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动物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理生态特征与其地理分布密切相关。为探讨温州地区迁徙鸟类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本文在环境温度(Ta)5.0~42.5℃范围内,测定了小杓鹬的代谢率(Rm,以单位时间耗氧量表示,ml/h)和体温,并计算不同环境温度的热传导。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为5~35℃的范围内,小杓鹬的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平均体温为(42.8±0.10)℃;热中性区为27.5~40.0℃;在热中性区温度范围内,代谢率即基础代谢率为(221.31±6.01)ml/h,是体重预期值的141%;环境温度在5.0~27.5℃范围内,代谢率与环境温度(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Rm=587.10﹣11.78 Ta;在5.0~27.5℃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小杓鹬的热传导最低,平均为(0.11±0.00)ml/(g·h·℃),是体重预期值的212%;代谢预期比和热传导预期比的比值(F值)为1.21,表明该物种有较好的体温调节能力。小杓鹬具有较高的体温和基础代谢...  相似文献   

3.
云南蒙自长桥海发现秃鹳和翻石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2013年9月4日,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长桥海(23°25'42″N,103°23'20″E,海拔1 282 m)发现秃鹳(Leptoptilos javanicus)1只和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4只。其中后者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云南鸟类志(上卷)》、《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等资料,确定为云南鸟类新纪录。秃鹳为体型硕大(体长110 cm)的鸟,比同域分布的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苍鹭(Ardea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9月4日下午笔者在对昆明滇池进行水禽调查时,在滇池北岸的南园拍摄到一只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通过查阅《云南鸟类志》等相关资料发现中杓鹬为云南省鸟类新纪录。观察发现该中杓鹬经常停栖在滇池岸边的砖瓦废墟和湖滨的围栏上,该鸟不甚怕生,人员一般可以接近到距其10余米处。中杓鹬分布于中国大部,在云南省周边多个省份均有分布,9月初在昆明滇池边发现的中杓鹬应该为迁徙过程中途经云南的旅鸟。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11月2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关山水库(海拔1940m,地理坐标102°50'E,24°49'N)进行鸟类调查时,观察并拍摄到一只鹬,拍摄距离约为10m。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该鹬为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e,系云南省鸟类新纪录。关山水库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的小型水库,但在冬季会有多种水鸟在此越冬。除了黑腹滨鹬外,在调查中还记录到白鹭、牛背鹭、池鹭、苍鹭、红嘴鸥、反嘴鹬、黑翅长脚鹬、矶鹬、白腰草鹬、金眶鸻、小、凤头、普通鸬鹚、赤麻鸭、翘鼻麻鸭、斑嘴鸭等水禽。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1月15日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一片农田(19°53'51.80″N,116°37'01.78″E)观察到1只斑胸滨鹬(Calidris melanotos)(图1),该片农田用作种植蔬菜和饲养水蚤。发现斑胸滨鹬的同时,也记录到林鹬(Tringa glareola)、泽鹬(T.stagnatilis)、白腰草鹬(T.ochropus)、黑尾塍鹬(Limosa  相似文献   

7.
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作者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和会泽县等地进行鸟类调查时,先后观察记录到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和白鹤(Grus leucogeranus),经查阅相关文献(杨岚等1995,2005,杨晓君2009,郑光美2011),确认这两种鸟为云南省鸟类新纪录,现报道如下。1高原山鹑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9月8日,作者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三角海水库(23°35'27.61"N,103°18'16.09"E,海拔1300m)进行鸟类调查时,于湖边一个近乎干涸的鱼塘发现一只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并拍摄到照片。该鸟在鱼塘滩涂中觅食,旁边还有5只青脚滨鹬Calidris temminckii活动。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等,2011)、《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王岐山等,2006)、《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等,2000)、《云南鸟类志(上卷)》(杨岚等,  相似文献   

