寄生在小檗属Berberissp.上的岷山柄锈菌PucciniaminshanensisJ.Y.Zhuap&S.X.Wei和寄生在大箭竹Sinarundinariachungii(Keng)Kengf.上的箭竹生柄锈菌PucciniasinarundinarilcolaJ.Y.Zhuang&S.X.Wei。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拉丁文描述并作了简要讨论,附有显微照片和线条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60.
冷箭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世强 《植物学通报》1995,12(A01):63-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