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湖口至南京段长江江豚种群现状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于道平  董明利  王江  章贤 《兽类学报》2001,21(3):174-179
对湖口至南京段长江江豚的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长江江豚不同的生态行为,能提高野外计数的准确性;2、长江江豚大规模集群(10头以上)发生在特定的江段,近年来出现的机率在下降;3、湖口至南京段长江江豚数量为1054头,其中小孤山至湖口段种群密度最高;4、湖口至南京段支流中分布的长江江豚约占该江段种群数量的9.3%。  相似文献   
92.
相关风险因子对高原鼠兔摄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捕食风险环境中集和洞口距离对高原鼠兔摄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集群数量的增加不仅降低了警觉行为,同时也减少了摄食行为,在高风险环境中,集群为1时的取食行为强度最大,低风险环境中,为0时最大,警觉行为主要出现在距洞口2m的范围内,其行为强度与洞口踪影职责负相关,当洞口距离大于3m时,风险处理区的高原鼠兔几乎无警觉行为出现,且该处理区的取食区域几乎压缩的洞口旁,研究结果表明,在捕食风险环境中,高原鼠兔摄食行为与集群和洞口距离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其行为决策反映了降低风险与摄取食物间的权衡,行为目标是在降低捕食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取食食物。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讨集群性鱼类宽鳍鱲(Zacco platypus)的个性在群体中的生态学关联, 研究首先测定了宽鳍鱲的个性特征(包括活跃性、探索性、勇敢性和社会性)和标准代谢率。随后在群体(10个群体, 每群体6尾鱼)条件下测定了每尾鱼的运动轨迹、摄食状况, 并计算出每尾鱼的日总耗能。研究发现: 宽鳍鱲的个性特征与标准代谢率、摄食率和日总耗能均没有关联。个性与摄食率的关联丧失可能因为其野外生境食物丰度较高, 个性的差异未体现在对食物的竞争能力上; 而个性与能量代谢无关联可能与实验室单尾鱼测定条件下宽鳍鱲的应激反应有关。日总耗能与集群运动参数中的运动时间比、平均游泳速度和摄食率均呈正相关, 可能因为运动能耗和消化能耗在日总耗能中占比较高。另外, 日总耗能也与距质心距离正相关, 可能个性较积极的个体在群体中活跃程度较高, 集群时较多位于群体的边缘, 且日常能量消耗较高。研究结果表明, 集群时活跃的成员往往处于鱼群的外周, 食物占有能力更高, 但日常能量消耗也越多。研究还提示针对集群性野生鱼类, 可能在群体条件下考察其个性、能量代谢特征及其生态收益和代价更具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前,藏羚羊分布区估计约100万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我国西藏、青海和新疆三省(区),四川也有少量分布。藏羚羊在西藏栖息面积占其栖息地总面积的57.7%,主要栖息于藏北的羌塘地区。其中,繁殖地面积占栖息地面积的40.6%。该区域自然条件恶劣,草地沙化严重,藏羚羊栖息范围内牧民牧草地面积占到分布区总面积的69%,过度放牧、采挖虫草和盗猎是藏羚羊栖息地遭受威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
本研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网捕环志的数据,来调查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多样性以及鸟类物种的集群特征。在2021年10月连续5.5 d的网捕环志中,总共环志12科33种鸟类,其中环志最多的鸟类物种为棕头鸦雀(Sinosuthora webbiana)、红胁绣眼鸟(Zosterops erythropleurus)和强脚树莺(Horornis fortipes)。33个物种中树栖食虫鸟类最多,共12个物种,其次是地表食虫鸟类(共8个物种)和杂食鸟类(共6个物种);留鸟17种和迁徙鸟类16种。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发现种群数量多的物种处于社会拓扑网络的中心位置,而且相同食性生态位的物种连结强度很高,如树栖食虫鸟类。结果表明,物种种群数量、食性生态位对鸟类物种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较大,而物种迁徙特征对鸟类物种社会网络关系则几乎没有影响。本文在国内尝试了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来调查当地鸟类物种群落的多样性,并揭示了鸟类多物种集群的关键驱动因子。对比传统的鸟类群落调查方法,多物种社会网络分析可获取该集群的时空分布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于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分析和研究不同生物水平包括个体、种群、物种等的社会行为,从而使之成为近年来很多生物研究领域的常用和热点工具。  相似文献   
96.