9.
Two kekurs on Cape Delil-de-la-Kroiera (east coast of Sakhalin Island, to the north of Cape Ratmanova) were surveyed on July 16, 2003. Nesting of six species of sea birds was observed: slaty-backed gull (Larus schistisagus), black-legged kittiwake (Rissa tridactyla), common murre (Uria aalge), spectacled guillemot (Cepphus carbo), horned puffin (Fratercula corniculata), and tufted puffin (Lunda cirrhata).Original Russian Text Copyright © 2005 by Biologiya Morya, Blokhin, Tiunov.  相似文献   

10.
The quantity of the nesting couples of sea birds on the islands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Amurskii Liman was determined: common heron Ardea cinerea, slaty-backed gull Larus schistisagus, black-tailed gull L. crassirostris, and sooty guillemot Cepphus carbo.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 ,对上海虹桥机场草地土壤动物和草丛动物群落的组成、数量和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土壤动物有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等 12个目或类。其中蜱螨目和弹尾目为常年土壤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 ,各占年总捕量的 19.75 %和 2 3.14 % ;蚯蚓、多足纲、等足目、膜翅目、鞘翅目为常见类群 ,5类全年占总捕量的 4 8.96 %。草丛动物有 15目或类。其中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以及蜘蛛目为草丛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 ,占全年总捕量的89.6 3%。草丛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总体表现为 :7月 >9月 >5月 >4月 >12月 >3月。土壤动物和草丛动物的分布与生境密切相关。所捕的 2 2类草地动物中 ,可直接被鸟类捕食的有近 2 0类 ,主要为生活于草地常见类群中 ,因此 ,草地的生境以及草地动物的分布是吸引鸟类到机场栖息和摄食的主要原因。降低草高、减少结实的植物、控制土壤动物的密度是减少机场区鸟类数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机场鸟类是机场安全的重大隐患,减少机场附近鸟类数量是机场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2007年4~12月,对南充高坪机场3种生境土壤动物和草丛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和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5类,其中蜱螨目、原尾目、线虫纲为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占年总捕获量的71.88%;常见类群有弹尾目、线蚓科、腹足纲、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蚯蚓、蜘蛛目,直翅目9类,占总捕获量的22.84%.地表草丛动物21类,其中半翅目、蜘蛛目、双翅目、腹足纲为地表草丛动物的优势类群,占年捕获量的65.7%;常见类群有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革翅目、弹尾目7类,占总捕获量的31.2%.将土壤动物群落、草丛动物群落与肉食性鸟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动物群落变化与肉食性鸟类群落之间有一定关系;草丛动物数量与肉食性数量鸟类呈现一定正相关性,机场肉食性鸟类数量与直翅目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10,P=0.032).结合机场区域鸟类食性观察、分析,直翅目、腹足纲动物是机场肉食性鸟类数量的主要捕食对象,通过定期割草、消除腐草和杂物、喷洒农药控制地表草丛动物是减少机场区域肉食性鸟类数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顺德  阿的鲁骥 《四川动物》2012,31(2):293-296,302
四川壤塘县处于中国古北界与东洋界的过渡地带,因此研究其鸟类区系具有一定意义。2010年8月和12月对壤塘县绰斯甲河段鸟类资源及区系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共有鸟类152种,包括留鸟102种,夏候鸟38种,冬候鸟5种,旅鸟7种。其中,中国特有鸟类12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  相似文献   

14.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5目53科260种,其中,留鸟169种(65.0%),夏候鸟57种(21.9%),冬候鸟18种(6.9%),旅鸟16种(6.2%);东洋界物种161种(61.9%),古北界物种70种(26.9%),广布种29种(11.2%)。保护区分布有IUCN红色名录鸟类6种,其中濒危(EN)1种,易危(VU)2种,近危(NT)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0种;中国特有鸟类14种。分析表明,秋季优势物种4种,春季5种。秋季的鸟类多样性低于春季,但无论秋季还是春季,中低海拔阔叶林的鸟类多样性最高,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次之,河谷灌丛最低。秋季和春季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以及不同生境之间鸟类物种相似性指数皆低于0.50,说明时间和空间上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在保护区鸟类保护与管理中,建议注重维持多样的生境类型,同时应当重视保护中低海拔阔叶林。  相似文献   

