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正2012年9月8日,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三角海水库(23°35'27.61″N,103°18'16.09″E,海拔1 300 m)进行鸟类调查时,于湖边退水草地中发现1只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在约50只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和近60只牛背鹭(Bubulcus ibis)组成的混合群中一起觅食。作者对小杓鹬  相似文献   
242.
惠州市3座供水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惠州市供水水库沉积物重金属(Cr、Cu、Zn、Cd、Pb和Hg)污染状况和垂直分布特征,于2008年5月在惠州市3座具代表性的水库湖泊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运用ICPMS法检测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Igen)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进行污染评价,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座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随沉积深度的变化差异明显,一些重金属含量的垂直变化不明显,而另一些垂直变化明显(降低或升高),但各种重金属在不同水库沉积物中呈现特有的垂直分布特征.根据地积累指数可知,3座水库中沉积物主要以Zn和Pb污染最为严重,达到轻度至强度污染(含量分别为Zn:49.98 ~ 640.29 mg·kg-1;Pb:21.94~300.66 mg· kg-1),同时沉积物中部或底部受到轻度的Cu污染(含量为16.85 ~45.46 mg·kg-1),基本未受Cr、Cd和Hg污染.据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可知,3座水库沉积物的重金属潜在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据PCA分析和相关资料可知,矿山开采与冶炼、城市化和农林业快速发展等人类活动影响了3座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其中,Zn主要来源于矿产开采与冶炼;除矿产开采与冶炼导致沙田水库Pb污染外,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生活垃圾等是3座水库沉积物Pb污染的主要途径;Cu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林业污染.  相似文献   
243.
辽河流域丰枯遭遇下水库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浩  张强  肖名忠  张弛 《生态学报》2016,36(7):2024-2033
利用Copula函数分析辽河流域水库入库流量边缘分布及其生态径流量,得出水库可调水范围,在满足生态流量基础上,保障辽河流域城市供水。研究表明:(1)英那河与张家堡水库入库流量以对数正态分布为最佳边缘分布,其余水库入库流量最佳边缘分布均为广义极值分布,同时,Gumbel Copula与Frank Copula函数对水库入库流量拟合效果最优;(2)7组水库组合中有3组水库组合入库流量(白石与锦凌、白石与青山、张家堡与碧流河)丰枯异步概率高于丰枯同步概率,且枯枯遭遇概率较低,分别为13%,12%以及13%。其余4组水库组合枯枯遭遇概率皆高于27%,水库间入库水文过程发生同枯概率可能性较大;(3)使用90%保证率逐月频率计算法所求流量是辽河流域9个水库的最佳生态径流量。(4)枯水月水库间易发生枯枯遭遇,当水库间入库径流皆低于最小生态径流标准,水库无法对各自调水城市进行供水调度,其中,大伙房与桓仁、白石与锦凌、白石与青山主要在1、2月无法对沈阳、凌海和绥中县进行输水,桓仁与清河水库仅在2002年5月无法对开原进行供水,此时需考虑水库提前蓄水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碧流河、英那河和张家堡水库虽两两存在无法输水情况,但可三者联动对大连进行联合调度,缓解无法输水问题。  相似文献   
244.
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最早出现于古生代泥盆纪,是重要孑遗种和珍稀濒危植物,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及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相邻格子法对深圳市径心水库区的苏铁蕨群落进行群落学研究,分析径心水库区苏铁蕨群落结构和演替特点,为苏铁蕨的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1)深圳径心水库区的苏铁蕨群落属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1 600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72种,隶属于45科66属,其中种类组成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占非世界属的88.33%。(2)该苏铁蕨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划分为乔木2亚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丰富;各种群的重要值分析表明,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九节(Psychotria rubra)、鼠刺(Itea chinensis)、银柴(Aporusa dioica)是该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53%、38%、28%、23%和22%。(3)年龄结构分析表明,主要优势种群如银柴、鼠刺和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等均属于增长型种群,而苏铁蕨种群却呈现出一定的衰退趋势,说明该群落正处在旺盛发展阶段并且会不断演化替换掉苏铁蕨种群。(4)该研究区群落种群的频度规律为A级B级C级D级E级,与Raunkiaer的L形频度定律曲线相一致;与其他邻近地区进行比较,深圳径心水库区的苏铁蕨群落显示出较低的物种丰富度,可能是受海风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大,应对该苏铁蕨群落进行适当的干预和保育,清理上层枯枝枯藤,加强林内透视度,增加光照。  相似文献   
245.
