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利用套叠PCR技术进行基因突变和拼接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套叠PCR技术(又称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对hGM-CSF基因内第28位氨基酸处的糖基化位点进行突变和进行人促性腺激素基因,腺苷酸激酶短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三者之间的拼接,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能在体外实行有效的基因重组和定点突变,其成功率为100%,这一技术不需要内切酶消化和连接酶处理,技术操作员简单易行,在基因拼接,基因内部突变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大容量人天然抗体库的构建、鉴定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未经主动免疫的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人抗体重链(VH)和轻链(VL)可变区基因,得到了6种VH家族基因,11种VL家族基因,这些抗体基因家族覆盖了人抗体基因多样性的95%以上。采用改进的SOEPCR法将VH基因和VL基因连接成人单链抗体(scFv)基因,并克隆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中,将连接产物电转化大肠杆菌TG1,经辅助噬菌体M13KO7超感染,构建了库容为5.58×109的噬菌体单链抗体库。采用BstNI酶切法证明,构建的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具有良好的多样性。以TNF-α为靶,从该抗体库中筛选到了抗TNF-α抗体,这说明该抗体库可用于人源抗体的筛选。  相似文献   
53.
人X染色体YAC图谱分析及DMD基因研究──在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北人类基因组学术会议上的报告柴建华(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人类基因组实验室上海200433)我们实验室从1987年在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的资助下开始人类基因组研究。现在还同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重大项目的支持。  相似文献   
54.
对2013年第3期《生物学通报》“对重叠延伸PCR技术原理理解及举例分析”一文中“重叠延伸PCR技术的原理”部分错误进行了修正。找出了重叠延伸PCR技术用于拼接2个基因时所用的关键引物之间及关键引物与待拼接的2个基因序列间的关系.并通过图示使重叠延伸PCR技术拼接2个基因的原理更直观、易懂。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实现Tudor-SN蛋白TSN结构域内间断的SN5基因片段(SN5α、SN5β)的拼接以及与绿色荧光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融合表达.方法 利用Geno 3D对拼接的SN5进行结构预测.以重组质粒pSG5-Tudor-SN-flag为模板,PCR分别扩增出SN5α和SN5β的基因,双酶切并纯化后,先将SN5β引入pEGFP-C2,完成重组质粒pEGFP-C2-SN5β,再将SN5α引入pEGFP-C2-SN5β,完成重组质粒pEGFP-C2-SN5.将pEGFP-C2-SN5β/ SN5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的荧光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 拼接的SN5结构预测显示与TSN完整结构中的SN5高度重合;②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可见SN5α、SN5β、SN5的cDNA片段;③ 转染重组质粒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④ Western印迹后可在相应位置检测到融合蛋白.结论 pEGFP-C2-SN5/SN5β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N5α和SN5β在pEGFP-C2中实现了顺序拼接;目的片段可与绿色荧光蛋白在HeLa细胞中融合表达,融合蛋白可与抗GFP抗体结合用于蛋白检测.  相似文献   
56.
重组PCR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PCR是用聚合酶链反应体系来实现DNA重组的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已形成三个各具特色的方法分支:重叠延伸拼接、跳跃PCR和DNA重排。近几年,以利用天然的差异基因作为重组来源为目的,通过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捕获变异的效率、借助于表面展示技术和荧光探针技术搭建的高通量筛选平台,重组PCR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的众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7.
通过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SOEing)构建含有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硝酸盐还原酶(NR)基因5′-上游序列(Pnr)and 3′-端序列(Tnr)的EGFP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杜氏盐藻。利用改进的SOEing法,将杜氏盐藻NR基因Pnr与报告基因EGFP cDNA融合,并与pEGM-7zf克隆载体连接,顺序将盐藻NR基因Tnr序列与融合片段相连,构建含Pnr-EGFP-Tnr表达盒的盐藻真核表达载体p7NET。电击法转化杜氏盐藻,在盐藻转化株中观察到了EGFP的瞬时表达。此研究为转基因杜氏盐藻研究和成功建立杜氏盐藻生物反应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应用体外基因拼接及TA克隆技术构建含PRKAG2基因的载体.方法:通过商业途径购得PRKAG2基因的一个转录变体cDNA质粒(GenBank登记号BC 068598),其在N端缺失了44个氨基酸,根据已知的PRKAG2基因序列(GenBank登记号NM_016203),设计搭桥引物及序列扩增引物,通过PCR搭桥方法,合成完整全序列的PRKAG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TA载体,将得到的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结果:拼接出全长1759bp的PRKAG2基因,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后测序与设计的PRKAG2基因完全一致.结论:成功的构建了全长人PRKAG2基因的TA克隆,为进一步研究PRKAG2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模板.  相似文献   
59.
四甲基氯化铵在PCR扩增小麦基因中的关键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高简并性引物,用PCR法从小麦DNA或cDNA中合成小麦几丁质酶基因、葡 聚糖酶基因和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片段。在PCR反应中添加四甲基氯化铵(TMACl)是合成这些特异基因片段的关键。合成的PCR片段都经末端补齐和磷酸化后用于克隆。核酸序列分析证实,这些PCR产物分别与用于设计PCR引物的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Abstract:In the presence of tetramethy1 ammonium chloride(TMAC1),a chitinase gene sequence,a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sequence and a glucanase cDNA sequence of wheat were amplified with highly degenerate primers by PCR.The inclusion of TMAC1 in the PCR reactions was essential for successful amplification of the desired sequences from genomic DNA or cDNA in wheat.The ends of the PCR fragments were made flush and phosphorylated prior to cloning.Sequence analyses of the above PCR fragments confirmed their identities,showing high sequence similarities to the genes used for the design of PCR primers.  相似文献   
60.
带有人μ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可表达由转基因的可变区和内源恒定区构成的嵌合抗体。本研究表明嵌合抗体的恒定区类型可受多种因子调节:LPS主要诱导γ2b型嵌合抗体、LPS+IL_4主要诱导γ1型、LPS+TGF-β主要诱导α型嵌合抗体的表达;确定了各型嵌合抗体mRNA的结构;嵌合抗体mRNA表达前都有相应恒定区基因的基因组无义转录物表达增加。这些结果提示反式拼接有可能参与了抗体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