15.
We investigated the ranging behaviour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 of 18 radiotracked little bustard (Tetrax tetrax) males, a disperse-lekking species inhabiting the cereal pseudo-steppes. The average kernel 95% home range was 60±50 ha and the average cluster 85% area was 17±17 ha. Range structure was as relevant as home range size for explaining the variation in the ranging behaviour of males, which could be partially explained by age, habitat quality and site. Ranging behaviour varied from males defending small and concentrated home ranges with high habitat quality, to males holding larger home ranges composed by several arena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ocial dominance and resource availability may affect ranging behaviour of males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 Also, mating systems constraints may play a role on the use of space of males within the lekking ground. The ranging behaviour of a given male may be determined by a tendency to reduce and concentrate the home range as age and social status increase, and several fine-tuning mechanisms adjusting the ranging behaviour to the prevailing environmental or social factors on a given site and year.  相似文献   

16.
山东聊城雀形目鸟类及其生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山东省聊城境内雀形目鸟类的分布 ,共记录到 1 4科 5 9种。其中留鸟 1 3种 ;其它繁殖鸟 1 5种 ;冬候鸟 9种 ;旅鸟 2 2种。近 1 0年来调查资料显示 ,该区鸟类的物种数及多数种类的数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呈不稳定分布 :约 60 %的鸟类的数量趋于减少 ;少数种类基本稳定 (三道眉草等 )或呈增长趋势 (灰喜鹊等 )。 [蒙古 ]百灵、文须雀为山东省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17.
山东聊城水鸟组成及其生态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聊城境内水鸟种类及其1991—2000年间的分布变动。结果显示,聊城境内有水鸟7目12科45种.绿头鸭、斑嘴鸭为优势种;常见种有小鹏鹏、苍鹭、普通秋沙鸭、白腰草鹬及普通翠鸟;珍稀鸟类包括东方白鹳、白琵鹭、大天鹅、中华秋沙鸭、黑尾塍鹬及黑嘴鸥等6种。本地区80%的水鸟数量趋于下降,应加强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长臂虾总科的动物地理学特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讨论了长臂虾总科在中国分布的3个科,即拟贝隐虾科、叶颚虾科和长臂虾科的属、种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区系特点。拟贝隐虾科和叶颚虾科种类较少,分布于热带海域,我国分别在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发现1属1种和3属3种,均为广布的常见种。长臂虾科是本总科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十分常见的科,包括2亚科102属,世界性分布,海洋、淡水均有,我国大量分布。其起源中心应在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区,一部分浅海沿岸种经河口进入淡水水域, 大量发展,很少种可分布至温带区边缘;另一部分在热带珊瑚礁环境大量发展,并与许多动物类群共栖或共生。长臂虾亚科基本上是浅海-淡水自由生活类群,我国已记录9属61种,主要分布于南部,多数为东洋界热带和亚热带种,分别属东洋界(淡水)和印度-西太平洋区(海水、半咸水);而极少数种分布至北方,温带性的淡水种有2种白虾,1种小长臂虾和仅见于东北部的条纹长臂虾,属于古北界区系(淡水),海水种有黄、东海的敖氏长臂虾及细指长臂虾,属于北太平洋温带区系(海水、半咸水)。隐虾亚科全部为海洋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以珊瑚礁为主要栖息地,大部分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80%以上的种类或多或少与其他海洋生物共栖,自由生活的种很少。根据推论,隐虾类的起源中心应在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水域的珊瑚礁环境, 并在这一水域得到了充分的分化与发展,分别适应与腔肠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海绵动物、棘皮动物和海鞘类被囊动物共栖生活;而热带美洲的类群则是在隐虾类演化到可与石珊瑚类共栖时由印度-西太平洋水域扩散过去的, 共栖宿主仅涉及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我国南海水域已发现31属96种,极少数种也分布到东海,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水域珊瑚礁区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