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2篇
  免费   827篇
  国内免费   2966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是2005年首次在河北省发现危害夏玉米苗的新害虫,2011年7月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苏6省47市夏玉米苗期大面积暴发成灾,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为了从种群水平探讨该虫暴发成灾的机制,我们通过分析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mtCO Ⅰ)基因序列来研究不同地区二点委夜蛾种群的进化关系.本研究采集了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等地的19个不同地理种群样本,用同源序列比对的方法分析样本mtCO Ⅰ基因片段,利用DnaSP 5.0软件和Arlequin 3.5软件对不同地理种群间的mtCO Ⅰ单倍型多样性分析和Tajima's D中性检测,建立了单倍型邻接(N-J)系统发育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表明,在203头个体的658 bp mtCO Ⅰ基因片段中,得到17种单倍型和18个变异位点,河北省的二点委夜蛾的单倍型多态性最丰富,而河南、山东和山西3省采集的二点委夜蛾样品其单倍型均有与河北种群单倍型一致的类型.二点委夜蛾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流水平较高,种群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并且在较近的历史时期未经历明显的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992.
大鵟     
人扁大篱Buteohemilasius,隶属于鸟纲,鹰科,蔫属。属大型猛禽,雌鸟体长达70em,体重1300。2100g左右。依据其体色可将其分为淡色型、暗色型和中间型等类型,常见为淡色型。头顶至后颈为白色杂以褐色纵纹。上体主要为暗褐色,下体为白色至棕黄色,均具有暗色的斑纹,尾羽上具有3~1l条暗色横斑,端斑灰白色。  相似文献   
993.
针对目前植物生理学教材中很少提及的C3-C4中间型植物,从概念、主要特征及研究价值方面作基本介绍,为课程讲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对南阳市祖籍河南汉族400例正常人7项不对称行为进行调查.结果:1)河南汉族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类型和优势眼的右型率分别为:71.25%、93.00%、43.50%、82.00%、91.25%、62.25%、63.25%.除叠腿外其他6种不对称行为的出现率男女性别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与国内其他族群比较,河南汉族扣手、叠腿、起步类型右型率处于较高水平,利手、利足、优势眼右型率处于中等水平,叠臂右型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3)利手、利足、扣手两两性状间,利手与叠腿、利足与优势眼性状间具有相关性,右型-右型率显著高于左型-左型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HBNUAh01中克隆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A,ompA)基因并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片细胞中瞬时表达该蛋白。【方法】以嗜水气单胞菌HBNUAh01为模板进行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A(Ahomp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并将其克隆到pEASY-Blunt Simple载体中以进行测序。测序正确的AhompA基因序列与含有黄色荧光蛋白(yellow fluorescentprotein,YFP)基因的表达载体pCAMBIA1300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将该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GV3101感受态细胞中,随后用阳性转化子转染烟草叶片细胞。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系统(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检测观察融合表达AhompA基因的黄色荧光蛋白并采用RT-PCR检测AhompA基因在烟草叶片中的转录情况。【结果】从嗜水气单胞菌HBNUAh01中克隆出大小为1032 bp的AhompA基因序列,并在烟草叶片中成功表达AhompA和YFP的融合蛋白。【结论】AhompA基因在烟草叶片细胞中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利用植物疫苗防治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ORE)稳定表达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CK1)转录水平的影响,并分析HCV CORE调控PCK1转录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阐明HCV感染致2型糖尿病机理的探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反转录病毒表达系统构建稳定表达HCV CORE的Huh7-lunet-core细胞系。采用Real-time PCR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Huh7-lunet-core细胞系中PCK1、FOXO1以及PGC-1α转录水平变化,并结合Western blot分析FOXO1的活性变化。