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褪黑素(MLT)对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丫啶橙(AO)染色、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和流式细胞术(FCM)观察MLT的促凋亡作用;采用RT-PCR方法检测MLT处理前后细胞的p53 mRNA、Fas mRNA的水平。结果:AO染色后H22细胞呈现明显核浓缩的凋亡形态;培养液LDH活性检测及FCM分析均提示MLT诱导H22细胞发生凋亡;RT-PCR结果显示p53、Fas表达增强。结论:MLT能促进H22细胞p53和Fas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分属5个科的10种植物的分生细胞的18S-25S rRNA基因(45S rDNA)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45S rDNA探针在所有供试植物的间期核都产生了两种杂交信号:荧光强、位于核仁周边的纽和荧光较弱分布于核仁内的点,表明不同植物间期核的rDNA染色质的组织模式相似.在每种植物的部分间期细胞都观察到点与纽相连或从纽发出的情况,而且点的数目越多纽就变得越小,点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与细胞的活性呈正相关.这些事实表明,纽代表了处于凝缩状态的非活性的rDNA染色质,点是由纽解凝缩而来,rDNA异染色质解凝缩形成点是植物rRNA基因活跃转录的细胞学表现,在同一物种中点的多少代表了间期核rDNA转录活性的强弱.我们的结果支持点是核仁内活性rRNA基因组织的结构单位及rRNA合成发生地点的推论.我们的结果还显示,不同植物间期核的rDNA染色质的组织也存在一些差异,其中核仁内点的最大数目有较大的不同.在所有供试植物的有丝分裂前中期细胞,45S rDNA探针在rDNA位点都产生了松散的信号块和许多点,表明植物的rDNA位点在有丝分裂前中期还有较活跃的转录.  相似文献   
3.
植物着丝粒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朝文  宋运淳 《遗传》2006,28(12):1597-1606
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正确分离和传递所必需的染色体区域。十多年来, 已对包括拟南芥、水稻、玉米在内的一些植物的着丝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不同的植物间, 着丝粒DNA的保守性很低, 呈现快速进化, 但着丝粒的DNA序列类型和组织方式基本相似, 一般是由夹杂排列着的卫星DNA串联重复阵列和着丝粒专一的反转录转座子构成。与着丝粒DNA相反, 着丝粒/着丝点的结构性和瞬时蛋白质在包括植物在内的真核生物中保守。与其他真核生物的情况一样, 拥有含着丝粒组蛋白H3(CENH3)的核小体是植物功能着丝粒染色质最基本的特征, CENH3在着丝粒染色质的识别和保持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究式学习”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阐述了探究式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同时,对高中生物一个重要的验证性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进行了改进,实施了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实践以及分析,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由此可得出结论: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既能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利用随堂式的实验教学评价,能很好发挥探究式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闽江口芦苇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佘晨兴  仝川 《生态学报》2012,32(17):5299-5308
应用PCR-RFLP技术及测序分析对闽江口芦苇湿地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构建的6个克隆文库中,每个克隆文库随机挑选100个克隆进行菌落PCR验证,共得到591个阳性克隆。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MspⅠ进行RFLP分析后得到37个不同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对37个克隆子进行了序列测定,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最近相似性在91%—99%之间。RFLP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闽江口芦苇湿地土壤中产甲烷菌群落包括3大类群: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甲烷微菌目(Methanomirobiales)和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不同土壤深度中产甲烷菌群落的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土壤表层(0—10 cm)优势产甲烷菌类群为Methanoregula,约占76%;10—20 cm土层主要的产甲烷菌类群为Methanolinea和Methanoregula,分别约占23%和29%;20—30cm土层优势的产甲烷菌类群为Methanolinea,约占66%。Shannon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教(D)表明,10—20cm土层产甲烷菌多样性高于土壤表层(0—10 cm)和20—30 cm土层。37个测序OTUs中有26个OTUs属于不可培养的产甲烷菌序列,表明闽江口芦苇湿地土壤中存在大量不可培养的产甲烷菌。  相似文献   
6.
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佘晨兴  仝川 《生态学报》2011,31(14):4126-4135
自然湿地是CH4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是介导自然湿地甲烷循环的重要功能菌群。开展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检测研究有助于揭示微生物介导的甲烷循环以及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时空异质性。传统基于培养的检测方法已被证实无法充分描述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而分子检测方法为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准确和科学的工具。本文综述了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定性和定量分子检测方法,包括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PCR),重点分析了分子检测中两类重要的标记基因,总结了不同类型自然湿地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的最新成果,提出了我国在该领域今后应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云斑尖塘鳢在正常摄食状态与饥饿的状态下胃、肠及肝胰脏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在30℃的条件下,正常摄食组样本在酸性条件下的蛋白酶活力表现为:胃后肠肝胰脏前肠,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后肠肝胰脏前肠及胃;饥饿组样本仅有胃表现出较高的酸性蛋白酶活性,其他器官的蛋白酶活性均很低。在正常和饥饿实验组中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器官,胃肠的淀粉酶活性均较低。正常摄食组中脂肪酶活力后肠肝胰脏;而在饥饿组中仅有肝胰脏检测到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适度饥饿组较正常摄食组消化酶活性大幅降低;其高蛋白酶活力及中等脂肪酶活力与其肉食性相一致;此外云斑尖塘鳢也具备少量的淀粉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高糖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D组),高糖高脂组(HFSD组),褪黑素组(Mel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组(NEU-P11组)。CD组饲以正常饲料;其余3组饲以高糖高脂饲料。6个月后,给药治疗2个月。治疗期间,Mel组每天注射Mel(4mg/kg);NEU—P11组每天注射NEU-P11(10mg/kg);CD组以及HFSD组注射生理盐水(5ml/kg)。测定糖脂代谢指标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t test,OG-TY),Western印迹检测脂联素(adiponectin,APN)在脂肪组织及脂联素受体(AdipoR)在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可诱导SD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脂联素表达增加。Neu-P11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脂联素表达降低至正常水平。结论Neu-P11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联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率(RDW)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预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行急诊PCI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治疗前的RDW和NLR,统计其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比较冠脉无复流和正常血流患者的RDW和NLR,分析患者RDW和NLR与其冠脉无复流的关系及其对冠脉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66例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发生率为30.30%(20/66)。与正常血流患者比较,冠脉无复流患者RDW和NLR均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RDW和NLR与其冠脉无复流均呈正相关(r=0.826,0.878,P0.05)。进一步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急诊PCI术前RDW和NLR联合预测其术后冠脉无复流的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结论:急诊PCI患者RDW和NLR与其术后冠脉无复流密切相关且两者联合预测患者术后冠脉无复流的价值良好,可能作为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秦岭辛家山林区锐齿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秦岭辛家山林区锐齿栎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和鉴定与其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结果确定了3种子囊菌和48种担子菌,分属于10科14属,其中毛革菌属Tomentella是优势类群,丝伞盖属1 Inocybe 1、Russula persicina、毛革菌属1 Tomentella 1、毛革菌属2 Tomentella 2、块菌属Tuber、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是常见种,其余都为稀有种。两样地锐齿栎外生菌根真菌除丰富度指数外,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Sorenson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1154和0.20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