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64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Toll样受体9(TLR 9)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相关性,并观察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7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SAP组),另收集并分析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志愿者临床资料(对照组),对比对照组、SAP组的血清PCT、NETs、MFG-E8、TLR 9和血清内毒素(LPS)、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分析PCT、NETs、MFG-E8、TLR 9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相关性。174例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39例,生存135例,根据28 d内预后不同分为死亡(n=39)和生存组(n=13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AP组的血清PCT、NETs、TLR 9水平高于对照组,MFG-E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AP组的血清LPS、D-乳酸、DA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LPS、D-乳酸、DAO与PCT、NETs、TLR 9呈正相关,与MFG-E8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AP患者的预后与年龄、糖尿病、高血脂、D-二聚体(D-D)、血淀粉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LPS、D-乳酸、DAO、PCT、NETs、MFG-E8、TLR 9、减少饮酒、低脂饮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SAP评分偏高、APACHE Ⅱ评分偏高、LPS偏高、PCT偏高、血淀粉酶偏高、D-乳酸偏高、DAO偏高、NETs偏高、MFG-E8偏低、TLR 9偏高均是S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减少饮酒、低脂饮食则是SAP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SAP患者体内血清PCT、NETs、MFG-E8、TLR 9水平异常变化,且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同时血淀粉酶、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LPS、PCT、D-乳酸、DAO、NETs、MFG-E8、TLR 9是S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减少饮酒、低脂饮食则是SAP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临床应注意早期评估,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皮损症状、炎性反应及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cne-QOL)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接收的97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小剂量多西环素治疗,n=48)和研究组(小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n=49)。对比两组疗效、皮损症状改善情况、炎性反应及Acne-QO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7.08%)(P<0.05)。粉刺、炎性丘瘆、脓疱、囊肿、结节数目减少,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情感功能、自我感知、社会功能、痤疮症状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可有效改善中重度痤疮患者的皮损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从而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与重症感染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25),重度脓毒症组(n=20)与脓毒症休克组(n=15),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受检者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分析PCT、sFIt-1、sofa与重症感染的相关性。通过对6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结果情况分为存活组(n=36)和死亡组(n=24),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和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三者对重症感染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四组受检者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对比差异显著,脓毒症休克组高于重度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T、sFIt-1、sofa评分与重症感染呈正相关(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疾病、病原学、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PCT、sFIt-1、sofa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T、sFIt-1、sofa评分为重度感染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PCT、sFIt-1、sofa与重症感染呈正相关,且三者水平越高患者死亡率可能越高,因此需针对PCT、sFIt-1、sofa升高的感染患者改良治疗措施,预防预后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AR)联合ABCD3-Ⅰ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87例TIA患者,均行MAR检查及ABCD3-Ⅰ评分,随访90 d内继发脑梗死情况,分为继发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MAR检查结果及ABCD3-Ⅰ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AR联合ABCD3-Ⅰ评分对脑梗死预测价值。结果:继发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房颤、高脂血症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继发脑梗死组中度狭窄与严重狭窄-闭塞占比、ABCD3-Ⅰ评分高危占比高于无脑梗死组(P均<0.001);MAR检查、ABCD3-Ⅰ评分及二者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3、0.827、0.942,联合预测具有较高预测效能,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4.2%。结论:MAR联合ABCD3-Ⅰ评分对TIA后继发脑梗死具有较高预测效能,能够用于脑梗死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 分析沈阳市某三甲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患者相关样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呼吸重症患者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53例RICU患者的病例数据,通过API菌种鉴定系统及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送检的体液和组织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结果 RICU患者检出阳性标本共147例,阳性率58.10%;检出革兰阳性细菌39株(11.24%)、革兰阴性细菌206株(59.37%)、真菌102株(29.39%)。占比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1.90%)、白假丝酵母菌(12.10%)、肺炎克雷伯菌(10.37%)、热带假丝酵母菌(7.49%)、铜绿假单胞菌(5.19%)。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生素均耐药;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但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超过50.00%;相比痰液,尿液中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均超过50.00%。结论 该院RICU患者主要是以革兰阴性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  相似文献   
997.
