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三峡库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1976-2005年三峡库区及周边25个气象站点的日雨量资料,对三峡库区降雨侵蚀力(R)值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分析了库区境内7个主要站点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76-2005年,三峡库区年均R值在4389.0~8021.0 MJ·mm·hm-2·h-1·a-1,从库区东北向西南方向,R值先是逐渐递增,至库区中部达最大值后又开始递减;三峡库区7个主要站点的年内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4-10月,R值从4月开始逐步增大,一般在6、7月出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其中连续3个月的最大累计降雨侵蚀力值占年值的54.2%~60.7%;研究期间,三峡库区7个主要站点年降雨侵蚀力的变异系数在0.278~0.387,属中等程度变异,倾向率的变化范围在-431.1~263.5 MJ·mm·hm-2·h-1·(10 a)-1,但趋势系数均没通过0.05显著水平的信度检验,年降雨侵蚀力变化存在一定随机波动性;月降雨侵蚀力的变异程度明显大于年降雨侵蚀力,但也仅是部分站点的少数月份存在显著气候趋势.  相似文献   
822.
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菌株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致病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重大森林植物检疫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采用跗节接种法测定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aYTTR-04菌株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 在恒温条件下,松墨天牛第6天开始死亡,第18天~21天为死亡高峰期,每头成虫接种孢子量为2.3×106±0.2×106时成虫的死亡率第18天达85%,第21天达95%; 时间效应指标值LT50为14.7天。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松墨天牛第3天出现死亡,第15天~21天为死亡高峰期,每头成虫接种孢子量为2.3×10.6±0.2×106时的死亡率在第15天达85%,第21天达100%;时间效应指标值LT50为12.9天。林间套笼21天后,菌液处理的成虫平均死亡率为60%,僵虫率为48.9%;而通过无纺布菌条的成虫死亡率为86.7%,僵虫率为75.6%。表明MaYTTR-04菌株对松墨天牛成虫有强的致病力,且在较高变温环境温度下致病力更强。结果说明该菌株可作为生产性菌株应用于林间防治松墨天牛。  相似文献   
823.
风沙移动与植物生物量的关系以及植物固沙能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荒漠化是植被覆盖退化、风蚀水蚀加剧的过程。适应流沙条件的植物能够逆转荒漠化(沙化)过程,能够固沙。可用于研究植物固沙能力的数据不多。为了研究与植物生物量相关的植株周围的“风成沙移置(wind-induced sand diplacement)”,在研究中,将植株周围的风沙移动与3种植物的生物量配置格局联系起来,并发展了一种新方法,以对植物固沙能力进行实验研究,风沙移动与生物量的关系不是线性的。除了植物生物量大小外,种类特异的植物特征,如生物量配置格局和植物枝叶的结构特征,在确定植物固沙能力方面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824.
正常大鼠气管的张开角与残余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正常大鼠气管的无载荷状态和零应力状态进行分析, 发现大鼠气管内壁存在压缩残余应变, 外壁存在拉伸残余应变; 软骨剪开的张开角明显大于肌肉剪开的张开角, 气管残余应变主要集中在气管的肌肉部分; 肌肉剪开的张开角和残余应变沿轴向基本不变, 软骨剪开的张开角和残余应变沿轴向呈上升趋势, 气管张开角与残余应变呈正相关的定量关系. 所得结果对深入认识气管零应力状态和残余应变, 研究气管为适应所处力学环境产生的气管重建有帮助.  相似文献   
825.
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林冠水文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张一平  王馨  王玉杰  刘文杰  刘玉洪 《生态学报》2003,23(12):2653-2665
季节雨林和橡胶林是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系统中可以代表原始林和大面积种植的人工林两种林型,采用水量平衡法,利用对以上两种林分林冠水文各分量1996~2001年的观测结果,初步分析其林冠水文效应,结果表明:一年内,季节雨林林冠截留量660.6mm,树干径流量80.7mm,穿透降雨量,853.2mm,分别占同期降雨总量的41.43%、5.24%、53.74%;橡胶林林冠截留量393.5mm,树干径流量104.1mm,穿透降雨量1096.8mm,分别占同期降雨总量的24.68%、6.68%、67.85%;两种林分森林水文各分量干、雨季差异显著,在研究中还发现,季节雨林中树干径流量随径级的增大而减小,干季出现密林(季节雨林)的穿透降雨量大于疏林(橡胶林)的反常现象;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季节雨林和橡胶林有较大的林冠截留率及干流率。  相似文献   
826.
模拟不同雨量下沟垄集雨种植对春玉米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明沟垄集雨种植适宜的降雨量范围,使沟垄集雨系统更加有效,通过大田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雨量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农田水温状况及春玉米个体发育、生物量积累、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440mm雨量下,与平作处理相比,沟垄集雨种植处理后,沟内土壤10cm处温度增加了0.7~1℃,沟内120cm土壤平均储水量增加了5%~12%,玉米的出苗期提前1~2d,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功能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增加 (P<0.05) .玉米籽粒产量及WUE在230mm雨量下分别增加了82.8%和77.4%,340mm雨量下分别增加了43.4%和43.1%,440mm雨量下分别增加了11.2%和9.5%.沟垄集雨种植春玉米适宜的雨量上限可能在全生育期降雨量440mm以下.  相似文献   
827.
包埋-脱水法常温和低温保存绿色巴夫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包埋-脱水法在常温和低温下保存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dis),探讨了温度、光(暗)和含水量等因素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含水量、控制光(暗)条件以及使用甘油保护剂等措施,绿色巴夫藻在常温和低温下都可以保存6个月并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其中4℃(暗)保存的最高存活率高达77.6%,而且保存后的藻细胞经过适当的恢复培养后,其生长力可以达到保存前的水平.包埋-脱水法操作简单,无需贵重设备,在藻类种质保存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8.
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p.) M18 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细菌, 能产生吩嗪-1-羧酸 (PCA) 和藤黄绿菌素 (Plt) 两种不同的抗生素。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PA2572基因编码蛋白可能是一个双元调控系统的应答调节子。本研究从假单胞菌M18基因组中扩增出PA2572同源基因片段ppbR, 利用体外定点插入突变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M18 的ppbR突变株M18P。研究结果表明, 突变株M18P在泳动能力和群集运动能力上有显著的下降。突变株合成PCA 的能力比野生型有显著的下降, 在发酵液中PCA积累量仅为野生型的50%。在KMB培养基中, 突变株Plt的积累量和野生型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29.
原子力显微镜(AFM)作为生物样品表面表征的有力工具,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介绍原子力显微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制备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分析、力曲线以及动力学分析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0.
钙、锌和六磷酸肌醇的含量是反映农作物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以两年生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 植株根状茎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钙、锌以及六磷酸肌醇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盾叶薯蓣根状茎中钙的平均含量为424.24 mg/100 g干重;锌的平均含量为12.73 mg/100 g干重;六磷酸肌醇的平均含量为4460.19 mg/100 g干重;六磷酸肌醇对钙和锌的吸收有影响.盾叶薯蓣根状茎的淀粉平均含量为32.84 g/100 g干重;最大还原力为0.931,最大自由基清除效应为22.83%,表明其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这些结果表明盾叶薯蓣根状茎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