【结果】HCV CORE的稳定表达显著增强PCK1的转录水平,HCV CORE不影响FOXO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但降低FOXO1的磷酸化水平,激活了FOXO1的转录活性,并增强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HCV CORE在Huh7-lunet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激活FOXO1的转录活性,并与PGC-1α协同作用,上调PCK1的转录,从而导致肝糖异生过度发生,对HCV CORE调控PCK1转录的分子机制的揭示可能为HCV感染相关的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细菌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杀虫剂,斯氏属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建立快速准确的分类鉴定方法,对研究开发这类细菌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PCR扩增测序了本室保藏的26株,含20种已定名致病杆菌属细菌的一段845 bp的23S rDNA序列,构建了基于这段序列的致病杆菌属系统树并与基于几乎全长16S rDNA序列的相应系统树进行比较,分析了两者作为致病杆菌属细菌分类鉴定分子标记的优缺点。【结果】结果表明,与全长16S rDNA序列相比,所选择的23S rDNA序列片段所含可变位点、简约信息位点比例更高,遗传距离数值跨度大。【结论】上述结果显示该序列片段可用于致病杆菌属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特别适用于对野外资源调查中采集到的大量菌株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选择空腹血糖值(FPG)在正常范围内(3.20 mmol/L≤FPG<5.50 mmol/L)的中老年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60只,高能量膳食诱导12个月后,将其分为正常血糖组和诱高血糖组(FPG≥5.50 mmol/L)。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组中36个糖尿病相关基因在诱导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中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能量膳食诱导后,诱高血糖组FPG和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而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分组无显著相关性(P>0.05)。基因表达水平上,诱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均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肝糖原磷酸化酶基因(PYGL)、水通道蛋白基因(AQP2)等19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高能量膳食诱导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一致,但诱高血糖组的mRNA表达量变化大,且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ACLY)、选择素L(SELL)、突触相关蛋白23(SNAP23)、突触融合蛋白(STX4)这4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仅在诱高血糖组高能量膳食诱导前后呈差异表达(P<0.05)。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的方法对野生和养殖黄鳍鲷(Sparus latus)消化道的形态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黄鳍鲷的消化道存在一定差异。(1)形态学研究表明,食道粗而短,胃呈V形,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胃与肠的连接处有4条幽门盲囊,肠道在体腔内迂回两个回折。野生黄鳍鲷牙齿更为坚硬锋利,体腔中脂肪较少,消化道更为粗短。野生和养殖黄鳍鲷的肠道系数分别为0.71±0.03和0.94±0.12。(2)组织学研究表明,食道黏膜上皮由扁平细胞层和杯状细胞层组成,杯状细胞发达。胃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无杯状细胞,贲门部和胃体部胃腺发达。幽门盲囊组织学特征与肠相似,上皮为柱状上皮,其中的杯状细胞少于肠。肠中,前肠杯状细胞最多,中肠次之,后肠最少。直肠杯状细胞多于肠。野生与养殖黄鳍鲷组织学的区别在于,消化道相同部位养殖鱼的杯状细胞多于野生鱼,野生鱼的肌层厚度大于养殖鱼。黄鳍鲷消化道的形态组织结构与其生活环境和食物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00.
鲫( Carassius auratus)是洞庭湖水系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为了解洞庭湖水系野鲫的细胞遗传背景,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法,对沅水和澧水采集的野鲫样本逐一进行肾细胞染色体制片及组型分析.结果发现,在两条河流的野鲫群体中均检测出染色体数为100和基本染色体数为150的两种不同倍性个体,其中,两条河流染色体数为100的二倍体鲫组型公式为2N=28M+ 22SM+ 28ST +22T,NF=150;基本染色体数为150的三倍体鲫组型公式为3N =42M +33SM +42ST +33T,NF=225.在沅水和澧水不同采样点随机采集的共100尾野鲫中,检测出的三倍体比例(85%)远高于二倍体(15%),且二倍体与三倍体鲫个体在形态特征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种不同倍性鲫在同一水体的共存对于鲫的遗传进化与选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二倍体鲫种群的大量减少,则提示我们应该从染色体组遗传多样性角度加强对洞庭湖水系二倍体野鲫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