生态系统服务是保障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定量指标评估法、GIS空间分析法、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法与一元线性回归趋势线法,对2000—2015年青藏高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重要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指数东南高、西北低,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变化趋势;(2)从上述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级特征来看, 4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般区面积最大,分别占高原总面积的27.06%、19.73%、61.44%、41.7%;生态服务功能较弱的区域面积最小,分别占高原总面积的16.47%、16.96%、0.97%、4.06%;(3)从综合重要性分级特征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般区面积最大,占高原总面积20.7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弱区面积最小,占高原总面积的16.73%,总体上综合评价结果优于单一生态功能评价;(4)2000—2015年来青藏高原生态功能总体上呈现两大明显特征,即高原南部、三江源区域、青海湖南端及祁连山地区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呈下降趋势,藏北...  相似文献   
998.
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与tau蛋白是两种与Alzheimer病的病理改变相关的蛋白质,近来也发现它们或其修饰产物在包含体肌炎及慢性氯喹中毒的肌细胞中沉积。为更好地研究这两种相关蛋白质在肌细胞中的表达,我们建立了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同时定量这两种基因转录产物的方法。本法选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_3PD)作为内标,用激光图像分析测定扩增产物。结果显示,PCR在很宽的范围内呈指数扩增,两种靶mRNA与内标mRNA扩增效率相当,因而可以G_3PD来校正APP与tau的测定结果。初步实验显示氯喹中毒首先促进肌肉细胞中APP与tau蛋白的表达,在第4周达到高峰,然后表达逐渐减少,在第10周转为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翟立公  李港回  黄菊  蔡秋慧  魏照辉  何晓东  曹睿  王俊颖 《微生物学报》1963,(收录汇总):3219-3234
【目的】研究高渗胁迫条件下德尔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enterica Derby,S.Derby)的转录组调控机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表达水平,探究在高渗胁迫影响下德尔卑沙门氏菌耐渗反应的相关代谢通路。【方法】通过高渗胁迫诱导德尔卑沙门氏菌的耐渗性,提取菌株的总RNA,去除rRNA,构建cDNA文库。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及生物学信息技术分析相关DEGs,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进行验证。【结果】胁迫组德尔卑沙门氏菌通过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有3950个DEGs,其中具有显著上调的基因21个,显著下调基因38个。涉及到细胞膜蛋白、氨基酸的代谢等相关基因上调,协助德尔卑沙门氏菌在高渗环境中存活。与此同时,胁迫组德尔卑沙门氏菌的糖转运系统(sugar transport system,PTS)、糖酵解过程以及抗氧化性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这是由于高渗环境菌体需要在体内储存大量糖类等物质,从而降低了糖原的消耗,进而导致细胞外膜的脂多糖合成受到抑制,降低了高渗胁迫下德尔卑沙门氏菌细胞膜表面的O抗原的合成。【结论】高渗环境诱导后显著提高了德尔卑沙门氏菌的耐渗性,其中Na+/H+逆向转运蛋以及谷氨酸的代谢通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以及更好地控制其在食品中的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地区性的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植物的稀有及受威胁的不同程度是评价它们优先保护的基础。当前国内外对植物的稀有性和受威胁的各个等级没有定量的限定,很难掌握其标准。根据植物个体生态、种群动态及群落生态,本研究以植物分布区类型、区域内分布状况、生物群落确限度、植物群落中的重要值和植物群落结构五个方面作为植物稀有、受威胁的表达信息。然后对各种信息,按表达的强弱采用5到1的数量尺度进行标记,并根据植物受威胁系数计算的结果,把植物的稀有、渐危和濒危当作一种简单的植物受威胁的危险程度增加的线性关系来处理。 本方法采用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所推荐的确定应予优先考虑的受威胁物种的图解公式,按物种损失的急切性和损失的大小确定了优先保护的次序,达到了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目的。此外,引进和延伸了“特别考虑种”的概念去校订所计算的植物受威胁系数及上述图解公式计算结果,解决了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遗传潜力及生态意义种类的优先保护。 这一地区性的植物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的定量评价方法,计算简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