不透水面是衡量流域城镇化发展状况的一个关键指标,其扩展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天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在ENVI 5.1软件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获取1984、1994、2004和2013年4个时相的不透水面信息,采用修正后的归一化水体指数剔除水体信息,排除水体对不透水面提取精度的影响,运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法生成流域不透水表面指数(ISA),并对其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5,像元精度为85.4%,试验结果准确可靠.1984—2013年,流域内不透水面覆盖度ISA平均值从0.16线性增长到0.23,在全流域范围内的不透水面面积增加了4.9%,其总不透水面面积增加近1倍.不透水面沿城镇区域呈现辐射式增长,沿子流域路网呈现填充式增长.不透水面覆盖度为中等等级的斑块形状不规则,破碎化程度最高.整个流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多样性均逐年增高,人为干扰强度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246.
为探明浙江水源地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达到用浮游动物群落参数监测水源地水库水质的目的。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 对10个饮用水源地水库(K1—K10)展开了水质参数、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浙江水源地水库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过程。结果表明, 2014—2016年水库浮游动物平均密度97.5 ind./L, 主要由桡足类无节幼体(占36.3%)、轮虫(28.4%)和剑水蚤(20.0%)组成。平均生物量289.3 μg/L, 主要由枝角类(占39.3%)、剑水蚤(29.0%)和哲水蚤(14.5%)组成。Chl. a含量是春、夏季水库浮游动物丰度的决策因子, TP含量是秋、冬季群落丰度波动的限制因子, 春季TN通过N﹕P比率影响群落丰度。DO含量是冬季和夏季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发展的决策因子, 冬季DO通过降低N﹕P比促进群落生物量发展。水库浮游动物现存量受到了TP含量消长、N﹕P比率变化, 以及最终反映的水体Chl.a含量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47.
汉江中下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利工程建设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为探究梯级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水利工程建设对长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汉江中下游为例,采用频次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用最小二乘法和熵系数法相结合的综合权重模型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从整体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3个方面构建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赋分法进行河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流量过程变异程度、输沙量变化、河流连通性、富营养化状况、鱼类物种数等11个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汉江中下游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且健康状况逐年降低。靠近丹江口水库的区域较好,越往下游越差。  相似文献   
248.
胡俊  沈强  陈明秀  池仕运  胡菊香 《生态学报》2019,39(10):3759-3769
于2016年在淮河流域饮用水源地水库-南湾水库,开展了3次浮游植物调查,在分析南湾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依据生物完整性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南湾水库开展了生态完整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3次调查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较小,但所属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浮游植物密度9月份最高,3月密度最低,而生物量则正好相反,3月最高而9月最低。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对群落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确定了4个公因子。其中,因子1反映了群落的耐污特征与能力;因子2表征了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因子3表征了群落丰富度状况;因子4表征了水体富营养状况。因子分析得分表明:从时间上来看,南湾水库9月水生态状况最差,从空间上看,则人口密度大的库湾区域水生态状况较差。因子得分较好地反映了水库不同时间与地点水生态状况的相对大小,表明基于因子分析生物完整性评价能够较地应用于南湾水库,也适合推广应用于其他水体的生态评价工作中。  相似文献   
249.
聚磷菌在水库沉积物磷的代谢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T-RFLP技术和克隆测序,以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ppk1)作为标记基因,研究对比了福建省3座富营养化水库(九龙江西陂水库、平潭三十六脚湖水库和三明东牙溪水库)库心沉积物中聚磷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聚磷菌的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但不显著,以三十六脚湖库心样品中聚磷菌多样性最高(Shannon指数H=2.89±0.03,Simpson指数D=0.06±0.01).克隆测序和比对结果分析表明,三十六脚湖水库沉积物样品中聚磷菌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这与T-RFLP的结果一致.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样品中聚磷菌优势菌属差异较为明显,但均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主,这3个门在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样品中所占比重分别达74.5%、85.0%和75.0%.其中,变形菌门中的厌氧粘细菌属、酸杆菌门中的Solibacter属在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样品中均为优势菌属.沉积物中Fe/Al-P与聚磷菌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显著.Fe/Al-P对聚磷菌群落结构影响最为显著,3个水库共有优势菌属厌氧粘细菌与各形态磷呈正相关,且与OP、Ca-P等难溶解性磷呈显著相关,Solibacter与各形态磷均呈负相关.表明聚磷菌与富营养化水库沉积物磷代谢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0.
采用套式PCR检测水库产毒微囊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所测定的微囊藻毒素合成酶mcyB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设计并筛选出两对特异性引物,用于产毒微囊藻的套式PCR检测。套式PCR针对毒素基因的检测结果与ELISA针对微囊藻毒素的检测结果相一致,但灵敏度更高。套式PCR的检测下限达1—10个微囊藻细胞/反应。采用套式PCR对广东12个主要供水水库的247份水样进行了产毒微囊藻检测,共检出阳性水样82份,阳性率为33.2%。这些阳性水样分布于除深圳水库以外的其他11个水库;其中汤溪水库水样套式PCR检出阳性率最高,达67.4%,其水样一步PCR的检出阳性率亦达25.6%,值得引起水文部门重视,并进行进一步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