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45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101.
核酸适配体是从随机文库中采用SELEX技术筛选所得的单链短链寡核苷酸片段(通常为15-80个ss DNA或ss RNA)。其能够折叠形成独特稳定的三维结构,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碱堆叠或多种作用力组合特异性地与多种靶标结合。适配体因具有构象变化能力而被用作生物分析中的理想识别配体。目前,基于适配体的生物分析新方法得到广泛研究,并用于蛋白多肽类药物分析、疾病标志物诊断、外泌体检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和病毒检测等方面。本文综述了核酸适配体用于生物分析方法开发的最新进展,比较和讨论不同分析方法,并对基于适配体的生物分析新方法提出了设想和展望,为开发新的生物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和指标的恢复时间及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治疗前后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尿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比值(L/M)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D-乳酸、DAO和L/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腹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生长抑素相比,生长抑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更迅速缓解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指标,恢复胃肠动力,并显著改善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螺内酯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1和血栓素(Thromboxane,TX)-B2含量、白介素(Interleukin,IL)-6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8%,显著高于对照组(85.9%,P0.05)。两组治疗后24 h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pressure,DBP)、血清ET-1、TX-B2、IL-6与s I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硝苯地平治疗,可能与其明显抑制血清与ET-1、TX-B2、IL-6与s 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1月间我院接收的117例PU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59),对照组给予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根除率、炎性因子、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4.58%(44/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3.45%(3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理情感、社交及任务完成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治疗PU,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Hp根除率和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腹膜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ProGRP)、CystatinC(Cysc)、Chem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骨化三醇联合腹膜透析疗法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Cr)、24小时尿蛋白(24 h urinary protein,24 h UP),生化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血清胱抑素(Cys C)、趋化素(Chemerin)水平的变化,6个月、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UN、SCr、24hU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95±3.06)mmol/L vs.(21.10±3.85)mmol/L,(260.12±40.32)μmol/L vs.(354.93±51.06)μmol/L,(1.75±0.45)g/24 h vs.(2.67±0.80)g/24 h](P0.05);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7.85±3.58)g/L vs.(33.06±4.27)g/L](P0.05);Hb、RBC显著高于对照组[(91.72±13.46)g/L vs.(82.36±10.15)g/L,(379.47±92.08)×1012/L vs.(315.70±73.24)×1012/L](P0.05);ProGRP、Chemer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9.23±4.72)pg/mL vs.(63.87±7.30)pg/mL,(37.02±6.15)μg/L vs.(30.63±4.81)μg/L](P0.05);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0.75±16.08)mL/min vs.(98.81±18.07)mL/min](P0.05);6个月、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8%(49/51) vs. 91.49%(43/47),90.20%(46/51) vs. 74.47%(35/47)](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9/51) vs. 44.68%(21/47)](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腹膜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其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肾功能和预后,可能与降低血清ProGRP、Chemerin水平及提高血清Cys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p转阴率、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积分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p转阴率[85.0%(34/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25/40)](P0.05)。两组上腹痛、纳差、上腹胀、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积分以及胃黏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等病理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2/40)]与对照组[12.5%(5/4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四联疗法,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变程度和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产生。  相似文献   
107.
108.
张文治  韩松  王剑  付美玲  庞婧慧  白丽明 《广西植物》2019,39(11):1496-1504
该研究以采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针叶为对象,采用溶剂提取法对樟子松针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应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提取浸膏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质谱,核磁(1H-NMR和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并对提取浸膏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从樟子松针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叶酸(1)、松叶酸甲酯(2)、18α-acetoxylabd-8(17)-en-15-oic acid (3)、4-eplimbricataloic acid (4)、15-乙基-18-松叶酸甲酯(5)、15-acetoxy-labda-8(17),13E-dien-18-al (6)、7β-羟基脱氢枞酸(7)、7α-羟基脱氢枞酸(8)、endo-peroxide (9)、α-杜松醇(10)、β-谷甾醇(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7R,11R-phytol (13)、正二十四烷醇(14)、N-octacosan7β-ol (15)。其中,化合物9,13,14和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正己烷萃取浸膏在浓度为5~100 mg·mL~(-1)时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3%~71%和56%~70%,在浓度为50 mg·mL~(-1)和100 mg·mL~(-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1%和69%。该研究课题进一步明确了樟子松针叶中的化学成分,为其活性测试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从黔产昆明山海棠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3-O-乙酰基齐墩果酸(1),雷酚萜(2),3-氧代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木栓酮(5),β-谷甾醇棕榈酸酯(6),雷公藤红素(7),大黄素(8),雷公藤内酯甲(9),雷藤二萜醌B(10),ent-kauran-16β,19-diol(11)。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7和8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为2~16μg·mL-1。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发现了化合物3、7对绿脓杆菌和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朱乐  赵利清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8):1506-1508
报道了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四齿芥属(Tetracme Bunge)一中国新记录种——帕米尔四齿芥(Tetracme pamirica Vassilcz.)。标本采自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生于干燥的河谷坡地。该种与相近种四齿芥的区别是,角果长10~13 mm,种子长1~2 mm。凭证标本保存在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