付翔  付成  肖玲韬  樊捷  付世建 《生态学报》2022,42(8):3206-3215
为考察群体中不同的个性组成对鱼类集群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选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依次测定其活跃性和社会性,随后分别根据活跃性和社会性的高低分为高、低和混合活跃性(或社会性)鱼群,考察鱼群中不同个性组成对集群时的整体运动特征以及每尾鱼的个体运动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华倒刺鲃的个性特征稳定且个体间变异较大;(2)高活跃性鱼群的运动时间比和速度同步性均大于低活跃性鱼群,而混合鱼群位于二者之间且与两个同质性鱼群均无显著差异;高社会性鱼群速度同步性显著小于低社会性和混合社会性鱼群,而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活跃性特征与集群运动时每尾鱼的运动特征(速度及其同步性等)相关,社会性特征不仅与上述运动特征关联,还与凝聚力大小(距鱼群质心距离)相关。研究表明:(1)鱼群的活跃性和社会性组成均对集群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内在机制截然不同。主要表现为:就活跃性而言,群体的运动状态是由群体中所有成员共同决定(平均决定机制);就社会性而言,少数低社会性成员对鱼群的运动水平表现有着主导作用(少数决定机制);(2)实验鱼的活跃性在集群行为中得到了较大...  相似文献   
97.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QTR) crosses the migration routes of the Tibetan antelope (Pantholops hodgsonii) in the S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 (SNP) and the female antelopes have to cross the QTR by wildlife passages to continue their migrations. In this study, a remote monitoring camera was set up near the Wubei Bridge to recor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bridge by migratory antelopes.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the returning migration period from July to September 2019 and the calving migration period from April to June 202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ibetan antelopes crossed the Wubei Bridge mainly in the daytime and mostly in the morning. The peaks during the calving migration and the returning migration were in 09: 00?12: 59 and 11: 00?11: 59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returning migration period, female antelopes gathered into smaller groups during the calving migration period,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sequence of roads to be crossed and the lower predation risk of calves in larger groups. We found individuals in larger groups spent less time crossing the Wubei Bridge. Larger groups could accelerate crossing speed and then reduce the average crossing time of individuals.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crossing time of individuals between the two migratory periods, indicating that the presence of calves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speed and time of antelope groups. In conclus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roup size of Tibetan antelope between the returning and calving migration periods and the group size affected the average crossing time of individuals. We also detected a temporal pattern in the use of wildlife passage by Tibetan antelope.  相似文献   
98.
马鸣  才代 《应用生态学报》1997,8(3):287-290
对 1 992~ 1 994年新疆巴音布鲁克天鹅湖 3个雁岛定点观察表明 ,斑头雁巢密度为 33~ 55个 ,或 0 .59个巢·m- 2 ,其分布不均匀 .统计 1 84个巢 ,平均窝卵数 X±SD =4.47± 2 .1 9枚 .产卵高峰在 5月上、中旬 ,6月中旬大批幼雏破壳而出 ,为早成鸟 .8月上中旬幼雁长至 55~ 65d龄始飞 .繁殖期要比青海等地迟 1 0~ 2 0d .  相似文献   
99.
春季和夏初黄羊的集群行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高中信  关东明 《兽类学报》1996,16(3):176-181
本文对春季和夏初在野外观察到的637群黄羊(Procapragutturosa)的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春季和夏初各种类型黄羊群平均大小及其方差,并对黄羊群的平均大小、所占比例及其稳定性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初羊群的平均大小存在着显著差异(F=3.09>F0.05),春季羊群(2~412只)较夏初羊群(2~103只)变动范围要大。春季羊群主要是混合群(63.14%),夏初羊群主要是雌性群(60.73%)。在春季和夏初两个季节,雄性群比例皆最低,分别为7.45%和7.59%。较大的集群往往是混合群,春季平均大小为38.95只,夏初为29.13只。而雄性群和雌性群集群规模皆较小。在春季,雌性群平均大小为11.35只,雄性群平均大小为8.84只。在夏初,雌性群平均大小为4.88只,雄性群平均大小为9.63只。混合群的社群组织最为松散,处于不稳定状态,雄性群最为稳定,羊群波动最小。产仔期、食物丰富度及羊群类型是影响黄羊春季和夏初集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
四川大头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金则新   《广西植物》1996,16(3):233-238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数据,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扩散型指数、Cassie指标、丛生指标、平均拥挤指数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四川大头茶种群在不同群落中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不同群落中,其空间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但集群程度有所差异.此外,还分大小级对四川大头茶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从幼苗到乔木,其集群程度从大到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